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现状研究

2015-05-30 10:48邓恩佳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民族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教育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与整体教育发展息息相关。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研究不仅能充实教育均衡研究理论,而且有助于把握民族教育现状,推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向前发展。目前研究主要探讨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价值,现状及其制约因素。未来应联系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状况,完善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同时,在有限的条件下,深入探讨师资力量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将有助于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水平。

【关键词】基础教育  均衡发展  民族教育

【中图分类号】G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02-02

教育不仅使学生实现社会人格的塑造和社会角色的整合,同时提供脱离身份,经济不平等而公平竞争、向上流动的机会和平台,因此提供均衡的教育是世界各国政府所极力追求的状态[1]。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民主、教育平等的基本理念与发展方向。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历史、国情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在许多方面都相当不平衡。这一点在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体有明显的突出表现。随着国家发展的需要,在义务教育已经基本普及的基础上,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势必得到重视[2]。

1.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教育均衡发展是当今遍及世界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发展观,近年来也成为我国教育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在普遍观念中,基础教育的主体是学前教育[3]。有观点认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应该是基础教育的平衡发展。要求基础教育的发展无论在数量特征上还是在质的规定性上,都要体现出平衡的特点。它不仅是指一个静态的结果平衡,更重要的是指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的平衡[4-6]。依照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现状,均衡发展可包括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对均衡,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区域基础教育政策和投入上的相对均衡等方面。

随着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连同实践探索有着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理论上,不仅能完善教育均衡理论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方面的解释力,阐释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性,而且探讨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和路径[7]。实践中,更有利于提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从而使我国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更加一致,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2.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基本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日趋完善、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壮大以及积极推进少数民族语文教学和民族文字教材建设等方面[8-10]。目前我国关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主要从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几个方面与全国或其他地区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研究展开的地区多为西南、西北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如云南,贵州,陕西等,且多与经济落后地区结合进行研究。

2.1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现状

以西北民族地区2003年教育情况为例,在教育经费投入上,不论是省级教育拨款方面,还是生均教育投入,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都低于东部五省区(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数倍,最高水平省区与最低省区相差十多倍。平均受教育年限,小学入学率、辍学率和升学率等办学水平指标显示,西北民族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均存在差距。尤其是入学率、升学率数据在西北各省区发展水平梯度并不完全一致,這说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普及阶段的非均衡发展,即小学阶段教育办得好的地区,初中阶段的教育未必办得好,或者说初中阶段教育办得好的地区,小学阶段的教育未必办得也好。

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教育落后地区其作用更加不可忽视。师资数量上,2003年西北五省区和东部五省区普通中小学专任教职工数占全国的比重的差异是极为明显的,而且这种差距在西北各省区之间也是十分突出的。这一方面说明西北地区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西北地区教师资源的分配也极不均衡。师资质量上,差异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地加大,东西部地区差距在高中阶段越来越显著。

上述几个方面的比较分析说明,西北地区的整体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与全国水平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与东部地区相比,则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西北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目前仍然是我国最为落后的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与全国和其他地区相比,存在着极不均衡的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不利于西北地区摆脱基础教育发展长期落后的境地[2,11]。

2.2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实证研究

目前,云南省教育的发展与东部地区差距仍然巨大:一方面,尽管云南省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与东部地区差别不明显,但是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的绝对数差距很大[12]。另一方面,从各级教育生均教育事业费来看,云南省与东部地区的差别更加明显,普遍是云南省的2倍以上。这说明云南省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目前仍然是我国最为落后的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与全国和其他地区相比,存在着极不均衡的局面[13]。

云南省是少数民族聚居省份,民族地区间的基础教育也多有差异。在师资上体现为教师学历水平和教师收入差异。从学生情况对比可以看出,学生辍学率在沧源和怒江是很严重的,辍学发生在小学阶段的比例都已过半,这和经济水平有关。在人均GDP较高、经济发展前景较好地一类和二类地区,学生辍学多发生在初中阶段,结合访谈资料了解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这些地区在城区,娱乐场所等诱惑较多,产生偏多的问题学生。

近年来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经费、师资力量、办学水平等方面与其它地区的差异。其中,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是最明显的,即使有国家政策的特别扶持,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仍不能与发达地区相较。师资力量方面,除了教师待遇普遍偏低、师资缺乏,同时掌握少数民族、汉族语言文化的教师的缺口非常大,这是少民教育中紧缺的人才,直接关系到民族学生能否良好接受两种文化,打好稳固的基础。基础教育虽然主体是义务教育,但是学前儿童的教育开展情况,以及民族地区对于目前主流教育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适龄儿童的入学状况,以及入学儿童的文化水平,各地状况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必然导致基础教育难度加大,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成果。

3.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确立了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战略政策,这一战略政策导致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远远领先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己经在开展义务教育高质量和推进义务教育现代化,而中、西部地区才处于刚普及、正巩固提高的阶段[14]。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大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第二,单一省区内民族聚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非聚集区;第三,民族人口集中的西部省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制约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对引入师资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3.2 文化差异因素

我国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政策能否正视文化差异的存在,是否能够尊重差异、适应差异往往决定了民族教育平等权益能否充分实现。由于在目前统一的教育体制中,更多的是汉文化与城市文化,民族文化并没有很好的体现,民族学生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他们接受的知识与生活实际、民族实际严重脱节,令他们处于文化劣势地位,而所学也无法应用于实际生活。此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汉语言是民族学生在社会立足的工具,因此双语教育十分重要,这就对师资力量和双语教材提出了要求。

3.3 民族地域分布

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区域十分广阔,大体上可以用“大聚集于西部,小聚集于各省的偏远地区”来形容。由于地域特点而导致的经济发展差异、生活条件差异以及对外交流差异的制约,为教育的不平衡发展提供了条件。地域的劣势直接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的劣势[15]。地域劣势使民族教育在发展起点上就远远落后于汉族,并且教育发展的后劲也不足,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教育的需求也不高,给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4 思想观念因素

少数民族地区思想观念已经成为制约当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民族地区民众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不仅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而且成为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大障碍。保守封建的观念令他们固步自封,对本民族外的文化、思想和观念难以接受借鉴。

4.对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思考

基础教育的主体既包括教育实行者,也包括受教育者。应该看到,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受限,不仅与国家投入、当地建设有关,也与学生自身的水平和能力有关。有关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现状的研究应该受到重视,不仅需要关注现状,也需要相关的政策帮助规范体系、教材等条件,同时应该就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教学方式、内容,如何为学龄前民族儿童建立知识背景,如何与义务教育有效衔接以及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进行研究。

师资水平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提高教育水准的重要力量。深入探讨教育发展不均衡地区师资配比和利用情况,有助于了解在条件有限的民族地区采用什么样的师资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方便政府制定相应政策,调配人才去向。更进一步,有助于国家在培养民族教育人才时明确培养目标和方向。这样,不仅在政策上倾斜,财政上帮扶,也在贴近教育前线的位置给予了更为实质性的,能产生长远有利影响的科学支持。

参考文献:

[1]娄碧贵.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杨军.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3]田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4.

[4]贺新宇.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8):226-229.

[5]郑克岭.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民族教育均衡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4):189-192.

[6]馮江英,石路.中国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综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4-103.

[7]常永才,哈经雄.建设和谐社会、文化多样性与民族教育均衡化发展[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59-63+96.

[8]曹萍,梁积江.试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2009(4):44-49.

[9]韩刚.教育公平与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5):171-176.

[10]马晓龙.试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4):341-342.

[11]杨军.现状与对策: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1-27.

[12]刘钱玉.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

[13]赵昊.云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综述[J].继续教育研究,2013(2):96-98.

[14]彭丽萍.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少数民族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3.

[15]张凤飞.如何突破制约民族教育均衡发展瓶颈探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7(2):77-79.

作者简介:

邓恩佳,陕西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民族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
发展民族教育现状及解决新措施
基于文化共生视域的民族教育发展路径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