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丽丽 李群
摘 要 新课程理念倡导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开展学习,打造旨在促进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优质高效的课堂,而互惠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的理念恰好吻合。互惠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面对共同的学习内容,共同发挥各自的特长并且共同承担着主导课堂互动的责任。这种模式强调共同讨论和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整个班级互动讨论的交流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更加广泛,因此,互惠教学模式是一种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重要途径。在互惠教学模式背景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应注意三个原则:一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前概念;二是教师应该围绕着核心概念组织知识;三是教师应该重视课堂讨论。这三个原则的应用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互惠教学 前概念 核心概念 课堂讨论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凸显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可以说是一场教学思想的革命。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呼吁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是课堂师生互动的模式应该从固定的单向传授转变为与日常生活经验密切相连的教与学之间的对话交流。
一、什么是互惠教学模式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新的学习理论科学的诞生,许多教育学者呼吁个体应在意义获得和知识建构中发挥积极作用,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参与者,其课堂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在这种新的课堂教学理念的影响下,1984年美国学者Palincsar和Brown提出了一种被称为互惠教学(reciprocal teaching)的教学模式。互惠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和学生面对着他们试图共同理解的知识内容,共同发挥各自的特长,并且共同承担着主导课堂互动的责任的一种教学模式。[1]在课堂集体讨论或小组讨论中,教师要给出适当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做出反馈。当学生有过数次参与并主导互动过程的机会后,这种教学模式就逐渐建立起来了。
互惠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如下: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讨论对某一疑难问题的看法和理解,接着在各个小组中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解释和辩论,然后让每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点。教师在课堂互动过程中的参与性主要表现在:把问题解决的各个步骤分配到各个小组,提醒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应注意的规则,支持各种不同意见的融合和辩论,效仿正规讨论的方式并使用恰当的学术语言,鼓励全班对达成一致的观点进行评价,提供解决学生之间摩擦的策略。当然,教师在师生互动中所运用的交流策略并不仅仅是提问问题、评价学生的活动,而且包括对学生所发表的言论进行重述和重组。这种交流策略给学生们提供了参与课堂讨论并主导其过程的广阔空间,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互惠教学模式是一种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重要途径,那么在真实的课堂环境里,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下面我们将详细论述在互惠教学模式所支持的课堂环境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三原则。
二、互惠教学模式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三大原则
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前概念(preconceptions)
前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系统科学知识之前,通过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头脑中对于该知识已经形成的概念。[2]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学生不是带着空脑袋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其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观念,这些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客观事物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总是把一些前概念带到现在正在讨论的问题里,这些前概念都在新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前的知识参与到现在的学习中需要一些策略,这些策略可以分成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在很多学科领域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第一,教师要利用学生带到课堂里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教学。
现代教育学认为,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头脑里已经历史地形成了对于教学诸多问题的基本看法,这些思维方式和基本看法有时与正确的科学概念并无冲突,但有时则与正确的科学概念大相径庭,我们把这些未经科学证明的思维方式与看法统称为教学中的前概念。[3]
学生的前概念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有时候会产生一些错误的前概念,这就成为学生新的学习的障碍,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或者是扭转一些具有权威性的前概念。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带到历史课堂里的日常经验是在大事件改变一切之前似乎什么也没发生。然而,历史学家认为应该依据事物状态来思考变化这个概念,即在大事件发之前,已经有促进大事件爆发的一些前期变化。教师应要求学生从事物的状态来思考变化这个概念,变化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纠正了学生关于历史变化的错误和前概念,有效的、准确的历史教学才能真正展开。
第二,给学生提供机会来经验一些有差异的事情,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日常模式中的不足。
仅仅依靠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些情况下开展教学是很困难的,因为日常生活经验给学生提供了很少的东西来熟悉那些有趣的现象。例如,学科教学时需要特殊的工具或者是有控制的环境条件,这些特殊的工具和条件都是学生平常很少接触到的。给学生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体验那些与自己前概念有着区别的知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前概念其实是不足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纠正错误,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例如,在生物课上讲授进化论的时候,教师发现学生的日常观察使他们低估了普通物种发生改变的数量。学生的观察并不是错误的,而是他们不够细心,教师能够意识到变化是因为他们投入到仔细的测量和在细节上进行差异分析,而这些细节是一般人所不能观察到的。教师让学生们根据条纹的数量来给向日葵种子分类,以此让学生明白种子是有不同类型的。学生们发现向日葵的种子与他们原来观察的相比有许多变化。除非他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否则让学生能够掌握大自然的变化是因为自然选择起作用,并以此来支持进化论这一观点是很困难的。
第三,给学生提供一个叙述知识的发现和工具发展的机会。
我们在教学时经常会利用一些文化遗产——已有的科学发现、数学发明和历史的重建。对这些文化遗产是如何完成的进行详细描述,能够为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提供一扇窗户。地球是怎样被发现是圆形的?而我们从表面上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出地球是圆形的。位值(Place Value)到底是什么?难道它跟地球是圆形的一样是被发现的自然现象吗?当你告诉学生地球是圆的,但是不告诉他们为什么,学生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理解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不可能理解地球是圆的,所以必须告诉学生“地球是圆的”是怎么被发现的,也就是被发现的过程。
当然这些理论并不仅仅适用于科学学科中,也不仅仅局限于发现。以数学课堂为例,当讲授一个数学定理时,老师应当先让学生搞清楚这个定理的来龙去脉,数学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性地进行数学应用,但是当学生们认为数学是一门古板的、僵硬的应用时,这种要求就打折扣了。如果学生们意识到数学定理的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时,其关于什么是数学的观点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2.教师应该围绕着核心概念组织教学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获得一堆由事实和理论堆砌的知识,而是要实现一个趋向于核心概念进展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现象或事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和运用核心概念,从而使学生理解知识内容间的逻辑关系,以便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往的课堂教学可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单纯追求对事实知识的记忆,学生无非是记住了和了解了许多事实。而现代科学教育强调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水平,要超越事实上升到概念,特别是上升到核心概念,所谓核心概念是指反映学科本质的、构成学科框架的概念。据研究表明,人们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能较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有助于形成知识框架,促进知识迁移。[4]学生对事实性知识的记忆仅仅是其认知水平的低层次阶段,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事实知识的基础上去建立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应围绕着核心概念展开,精选合适的教学活动内容进行讲授、演示和讨论,以促成学生对核心概念的建立、理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在互惠教学模式下,教师该如何围绕着核心概念来组织教学呢?
第一,基于核心概念的教学是一个以核心概念为中心,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基本模式,引导学生构建有机知识结构框架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审视本学科内容,识别、精选和提炼那些能反映本学科本质的核心概念,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指明方向。以历史课堂为例,历史学科中充满了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如果历史教学能抓住核心概念,就等于抓住了历史教学的命脉,掌握了历史知识的精华。
第二,核心概念确定后,教师要把核心概念分解为一般的概念和典型的事实,从而组成教学内容的框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核心概念的重要作用,并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要完全脱离一般的概念和事实性知识,教师仍需通过一些必要的事实性知识来帮助学生形成核心概念,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因此由核心概念所搭建的知识网络是学生知识框架的主干,一旦知识框架形成之后,学生就可以把一些事实性知识放在该框架的合理位置,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检索。
3.教师应该重视课堂讨论
互惠教学模式倡导课堂讨论的应用,课堂讨论主要通过观察和参与讨论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反思和质疑自己已有的观点。例如,学生先自己独立地针对问题,然后相互讨论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各不同解法,这种课堂对话有利于学生认真思考不同解法某个策略为什么行得通或行不通,并且能从不同的解决策略中受益,以助于技能性的学科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小组之间互相提问并解释推理过程,一个小组不但要向另一个小组解释他们发现问题解决策略的过程,还要解释得出这样结论的思维过程和支持他们观点的背景知识。[5]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把学生要吸收的知识灌输给他们,那么学生心理探索的实践和技能就很难得到真正的发展,因此,小组讨论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心理探索中去。当我们强调课堂讨论的益处时,有两点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本文所指的课堂讨论都必须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因此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巧妙的提问对课堂讨论的有效展开至关重要。当课堂讨论过程中出现无序的、形式化的、低效的讨论占据着课堂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点拨和引导,否则课堂讨论将会迷失方向。
其次,班级讨论或小组讨论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班级内或小组内几个固定的学生控制着讨论的过程,而其他学生只有少许参与机会或者根本不能参与到讨论中来。让一个或几个学生主导整个课堂讨论的过程,这不利于课堂讨论质量的提高,会造成班级里大部分学生消极对待课堂讨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给学生分组时不但要考虑学生的成绩,还要考虑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个方法是当出现这一现象时,教师先暂停课堂讨论,给学生提供认真思考问题的时间,并把他们的所思所想写下来,这样就能保证全班同学都对讨论的主题阐述出自己的观点。
以上我们所谈到的三个原则都是基于互惠教学模式的背景下,教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三个原则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它们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也就是说在一个高效的课堂环境里,教师既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也要以知识为中心、以评价为中心和以学习共同体为中心,其中每一个特征都表明了不同的关注点,但同时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这些特征相互之间的平衡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另外,这三个原则可以指导教师认识到课堂教学策略的优点和缺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平衡和调节各种教学策略,融合多种教学策略的优点为我们的课堂所用,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Kristiina Kumpulainen and David Wray.Classroom interaction and social learning:orm theory to practice[M].New York:RoutledgeFalmer 11 New Fetter Lane,London EC4P 4EE,2002.
[2] 王丽娜. 语文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的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
[3] 钱洪潮.高中历史核心概念的界定与教学策略[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
[4] 张颖之,刘恩山.核心概念在立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 教育学报,2010(2).
[5] Weiss,I.R.& Pasley,J.D.What is high quality instruction [J]. Educational Leader ship,2004(61).
[作者:戴丽丽(1980-),女,山东黄岛人,济宁学院教育系讲师,硕士;李群(1969-),女,山东济宁人,济宁学院教育系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