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玄章
处于新人期中的毕业生,越是在重要的场合,越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慎重考虑。大多数新人可能根本不明白自己话语里的潜台词,因此对于所造成的伤害也难以预估。在这种时候,新人们如果真想提什么问题,可以提前和办公室里的领导及老同事商量一下,也许问题会问得更自在一些。
明摆着的问题有陷阱
小鲁是个幸运的大学生,被一个大型国企录用,进入其总部从事规范管理。企业大了,为了步调一致,自然很多地方都要求标准化,规范在这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年,小鲁所在的处室每年都要对几百份企业内部规范进行评审,工作相当重要,工作量也很大。
小鲁是个兢兢业业的人,也是个喜欢琢磨的人,在工作中渐渐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办法,提高了效率,并慢慢地进入角色了。在一次部门内部汇报会上,小鲁的处长对于部门的规范管理工作进行汇报。在她的汇报中,历数规范评审和管理工作的难点,工作量大、涉及专业多、相关的总部各部门的沟通工作也很多,确实是个很难的工作。说到最后,处长总结说:“现在的工作量太大了,我们处的好多人都不堪重负,确实需要更多的人手,否则年底很难完成所有的工作。”
说到这里,大家齐刷刷地看着部长,等着领导给予指示。部长面无表情地顿了一下,悠悠地说:“嗯,规范管理很重要。大家对于刚才的报告,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一提嘛。”
气氛还是那么凝固,在场的各位都呆在那里。这时候,寂静被打破了,小鲁跳出来说:“我有一个问题,不知道该不该提。”
他刚说完,大家的眼神都汇聚到了他身上了。部长接话说:“嗯,年轻人有问题尽管提,我们今天就是开放性的讨论。”
小鲁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翻到准备好的内容:“我一直有个疑问,我们工作中相同专业的规范为什么分开评审?这样似乎非常不高效?”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部长笑眯眯地看着他说,“你有什么想法呢?”
小鲁很兴奋地说:“其实,有些专业的专家是同样的人,应该趁把他们请来的机会,把相关的规范都凑在一起评审完成。从一开始就规划好,不同专业的评审计划……”说着说着,有些陶醉的小鲁感觉到很奇怪,似乎只有部长有些反馈给他,其他人都很木然。当他看到自己的处长时,却接到了责备的眼神。他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似乎明白点什么,赶快草草收场说:“这只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烦请领导批评指正。”
“没事,说得挺好,”部长转头对处长说,“你也回去自己调查研究一下今天小鲁讲的,然后打个报告上来。好了,散会吧。”
大家纷纷走出会议室,小鲁在门口首先看到处长直勾勾地盯着他:“你!……”话没说完,她转头就走了。坐在他旁边的王哥拍拍他肩膀说:“正好工间操,出去走走吧。”
“你今天踩陷阱了。”一出楼门口,王哥就对小鲁说。
小鲁也有些苦闷,问他说:“我问的问题挺对的啊,也很重要,部长也觉得有道理。”
王哥微微一笑,回他说:“规范评审效率不高,管理工作没有完全做到位,这种明摆着的问题还用你说,全部门的人都明白。里面的原因很复杂,如果好解决早就解决了。”
小鲁突然一怔,望着王哥说:“那今天会上为什么还要讨论这个啊?”
王哥很无奈地和他说:“你也太嫩了,还没看出来啊。处长在向领导要资源,一切都说得合理又明确,部长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部长的资源也没那么容易得到啊。他老人家想把皮球踢给大家,就问大家还有没有什么问题。现场你不觉得没人敢接么?你怎么就跳出来了呢。就算你帮部长解围了,你觉得他会认为你好么?傻死了。”
“啊?”小鲁呆在那里,已经不知所措了。王哥只得安慰他说:“别愣着啊,兄弟,事儿已经发生了,回去找处长谈心认错去吧。”
每个公司或者组织都不会完美,肯定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有解的,有些问题则由于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是无解的。越是无解的问题,往往越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明摆着的未解决问题,往往还与公司内各种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有紧密的关系,其背后有着很多地雷。在没有弄清楚问题的本质之后,就仓促在公开场合里提出来,无异于踩陷阱,很难有什么收益的。
看懂自己问题的言外之意
小陈在学校里是高材生,拿到博士学位后,加入业内一家大集团做研发工作。部门里好几年都没有招收过博士了,部门领导也对他格外器重,把一些重要的任务以及一些向上表现的机会都给了小陈。
一次,新上任的集团总裁飞过来视察,专门留了两个小时和大区的各个子公司骨干人员进行座谈。领导把这个“美差”交给了小陈。临出发前,他还嘱咐小陈说:“说事儿的时候,夸我们自己好就行了。其他子公司或者部门的事情,就别碰了。”
在会上,集团总裁首先介绍了今年公司的主要经营方针,确定在一些重点领域从原有的产品为主的业务模式,转向以解决方案为主的业务模式,全面推进公司改革。在那之后,大家轮流说自己的情况。小陈也把之前准备的内容介绍了一番。
最后,集团总裁问大家:“大家在工作中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嘛。”
看到总裁允许大家提问题,自信的小李下决心要人前显圣,早已忘记了领导的嘱咐。他用流利的英文问道:“您在之前的介绍中说,产品模式向解决方案模式的转型是我们今年最重要的战略,而且,我所从事的这条产品线是转型的重点之一。可是,在我的日常工作中,对口的产品部门似乎没有很强的意愿进行转型,把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的想法悉数挡在门外。您对此怎么看?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一抛出,现场各个子公司的骨干们以及相关的同事都张大嘴巴,睁大眼睛惊讶地望着他。听到这个问题,总裁的眼光首先落在了大区老板的身上。
大区老板擦了擦头上的汗,想了一会儿,说道:“事情没那么简单。这个领域今年会有新的国家规定出来,在这个规定出来之前,客户都不敢投资解决方案啊!”
总裁想了想,只是淡淡地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无论如何,这个事很重要!”
会后,小李刚回到办公室,就看到部门领导急匆匆地拿着包跑出去了。一向八卦的兰姐拉住小李说:“傻小子,捅娄子啦。你的会议刚结束,大区老板的电话就打到咱们领导这里了。”
原本还得意洋洋地沉醉在总裁“夸奖”中的小李,被兜头一盆冷水给浇蒙了,大脑一片空白:“我没做什么啊!”
“你还没做什么?”兰姐追问道:“全公司都传开啦,你在大老板那里狠狠地摆了产品部门一道,说他们阳奉阴违,不执行公司战略。这不,产品部门的老板要连夜飞过来和大老板吃早饭,解释情况,咱们领导也跟着去上刀山。你看看你,挺好的事儿给做成这样。”
第二天,小李遇到部门领导,很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领导,其实那不是我的本意。”领导叹了口气:“这事儿没你想象得那么简单啊。反正人也得罪了,关系慢慢修复吧。大老板也把我们连带批评了。我知道,你是没意识到自己的话还有言外之意。不管怎么说,以后这种事你还是少参加吧,先踏实把工作做好。”
在复杂的职场中,一些潜在的东西是新人很难一下琢磨透的。处于新人期中的毕业生,越是在重要的场合,越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慎重考虑。大多数新人可能根本不明白自己话语里的潜台词,因此对于所造成的伤害也难以预估。在这种时候,新人们如果真想提什么问题,可以提前和办公室里的领导及老同事商量一下,也许问题会问得更自在一些。
构造问题的弦外之音
小梁这几天在工作中真是遇到麻烦了。他所在的产品部门正在负责将一套解决方案推向市场,B公司是他们推广产品的很重要的合作伙伴。然而,他正在和B公司的工程师老武针对一个问题争执不下,开了好几次会还在原地踏步,没有结论。
这不,会议室里又传来他们的争吵。老武大声说:“配置文件的加密,你们到底有没有方案啊?都拖了这么久了。”
小梁苦闷地说:“武哥,这事儿真不轻松啊。不同客户对于加密的方法和用户组的访问要求都不一样,如果要做这件事情,投资很大啊。”
老武可不会轻易服软:“别扯那么多投资。你看C公司不就自己做了一套么?你们要是搞不定,我们就去找他们合作了。”
小梁就这样又被蹂躏了,灰溜溜地回来找到部门领导说:“这事儿真是没办法啊。我们确实也没有方案,就算有,客户的预算也不够啊。我们该怎么做加密啊?”
领导想了想:“必须做这个加密么?”
“什么?”小梁看着领导,想了半天,说:“好像合同里没写。”
领导又考虑了一下,对小梁说:“和B公司的领导同事约一下吧,我们开个会协调一下。”
在会上,B公司的老武首先发难,又把之前的说辞大肆渲染了一番。
对方老板看着小梁的领导说:“您看这事情怎么办啊?”
领导笑了一下,喝了一口水,对着老武说:“武工啊,您别急。这事情呢,我想先问一下,加密的目的是不让谁看?”
“客户啊!”老武立刻回道。
领导追着问:“那么,配置文件是给谁用的?”
老武继续回:“也是客户啊!”
“所以啊……”领导说了这几个字就停在这里了,眼神望着老武。老武一时语塞,僵在那里了,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紧接着,领导转头看着对方的老板问:“您看这个事儿……?”
“哦,看来也不是什么核心问题嘛,”对方老板打圆场说,“咱们先把核心问题解决吧,先占领市场是关键。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后续再研究研究。”
问题解决了,小梁对领导佩服得五体投地:“领导,您怎么就把这事儿这么容易就解决了呢?”
领导拍拍他说:“有些事,正着不行,你得换个角度来。比如说今天这事,你已经和对方解释了好多遍了,对方就不接受,你继续给他灌输,也没啥用。那么,我们就反过来用提问来剖析一些逻辑上的问题,言外之意就是这个事情没必要做,从而也就不用讨论怎么做了。对方面对这些连续的问题没有准备,所以说不出什么。对方老板也不是很明白细节,但是听懂了言外之意,所以也就同意我们的意见了。”
在讨论中,有些情况下,提问的效果要比单向阐述要好。一方面,这可以让对方听到问题后,产生回答的欲望,跟着提问者的思路走,另一方面,也可以允许提问者夹杂一些“目的”在问题中,只要回答者跟着提问者的思路走了,很容易接受言外之意,从而把一些难以解决的沟通问题搞定。
责任编辑:方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