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概念活起来

2015-06-17 20:09:02张晓芬
新课程·中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高中数学思维

张晓芬

摘 要: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教好概念是教好数学的内在要求。概念教学搞不好,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就失去了根基。然而,现实中不少教师对数学概念教学有名无实,许多教师甚至认为教概念不如多讲几道题目更“实惠”;更令人担心的是,有些教师不知如何教概念。学生也往往错误地认为,学概念就是背定义、记公式,既没有形成数学概念思维,也根本不理解数学思想。专门整理了一位省高中数学优质课一等奖教师的一节“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课堂教学实录,并作了一些评析。就数学概念教学引入发现、形成理解、深化掌握等方面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与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思维 一、概念引入发现

【课堂实录】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现象也是周而复始的?请同学们

举例。

学生:太阳东升西落,人的心脏跳动。

教师:对,生活中,这些现象是周而复始的。今天是星期几?

学生:星期四。

教师:再过几天又是星期四呢?

学生:七天。

教师:那再过七天呢?

学生:还是星期四。

教师:今天是星期四,只要过的天数具有什么特征,就会再次出现星期四?

学生:7的倍数。

教师:我们在生活中又接触了周而复始。

【个人点评】

概念的引入贴近生活。在引入课题时,情境的内容生活化,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感觉数学并不遥远、陌生、从情感上增强了探究的自信;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概念形成理解

【课堂实录】

教师:数学来源于生活,有这么一个概念来概括函数的周期性(板书函数周期性)。对于一般函数f(x),请给出周期函数的定义,用自己的语言。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学生:经过相等的间隔,函数值相等。

教师:相等的间隔,间隔值确定的吗?

学生:间隔值是个数。

教师:间隔值是个常数,不妨设为T,对函数f(x),有某个常数T,函数值相等如何用数学式子表示?

学生:f(x)=f(x+T)

教师:通过这位同学的叙述,整理出对于一般函数f(x),存在某个常数T,有f(x)=f(x+T),则f(x)为周期函数(板书)。有没有要补充的?

学生:T≠0

教师:当T=0时,f(x)=f(x+T),就是f(x)=f(x),没什么研究价值。

教师:经过这位同学的补充,周期函数的定义完善为:对于一般函数f(x),存在某个非零常数T,有f(x)=f(x+T),则f(x)为周期函数(板书上添加)。从式子上看,x在定义域内,x+T也在定义域内,那么取出f(3+5)=f(3),f(7+5)=f(7),f(10+5)=f(10)这些式子,能说明函数f(x)是周期函数吗?

学生:不能说明,不连续。

教师:那补f(4+5)=f(4),f(5+5)=f(5)……补全就行了吗?

学生:应该取f(3+5)=f(3),f(3+10)=f(3),f(3+15)=f(3)……

教师:这样取下去能得到f(3+5k)=f(3),你得到了周期是幾?

学生:周期是5。

教师:刚才的例子中马年符合12年一轮回,马年后的羊年符合12年一轮回吗?

学生:符合。

教师:可见,我们年份中的每个年份都符合12年一轮回。这反映在函数f(x)上,只对f(3)符合刚才周而复始的规律够了吗?

学生:不够。

教师:那对函数中的x有何要求?

学生:对定义域中的每一个x,都要符合周而复始的规律。

教师:在大家的不断完善下,定义为:对于一般函数f(x),存在某个常数T≠0,对定义域内的每一个x,都有f(x)=f(x+T),则f(x)为周期函数(继续在黑板上补充)。从定义上看到f(x)=f(x+T),那么延续下去f(x)=f(x+T)=f(x+2T)…x+T在定义域内,x+2T也在定义域内,那么该函数对定义域会有什么要求呢?

学生:定义域往两边发展。

【个人点评】

概念的形成教师“导”学生“做”。教师的“导”穿针引线,学生的“做”数学作为课堂的主线。把“现成的数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变为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的过程,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方法,享受“做”数学的乐趣。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以色列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法德等人的研究认为:在数学中,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从操作的角度可以分别被看作一个过程操作。通过学生“做”数学,这个过程操作又被再现,这种亲身体验和经历的过程,如同重新经历数学的发现过程,也就是学生的“再发现”过程,可以启迪学生发现问题,再创造地解决问题;通过学生“做”重新经历了概念本质的形成过程,从而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从发展的眼光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数学素养,开阔数学视野,激活数学思维,增强应用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三、概念深化掌握

【课堂实录】

教师:对,定义域向无穷方向发展。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过这样的函数吗?举个例子。

学生:y=sin x。

教师:题1.y=sin x的周期,展示图像(幻灯片)。

学生:周期2π。

教师:为什么周期是2π,4π是它的周期吗?

学生:是。

教师:y=sin x的周期还有吗?哪些也是?

学生:6π、-4π、-6π…

教师:正弦函数周期有多少个?

学生:无数个。

教师:只要是2π的非零整数倍,都是正弦函数的周期,在所有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那么这个最小的正数就叫做f(x)的最小正周期。例如y=sin x的最小正周期是2π。以后我们就约定函数f(x)的周期就是f(x)的最小正周期。

课后证明:y=sin x的最小正周期是2π。

教师:题2.y=sin 2x的周期。

学生:周期kπ,最小正周期π。

教师:约定函数f(x)的周期就是f(x)的最小正周期。为什么是π?

学生:∵sin 2x=sin(2x+2π),sin 2x=sin 2(x+π),f(x)=f(x+T)

∴T=π

教师:这位同学在解题中提到的一个思想,y=sin 2x的2x相当于题1中的x,令u=2x,y=sin u,y=sin u的周期为2π,所以y=

sin 2x的周期为π。

教师:题3.y=sin(2x+)的周期。

學生:还是π。

教师:你怎么做的?

学生:令u=2x+,y=sin u的周期为2π,sin(u+2π)=sin u,sin(2x++2π)=sin(2x+),sin[(2x+π)+)]=sin(2x+),

∴f(x+π)=f(x)

∴T=π

教师:题中的2x、2x+都可以整体代换成x,这里用了换元思想。

教师:题4.y=-2 sin(2x+)的周期。

教师:从图象看,系数-2对周期有什么影响?

学生:没什么影响。

教师:那题4的周期是多少?

学生:π。

教师:题5.y=sin(-2x+)的周期。大家各自做,请一位同学黑板上做。

学生:f(x)=sin(-2x+),令u=-2x+,∵sin(u+2π)=sin u

∴sin(-2x++2π)=sin(-2x+),∴sin[-2(x-π)+]=sin(-2x+)。

教师:思路清楚。题4中大家认为A对函数周期无影响,这里的φ=?对函数周期有没有造成影响?

学生:无影响。

教师:题6.y=A sin(ωx+φ)(A,ω,φ为常数,A≠0,ω≠0)对周期有影响的是ω,根据我们刚才同样整体代换的思想能得出y=

A sin(ωx+φ)的周期是多少?

学生:T=。

教师:同理,我们可以从y=cos x的周期是2π,得到y=A cos(ωx+φ)

(A,ω,φ为常数,A≠0,ω≠0)的周期是T=.

教师:那我们来一起探究题7:如果函数y=f(x)的周期是T,那么函数y=f(ωx),ω≠0的周期如何求?

学生:令u=ωx,f(u+T)=f(u),f(ωx+T)=f(ωx),f[ω(x+)]=

f(ωx),∴函数y=f(ωx)的周期是。

教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学生:现在的周期约定为最小正周期,所以是。

【个人点评】

概念的深入以问题为线,层层递进,不断延伸,为思维而教。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以问题串的形式贯穿于教学,使学生一环扣一环,在有效问题的驱动下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究、类比、讨论,让学生在探索、类比中发现知识,使得整节课有一气呵成之感。这节课共设计了七个问题,从考虑一组对象着手,进而考虑包含该组对象在内的更大的一组对象,把局部的、特殊的数学问题上升为整体的、普遍的数学问题。设计的问题具有较大的思维空间,问题与问题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这样的设计不仅使课堂教学富有生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拓展,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站在思维的高度设计问题,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更能使学生收获方法、提高悟性,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探讨

数学学科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定理、法则等组成的体系,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准确性和逻辑性。数学概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概念教学使用的教学处理教学方法不同,但其共性的地方是大多数都从“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的模式中产生设计,从生活实例出发,从学生的主动性开始,通过“引入概念—形成概念—深化概念”三个环节进行教学。该堂课教学基本沿用这条思路,结合其个人优秀的教学基本功与学科素养,取得了教学的成功。

当然,数学概念教学这三个环节并不代表唯一方式,更不代表最优。重要的是需要教师重视和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研究和探索,认识数学概念的重要性和基础性,课堂教学中抓住数学核心概念,完善概念教学环节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概念教学的核心就是“概括”:将凝结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家的思维活动打开,以若干典型具体事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各事例的属性、抽象概括共同本质属性、归纳得出数学概念等思维活动而获得概念。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高中数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刍议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59:54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28:43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8:31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