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思品课堂

2015-05-30 19:25解先丽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7期
关键词:感受感悟体验

解先丽

【摘要】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不等同于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生活中受到教育,走进课堂让我们的生活感受得到升华。

【关键词】感受 体验 感悟 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教育源于生活,因为生活的存在,才形成了生动有趣的品德教育素材,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世界中相关的教育主题与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对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观大有裨益。因此,如何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增强学习兴趣,有效地让课堂回归儿童生活,是新课程比较关注的问题。如执教二年级思品《秋天的故事》一课时,让我深受启发,体会生活中的经历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较大,学生们在回忆自己秋天在田野里见到的景象,感受到农民忙碌的身影、农民丰收后的喜悦,特别是我们新疆孩子感受到的果园里丰收的情景,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回归生活一样,真正体现乐中学,学中乐。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新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此外,从学科教学的特殊性来看,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探究生活,社会规范必须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内化。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得越充分、越细腻,感悟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的过程中,唤醒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中秋与重阳》这一主题时,预先安排学生在家和家人过中秋、重阳,记录过节时的风俗、习惯,及家人在一起是的欢乐气氛。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回忆和家人一起游玩、做家务、做月饼等活动情景,以此引导学生感受秋天节日的快乐,通过回忆交流,孩子们节日的快乐、尊老、爱老的高兴心情,感受生活化课堂的趣味,激发了学习兴趣。这不仅是一种道德生活的体验,更是一种养成过程,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品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只有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联系儿童生活的实际,才能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设计《中秋与重阳》的活动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在开放式活动中充分去体验、去感悟、去获取。设计了小主持人的采访,让学生边回忆中秋节、重阳节做过的事情,感受其他同学的快乐之事,又能把自己有趣、得意以及自豪的事一一道尽,畅所欲言,重阳节我们这里过的较简单,播放其他地方的人们过重阳的情景,并让学生回忆去敬老院做好事,在车上给老人让座等事,让学生感受浓浓的节日之情、感受敬老爱老的可贵品质。 赞可夫说过:“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学生在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还应回归到生活中,进行体验,从而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道德修养。小主持人的采访激起学生把节日里经历过的事尽情与人分享的愿望和乐趣,不像老师直直板板问节日里发生的事那么枯燥,也不是做了好事不能说的矛盾心情。这真是有创意的想法与做法。

教学中,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的经历中提高思想认识,让学生的生活走进课堂,在生活中感受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感受提高思想认识。我们老师在平時的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总结经验,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小学思品课程标准

赞可夫的《教学与生活》

猜你喜欢
感受感悟体验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感受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