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数学学习能力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指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因此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数学学习; 学习能力;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017-002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初中学生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真正做数学学习的主人呢?
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1.指导学生读;2.指导学生听;3.激发学习的兴趣,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4.丰富课外活动,巩固学生学习兴趣。具体做法如下:
一、指导学生读
学会读书,掌握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以培养索取知识的能力,乃是当今青少年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任务。目前初中生学习数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数学书,他们往往是死记硬背。比如在学习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的“平方根”概念时,同学们都知道“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一个正数有正、负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可是在做判断题时,4是16的平方根( );16的平方根是4( )。这两道判断题前面一道总是做不对,后面一道倒是都能做全对。因为他们更熟悉“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却不能很好的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就因为没好好读懂“平方根”概念,这使初中生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因此,重视读法指导,对提高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读“懂”,并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识结构,当学生掌握了这三种读法,形成习惯之后,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了。
二、指导学生听
初中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培养学生学习思想专注、专心听讲,激活其原认识结构,并使学生的信息接受与教师的信息输出协调一致,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其次,要培养学生会听,注意听教师每节课强调的学习重点,注意听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注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一节课最后的小结,这样,让学生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使其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三、激发学习的兴趣,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何等重要,尤其是对于数学这门比较“枯燥”的学科,是否对其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成效。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十分必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下面是个人的几点做法和看法:
1.加强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热爱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数学,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可能。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关注他们的发展,包括他们的特长与兴趣,并且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帮他们排忧解难,对于那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常和他们谈心,让他们从教师的期待、信任和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引导他们找出正确、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树立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趣化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主要是因为数学的枯燥无味。如果将教材内容改编得新颖有趣,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1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对于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灵活的使用教材”。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引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直角坐标系”概念的引入,我们可以从班里每个人的位置入手,即如何在一个平面内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呢?这样的问题一提出,马上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强烈地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是很实用的,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紧迫感。
2.2设置应用性的例题。抽象的东西,不好理解,越是贴近生活的,看得着,摸得着的,就越容易理解,学生学起来也更有信心,更有兴趣,所以数学教学要贴近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时常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這样,既能增长学生的见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选用如下一道例题作为内容的补充和公式的应用,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而且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设置探索性的例题。单纯套公式的题目缺乏挑战性,探索性的题目更具有吸引力。如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这样的题型,需要学生从几种不同的角度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融会贯通了前前后后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学生还能感受到数学的美,数学的奇妙,从而激引发他们的求知欲。
2.4设置开放性的例题。如行程问题中设置这样的开放题:小王和小李,从相距100米的两地分别以各自的速度同时相向而行,一只狗以超过两人的速度首先从小王处跑到小李处,然后返回小王处,遇到小王又返回跑向小李处……当小王小李相遇时,这只狗一共跑了多少米?首先主角是可爱的狗,就比是教材中常出现的A、B、C、D或甲、乙、丙、丁有生气多了。其次因为答案很多,入门不难,全体学生都可以参加,所以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
2.5教学中穿插数学小故事。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适当地介绍一些有关的数学史话,特别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古今数学家的生平、趣事,如华罗庚努力钻研,靠勤奋创造了奇迹等故事,以及一些著名数学问题的历史典故,激励学生勇于探索的钻研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3.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常常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试想,课堂上教师刻板严肃,甚至动不动就批评指责学生,学生一定不喜欢,甚至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和老师对着干。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处于最佳状态,学习效率高。我们要努力营造这样的课堂气氛。
4.丰富课外活动,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如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学习方法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制作数学图片展等等。一方面可以调动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融洽师生情感。课外时间,学生思想上没有负担,完全是凭个人兴趣自愿参与到活动中,特别轻松自在,这时掌握的知识往往记得更牢,效果很好。这时,师生之间更像是朋友,学生很自然的敞开心扉,变得容易沟通,教师应留心观察,发现学生的优势,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爱好,引导学生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课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当然,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还有很多,比如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等,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