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为更好地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本文理论阐释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分析了案例法的内涵和特点,重点分析了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切实丰富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对有关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自我调试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操作性强,效果好。
关键词 案例法 青少年 心理健康 教育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我国中小学相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工作计划之中,并启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改革逐步深入,陆续提出了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体验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重点探讨案例分析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介入应用,以期更好地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一、案例法的内涵阐释
19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首先提出了案例法,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更好地培养高级经理人才,提高商业精英的管理能力;又被许多公司借鉴过来,更好地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今天,案例分析法已经成为各个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以及各类医疗卫生、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非常重要的教育培训方法。案例法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结合学生实际,把抽象的教育理论、教育知识、教育技巧和现实案例有机结合起来,是学生分析讨论最为重要的依据,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理论认识水平、增强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纽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案例又被称作个案,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个别现象或者事件,案例是对具体情境的真实客观描述。案例首先应具有真实性,必须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生活当中确实发生,并且学生比较认可的一些事实,这些事实可能是某些学生的真实经历,或者是其他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真切感受到的事件。其次,个案具有突出的典型性,虽然是某个学生或者某一事件,但是代表着生活中的一类现象或者问题,这个问题在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在学生身上经常发生,可能是每一个学生在生活当中都会出现的问题。再次,案例还必须具有启发性,能够让学生从具体的案例分析中认识到相关的问题,透过现象事件来更好地反映背后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启发,认识现象背后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开拓思路,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理论和知识,真正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从行为上改变,教给学生具体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法介入的基本特征
案例法介入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效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修养,促进学生性格全面发展。案例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突出的问题性、深刻的启发性、师生的互动性和较强的综合性[2]。而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特征。
1.问题突出
运用案例法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给学生展现一个个非常鲜活的案例,每个案例都有特定的个人经历,而且是很常见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所表现出的行为都具有明显的异常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学习就是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常明显的问题,通过分析探究找到各种问题的根源,分析这些异常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自我调节能力。
2.目的明确
案例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要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精心选择,在编排和组织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围绕着学生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结合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案例认真阅读、讨论思考、领悟总结。所选的案例具有典型性,能够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阶段特点和突出问题,能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指导,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启发深刻
案例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介入教育,具有比较明显的启发性。每一个案例都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给学生以更好的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深度分析,然后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实现思维方式的灵活转变、思维方法和观点的碰撞,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不断拓展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和领悟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各种心理偏差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4.互动性强
案例法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分析阐述,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能够很好地结合案例进行有效的互动,让学生去更好地分析知识、发现问题。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启发,获得更多的共鸣,从而实现教学的共振,让学生在多元互动的学习氛围当中获得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更好地针对问题进行思考,不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法介入的步骤与要求
1.教师精心选择案例,确保学生真切体验
选择案例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围绕教学目标,整理更多的教学案例,从中选择最适合学生发展和能力提升的典型案例。比如,针对学生入校以后所表现出来的意志消沉、理想陨落、精神颓废等现象,给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更好地守护心灵,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拼搏的斗志。
案例:小刘是一个让家长引以为豪、亲戚羡慕不已、同学小有嫉妒的好学生,有理想、有抱负、爱学习、有追求,希望依靠自己的辛勤拼搏考入理想的象牙塔,圆自己的大学梦。因此,为了能够问鼎名校,他辛勤刻苦、废寝忘食、专心致志,放弃了很多爱好,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学习,但还是感到自己比不上那几个优秀的学生,无论怎么努力,总是有一定的差距无法实现超越。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产生了自卑、嫉妒心理,甚至有了放弃理想的念头,心理上渐渐心灰意冷,行为上开始放纵自己,偷偷抽烟、喝酒。
这些心理行为表现在学生当中经常会出现,也是很多学生在遭遇挫折时所采取的一些行为方式。这个案例就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真实性、代表性,很容易让学生获到思想上的认同,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针对各种问题去思考、去自我认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
2.精心组织分析讨论,做好师生有效互动
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是实施案例法心理教育的核心环节,做好这个环节应该设计好相关的问题。要为学生提供较好的话题,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围绕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提出与学生心理和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并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并且能够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比如,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的情绪表现形式、学会自控,笔者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画,给学生介绍一个案例供学生感知分析。
案例:体育课篮球训练,小文与小夕发生了肢体碰撞,小夕很生气地指责小文动作不规范、篮球技术差,让他立即下队。小文感到很难堪,一生气就跑了,跑了一段距离后原路返回,对着这位同学歇斯底里地大吼:你真没有修养、缺乏教养……并动起手来,经过其他同学竭力劝阻才平息下来。发泄了自己的愤怒之后,看到那位同学的生气模样,小文有些许的痛快。这些现象司空见惯,很多都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接下来给学生提出问题,小文此时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这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具有哪些特点?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小明这样的表现合适吗?接下来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这样,通过具体的案例给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事件背后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找出问题的根源。教师要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思考、积极发言,并认真倾听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观点,尊重学生的观点和见解,针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或者偏离讨论主题的现象应该提出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3.做好师生角色定位,认真做好总结评价
实施案例法教学,教师不能简单地灌输知识,而要给学生提供鲜活生动的案例,组织学生分析研讨,做好激励指引。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机械说教,而是成为积极参与互动研究的主体,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在实践中加深认识,以实际行动践行相关理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后,应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结论性认识。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小文的行为、心理以及应对策略之后,需要针对学生自由发表阶段所出现的各种观点和认识,进行针对性评价,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认识。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学生的心理表现,同时对相关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点评,对学生正确的认识加以肯定,对学生不同的方式思考方法加以赞扬。当然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以及不正确的现象或者认识应该加以纠正,并提出一定的见解,最后还要归纳总结补充有关的知识,再对学生进行方法和技能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质量,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总结和评价中受益更多,对案例的点评应该做到因势利导、层次清晰、合乎情理。
4.注重课堂有效延伸,确保学生能迁移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要能够通过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分析能力,加强学生自身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善于分析自己的心理和他人的行为,掌握各种心理自我调试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试,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因此,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做好有效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将有关案例中学到的知识、分析方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去。
例如,体育课上发生一些肢体接触和碰撞是很正常的事情,每一个学生在体育课上都会遇到这种情况,现在设想事情就发生在你们身上,我们需要应该怎么样的措施来应对?在我们身边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他们是怎样处理的?如果你在旁边,你会是怎样的方式来帮助他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样能够很好地把学生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从而把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实践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明确教法实施原则,凸显教法教育作用
(1)保护个人隐私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保护好当事人的个人隐私。运用案例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选的各个典型案例都是真实案例,为了更具说服力,选择的很多案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当事人有可能就是学生的同学,甚至就是在座的学生,很多情况会关系到学生的个人隐私,影响到学生的同学关系、心情等。因此,一定要保护好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必要时还要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
(2)设计情理相融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理性引导,同时又是情感因素非常重的学问,要想更好地得到学生的认可,需要给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为此,在设计相关教学案例时要考虑情感因素的融入,给学生一个较好的情感体验,增强教学效果。
(3)选择兼顾正反面
很多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针对学生心理健康上存在的不良问题,反面案例居多,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结合具体问题,认识分析和改进。事实上,适当穿插一些正面案例更有启发作用,为此,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案例选择兼顾正反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阶段,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切实丰富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对有关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能力,增强他们的自我调试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庞彬.案例教学法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27).
[2] 倪海珍.案例分析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2(6).
[作者:王淮东(1979-),男,河南沈丘人,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