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培养

2015-05-30 08:29刘亚婷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认同感网络环境传统文化

刘亚婷

内容摘要:高校大学英语教育中进行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培养的重要意义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培养策略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培养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环境 传统文化 认同感

经济全球化,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国际贸易往来更加深入,而对国民的英语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的运用又成为高校大学英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家也大力重视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在2004年我国教育部就针对大学英语教学颁布实施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2005年1号文件中就提出了关于大力推进基于计算机和校园网的大学英语学习。大学英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介绍与先进文化理念、文化资源的引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往往以此为教学依据。当前的网络大学英语教学,其最终的教学目标是实现传统课堂与现代科技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网络的资源整合优势,适当地延伸语言课堂教学,借助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网络的桥梁使得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性;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能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促进对现有知识的整合与消化,在观念上认可当前的主流文化。

而与此同时,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十分重视对西方文化的教学和学习,却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教育。大学英语课程的面向对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其他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工科专业学生平时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相对有限,学生对这方面的关注兴趣也不大,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认识与关注不够,很难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大学学生作为祖国与民族的未来,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必须更深入地体会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这些都需要现代教育者高度关注。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既存问题分析

本文通过对赣州某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到目前高校的英语教师对西方文化的渗透有了清晰的认识,甚至是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因为大家深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二者相辅相成。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重点;在课外自学,建立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多模式教学。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当前的大学教学中,一直忽略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的培养,而在大学英语课程中体现最为明显。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大部分教学内容来自一些国外期刊与报纸杂志等,都是对西方文化与文明的介绍。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在学习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能运用英语去表达自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而却无法深刻地认同并有效地表达自己对本国文化的认同与了解,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学生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而漠视了千百年来我国传承至今的中国节日。

加上现在网络对于流行文化的传播迅速,使得目前一部分教育者对网络化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准确, 理论研究重视不够,使大学英语教育仅仅侧重目标语的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学习中对本土文化的传播。从而出现“中国传统文化失语现象”。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在网络环境高速发展的同时,对传统文化了解的缺失并未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虽然在理论研究上做出了一些努力和探索,但总体来说研究还比较零散,不够系统全面,现实性不强,研究成果千篇一律的现象。

教育内容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和完成教育任务的中介要素。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教育必须借助一定的内容和方法来展开和推进。网络化背景下教育将教学的关注点放在了英美等西方国家文化习俗的传授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有所忽视,大大降低了学生借助组英语开展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他们很难承担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这些既存障碍严重阻碍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进一步传播与发扬。

在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上仍偏重于传统,而对新的内容和方法(尤其是对全球化时代发达的互联网络)掌握和运用效率不高,这些都是亟待重视和要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培养的必要性。

1.满足全球文化多元发展及传播的内在需求

基于当前多元化的文化大背景,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往来更加频繁,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资本的流通与人员的跨国交流,这都是对传统封闭文化环境的打破,环境的开放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传播。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优势地位在国际竞争中逐渐凸显,在世界舞台上彰显着自身魅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多元的文化环境与背景使得中国文化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英语为载体从而融入到一个全球性互动的文化网络中,成为融入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进行熟练的英语表达,积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与语言教学的交融。

从而更好的适应适应全球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

2.民族发展的根本需要

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与了解,而是能够用熟练的语言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进行交流阐述,并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而大学生除了是学习知识,更重要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网络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掌握识别信息并发扬传统文化的能力。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大学生和强化他们的国家认同感,是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增强他们的国家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要保证其掌握基本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认同,建构起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扎根母语环境,促进中西文化的传播,这既是学生个人素质的折射与反应,也是学生民族意识觉醒的体现。只有扎根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才能更好地促进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语言的学习重在环境,重在应用。而要学生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其手段不是功利性地为了应试。其实兴趣的培养是重点。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适当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中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品的认可,在认可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汲取西方先进文化的精髓,切实提高英语语言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当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单纯机械地传授英语教学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相对有限,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增强学生对中外特色文化的认识与了解,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基础上促进英语课堂教学。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培养策略。

那么如何做好引导学生了解认同西方文化的同时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把握是当代网络环境下对英语教学提出的考验。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借助一切有效手段与方式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深刻领悟与把握。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实现真正的知识运用呢?笔者通过在赣州市某高校大学英语教育进行调查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利用网络媒体的平台,探索培养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有效策略,更好地提升新时期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引导英语课堂教学良性发展。

1.教学理念要完善

教育理念是一切教育实践活动的灵魂,是教育活动开展的指挥棒,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是制定教学大纲的方向。我国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一步以文献的形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目的进行了明确,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上,尤其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能更好地进行英语交流与表达,学生在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中自觉培养了自我学习能力,但是该文献并没有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培养进行说明。有必要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要求,增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

2.教材适当地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

我国高校通行的英语教材往往以目的语言为教学目标,对于中国特色方面的关注远远不够,这就使得很多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并且掌握丰富的词汇,但是在向西方介绍自身文化时无话可说,无从下手。因此,适当地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既可以是基本语法、词汇的讲解也可以是中国特定的人文历史与历史传统等,通过这些以教学契机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掌握。

3.做好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

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专业性发展,不单单是是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而且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具备心理学与教育学方面的相关知识。所以英语教师也很有必要加强对汉语言文化知识与英语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具体到课堂,教师在开展文化与语言教学讲解外,可以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灵活地安排一些双语教学交流活动,通过这些交流互动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可以尝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英语知识谈谈对先贤孔子及其思想的认识,在班级内形成讨论热潮。最后教师还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借助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获取更加丰富的英语知识与信息资源。这样就既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使得英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英语教师既是语言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引导者与协助者,必须在潜移默化的课堂教学中完成中西文化的融合。

4.增加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考核内容

基于当前我国现有的教学教育体制,我们一直将考试作为评判学生英语掌握程度的标尺,考试在这方面的指导作用也很明显,指引着未来课堂教学的大方向。为了更好地增强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我们应该适当改革考试内容,让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核在考试中有所体现。在试题内容的安排上不仅仅要考察学生的英语掌握程度,更应该让学生借助英语阐述中国特定的文化历史,在考查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增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认同感。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培养是在国家对大学英语改革的大方向。大学生是即将走向社会承担责任的年轻群体,对他们进行成功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马冬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2.Jonas, H. TheNobility ofSight,转自吴琼《视觉文化的奇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3.王继辉:《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培养》;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

4.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认同感网络环境传统文化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