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英语教学环境下的情感因素探究

2015-06-06 00:04欧静李霞马萌云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情感因素多媒体英语教学

欧静 李霞 马萌云

摘 要 本文结合第二语言习得和心理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多媒体教学对师生情感因素的影响,并针对多媒体英语教学中情感投入不足、情感因素淡化等弊端,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旨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强化情感因素,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多媒体 英语教学 情感因素

多媒体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借助现代媒体技术,如幻灯、投影、录音等,丰富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好地采用教学的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以往多种教学媒体综合应用的模式已经逐渐被计算机取代了。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的演示文稿,如PPT,将图文、音效、动画等融为一体,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因此,多媒体教学又被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以其形象直观、灵活多样、信息量大等优势,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然而,多媒体技术并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营造教学的语言环境,几乎每节课都要用多媒体演示,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加区分,过分强调语言本身的学习,忽视学生的情感发展。《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3)明确提出了要“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合理运用多媒体,避免多媒体课堂中情感因素的缺失。

一、多媒体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阐释

20世纪60年代,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迅速发展。以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语言教育不能只重视学生的理智和认知,情感培养同等重要。罗杰斯指出,人的认知离不开情感因素。当情感受到抑制时,人的认知能力也会相应下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认知和情感全面发展的人[1]。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学中的二语习得(SLA)取得了长足发展。教学研究的重点从老师如何教转向学生如何学,即从教师本位转向学生主体。语言学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学习者的个体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具体表现在性格、动机、情感、语言能力、认知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基于这一理论背景,英国语言学家简·阿诺德(Jane Arnold)对情感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语言学习中,广义的情感主要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emotion),感觉(feeling),情绪(mood),态度(attitude)等[2]。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第二语言习得(SLA)中提出著名的语言监控理论(Monitor Theory),并归结为5项基本假说,其中的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指出情感因素会对语言输入进行过滤,从而影响语言习得效果。“情感过滤假说”最早由Dulay和Burt于1977年提出,意为“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通过情感因素潜意识地影响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3]。克拉申指出这里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程度。他把学习者的情感状态视作一个过滤器,对“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进行过滤。当学习者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充满信心并且心情舒畅,没有过高的焦虑感时,可理解语言输入才能顺利到达语言习得机制(LAD),并被充分“吸收”(intake)。反之,动力不足,缺乏信心又极度焦虑会阻碍可理解语言输入,直接影响语言习得效果[4]。

一般认为,影响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第二类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前者包括抑制(inhibition),焦虑(anxiety),自尊心(self-esteem)等;后者主要有移情(empathy),课堂交流(classroom transaction)等。我国学者王初明进一步指出情感因素还包括动机(motivation)、自信(self-confidence)、态度(attitude)、自我形象(self-concept)等,这些情感因素能否产生积极的作用,取决于学习者对自己外语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即树立怎样的外语学习自我形象[5]。无论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还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情感因素,都可以归纳为学生因素。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主要取决于教师投入到课堂中的情感因素。

1.学生情感因素

根据Mayer多媒体学习的生成模式,学习者需要以原有经验知识为基础,经过选择、组织和整合三个过程才能吸收多媒体传递的信息。在整个认知过程中,学习者作为情感的主体不可避免地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6]。积极的情感因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语言习得潜能的开发;消极的情感因素则会降低学生语言学习兴趣,抑制学习动机,不利于语言习得水平的正常发挥。

在所有的学生情感因素里,焦虑可能是妨碍语言学习的最大情感障碍[7]。由于英语是一门交际性语言,对口头表达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担心自己的外语发音是否标准,交际是否流畅,甚至十分在意他人的评价。这种焦虑是在运用目的语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害怕心理,称为语言焦虑[8]。如果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语言焦虑就会加重,产生心理障碍,不仅打击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会进一步形成退缩、忧虑、自我怀疑、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状态。

2.教师情感因素

教师的情感因素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状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代教师的角色更加多元化,既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管理者、课堂的组织者,同样也是课堂的参与者与评价者。

作为课堂参与者,教师很容易受到学生情感因素的反作用。如果学生课堂纪律好,出勤率高,气氛活跃,教学富有成就感,教师就会产生更大的教学动力,有利于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反之,松散的课堂纪律,消极的学生响应,会降低教师的教学热情,在实际教学中表现为情绪懈怠,没有激情,对学生态度冷漠,缺乏责任感。作为对学生表现、学习能力的评价者,教师的情感主要借助语言、眼神、面部表情、教学仪态等呈现。教师鼓励性的评价以及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二、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现状和反思

1.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

与传统的授课方式相比,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是不容置疑的。多媒体的介入可以为学习者创设生动的语言环境,让英语课堂真正地活起来,避免了传统严肃教学环境下学生开口讲英语的尴尬。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具体表现如下。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主要依靠教师引导、讲解、板书和领读,形式单一,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而多媒体教学可以集图文、视频、音效为一体,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教学内容,授课形式更加多样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授新课标高中英语(外研版)Culture Corner部分时,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用多媒体展示其他国家真实的生活场景,创设英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形象直观,表现力丰富,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

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文字阐述的静态原理动态化,在增强趣味性的同时,突破教学难点,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例如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一)Module 5,要求学生用英语描述科学实验。只有在充分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准确表述。而教材中涉及的化学变化可以通过实验视频来展示,播放过程中配以英语录音,或者辅以完型填空练习题,寓教于境,加深理解。

(3)增加教学内容,节省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的文稿演示功能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一方面,电子教案大大节省了教师在黑板上的书写时间。不同班级的同一门课,不必重复书写板书,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教学容量;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少做笔记,把精力放在听讲上,课后拷贝老师的课件,方便课下复习和巩固。从很大程度上讲,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缓解了学生因记笔记速度慢,跟不上教学进度而产生的焦虑心理。

总之,多媒体的应用丰富了英语课堂,学生可以在模拟情景中很快进入对话角色;在动画视频中,感知抽象的思维形态;在生动构图中,引发记忆联想,提高学习效率。这些都体现了多媒体外语教学对学生积极情感因素的促进作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反思

多媒体课堂提供了大量的动态语言信息,刺激了学生的认知输入,但就多媒体教学的量和度而言,过量的视觉、听觉信息,会导致视觉疲劳,对于心智还不够成熟的中学生而言尤是如此。他们很容易对这一教学模式失去新鲜感。英语学习是一个“输入——吸收、加工——输出”的动态平衡过程,根据Mayer的多媒体学习认知负荷理论,当信息认知加工所需的资源超过其可用资源时,学习者就会产生认知超载,妨碍信息的有效加工[9]。在多媒体外语教学中,认知和情感彼此关联,缺一不可。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必备因素,可以调节认知的发展,因此,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可低估[10]。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依赖多媒体达到认知目标,而忽视了教学环节的情感目标。多媒体导致的情感缺失主要表现如下。

(1)课堂信息量过大,主次不明,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

传统的板书一目了然,条理清晰,便于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重点、难点,而现代多媒体演示文稿是逐页播放的,加之操作过程中的跳转、链接、翻页等,破坏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教师作为操控员,兼顾播放和课件讲解,很少有时间去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笔者做的随堂问卷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课上学得太多,囫囵吞枣,主要内容印象不深刻,还有部分同学反映课件播放速度过快,跟不上老师的思维。

(2)师生互动少,课程导入过于“华丽”[11],喧宾夺主

传统的课程导入(lead-in)以师生互动为主,或问答、或讨论、或表演,展示了教师丰富多彩的教学风格,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多媒体介入后,花哨的背景图片、逼真的动画音效降低了教师的参与度,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这些非课堂因素吸引。笔者曾在一次授课中发现学生临摹课件上的动画,可见多媒体使用不当会严重分散学生注意力,冲淡对主要内容的把握。板书的减少也影响了师生的互动,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反馈即兴板书,师生关系不如以前密切。

(3)教师情感投入不足,师生缺乏交流,情感因素缺失

师生情感交流是英语课堂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师生间的眼神交流等实现。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多媒体技术无可比拟的。但是,多媒体教学环境限制了教师的发挥。由于要切换课件,教师的位置相对固定,有时候不得不面对屏幕,减少了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样就顾及不到所有学生的情感。习题直接显示在屏幕上,减少了教师的口头评述。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让学生课后拷贝习题讲解,师生交流少,不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高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根据英语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要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综合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情感投入不足,必然导致情感和认知发展不均衡。多媒体技术,究其本质,和黑板、模型、幻灯等传统教具一样,只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手段,教师才是课堂的灵魂。充分发挥教师作用,强化课堂情感因素才是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

三、多媒体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强化措施

1.利用多媒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情感

当代中学生的成长环境相对优越,大部分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教师可提供一些文字、表格处理及多媒体制作软件,鼓励学生自主制作电子演示文稿。教师根据教材难易程度确定适当授课主题,让学生分组制作课件,对同一主题进行阐发。教师则以听课者的身份进行点评。这种师生换位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也能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劣,及时扬长避短。这样的课堂形式,既融合了任务型学习、合作学习法、交际法等教学方法,还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学生通过自主备课,增加了自信,加深了记忆,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抑制消极情感因素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有效课堂的保证。“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牢固的信任,学生才能充分融入课堂。但实际课堂中教师为了树立威信,常常表现出严肃、刻板的一面,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焦虑。为了抑制这种消极情感因素,教师应加强人文关怀。除了常用的口头交流,笔者认为还可以采用书面交流的方式。笔者曾尝试让学生在每次作业后附一段不少于50个单词的英文留言,内容不限。一学期后,学生的留言字数逐渐增加,内容也从对课堂的评价扩展到个人生活、学习情况。学生通过写留言,增强了表达能力,避免了口语表达造成了的心理障碍。笔者也在这种书面互动中和学生增进了友谊,并且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动态,有的放矢,加强情感教育。

3.创新教学方法,以认知促进情感发展

目前基础英语教学方法偏重经验型,以讲授、讨论、演示、练习和读书指导法为主。随着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的开发,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读书指导法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便捷的网络搜索引擎,查阅电子资源,免费学习网络课程,扩充原有的认知结构。另外,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堂推行积分制,按不同表现设定奖励分、鼓励分、附加分、上进分和人气分,学期末根据学生积分给予一定奖励。即使有的学生课堂表现不够活跃,也可以在德、智、体、美其他方面获得积分。这种正面激励措施,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以学习成绩论好坏”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加强情感教学,力求“情知交融”

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调动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的教学方法。我国学者陆谷孙教授推行的“每堂课至少让学生大笑三次”的教学方法就值得我们借鉴。英式幽默对英语教学者并不陌生,如果能把这种幽默带到课堂,寓教于乐,学生一定会对英语这门课情有独钟。此外,教师还应加强教学的情感投入。比如课堂提问环节,在学生毫无准备时,尽量避免点名提问,以免加重学生的焦虑感。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投去善意提醒的目光,有意保护学生的自尊。授课时教师的目光要尽量均等地投向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到受重视,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多媒体作为辅助英语教学的手段,为师生提供了有利的语言环境。但多媒体使用不当导致的师生情感缺失也是不可否认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发挥情感因素对教学的积极作用,抑制消极情感因素的影响,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加大情感投入力度,真正实现多媒体与英语学科的有机整合,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银仓.论外语教学的情感目标[J].外语教学,2005(2).

[2] Arnold 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3] Dulay H.C,Burt,M.K and Krashen S.Language Two [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4] Krashen 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amon Press,1982.

[5] 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

[6] Mayer,R.E.Multimedia learning[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7] 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8] 戴曼纯.情感因素及其界定[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

[9] 王小宁.多媒体基础英语教学中减少认知超载的实验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8).

[10] 杨峰.多媒体环境下外语教学情感目标的制定与实施[J].教学研究,2008(3).

[11] 周小梅.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英语教师,2011(6).

[12] 郭晓光.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的再认识[J].中国教育学刊,2014(2).

[13] 王会玲.多媒体英语教学中教师情感的重塑[J].学理论,2012(2).

[作者:欧静(1980-),女,湖南芷江人,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李霞(1989-),女,山西朔州人,太原理工大学在读硕士;马萌云(1990-),女,山西运城人,太原理工大学在读硕士。]

【责任编辑 刘永庆】

猜你喜欢
情感因素多媒体英语教学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情感因素对高校训练队训练影响分析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网络学习社区中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