侯丽娟
摘 要:随着我国小学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受到小学生的热烈欢迎。但是受到信息技术课程性质的影响,我国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偏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为了在教学活动中切实提升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探索创新科学的教学方式,通过转变办学观念、培养学生兴趣等方式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构建教学内容,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热情的同时在学习活动中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式、启发式和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激励教学营造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
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对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课堂设计和实践中,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展开多感官刺激,减少学生压力,以环境构建为学生创造左右大脑平衡学习的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氛围构建中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计算机专业教学相结合,将键盘使用教学寓于游戏当中,在讲解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关注学生的阶段发展特征,实行小组差异式教学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相对较强的操作实践性,能够明显地呈现出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差异性,甚至直接导致一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一点就通,但是也存在一部分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学习困难。所以,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学习差异,通过小组合作教学兼顾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在小组中形成互补优势,逐步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融洽学生关系,在合作学习中深化发展。例如,在鼠标的使用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在讲解之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在小组中向其他学生传授鼠标的使用方法,在学生都对鼠标具备了简单的了解之后,再由教师进行细化解析。这样既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引入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方式,提升教学有效性
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堂学习心理和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展示环节加以重视,通过赏识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想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信息技术的学科特征入手,通过灵活多变教学方式的引入,为学生创建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吴俊利.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4.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