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萍等
【摘要】为了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甘肃省卫生学校文科教研室7位英语教师经过两轮次的集体备课、反思、总结,参与课例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并将课堂录像经过精心剪辑、处理,刻录成光盘,为教学留下参考资料。课例的研究过程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证明了: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关键词】课例分析 集体备课 反思总结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106-01
1.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Unit 3 “Pollution”是《涉外护理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该教材是我校涉外护理专业中等职业教育课程。
本单元以环境污染为题材 ,以引起环境污染的原因为出发点和主要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教学,同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与危害,并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2.教学目标分析
3.学情、教法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涉外护理专业二年级26、27班的学生。两个班为平行班。
3.1学情
在前一节课中,两个班的学生已经学完了本单元的新单词。在对学生们的词汇背诵及运用检查中,笔者发现对于一些长词的发音及拼写,有些学生还是掌握的不太好。因此,对较难的词汇进行巩固复习,以便于课文的理解就成了本节课教学的起点。
3.2教法分析
笔者试图借助多媒体的优势,把本节课的话题“污染”先通过图片展示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自然的参与课堂的讨论,完成导入部分提出的问题。为下节课的教学做铺垫。
4.第一轮教学设计及反思评价
4.1教学设计
1)词汇检查复习及纠正
教师通过提问单词朗读、拼写,造句等方式,并分别指定学生回答, 以帮助学生巩固对重点词句的掌握。
2)通过问题导入新课
在白板上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并找出答案。学生们又8分钟时间准备,之后进行了回答问题并将答案汇总到黑板上。
问题1:“What kinds of pollution are there in our life?”
问题2:“What are the factors of pollution?”
3)课本第一段至第二段学习讲解
教师和学生一起,边读课文边解释翻译,完成前2段的讲解。
4)课堂总结, 感悟哲理
4.2第一轮教学反思评价与总结
1)在词汇复习部分面面俱到,这既需要大量的时间,使学生们已有厌倦感,对后面的内容会失去兴趣,而且复习缺乏重点。
2)教学计划没完成。
3)整堂课只用白板展现内容,显得单调。
4)第二环节的快速阅读由于孩子们阅读能力不高,很难在8分钟里读完并找出问题的答案。导致的结果就是几乎是授课教师告知了答案,孩子们被动附和,并没有起到真正的铺垫作用。
5)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两个问题之前先请她们分组讨论“污染及其原因”,让学生自己动脑,同时也是培养孩子们合作意识,练习口语的好时机。
5.第二轮教学设计及反思评价
第二轮授课教师修改了教学计划,过程如下:
5.1教学设计
1)复习单词
组织复习与课文话题“污染”紧密相关的几个词汇“carbon dioxide, detergent, industrial wastes, rubbish,accumulation of rubbish”引出话题“污染”。
2)图片导入
通过PPT展示一些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的图片,让学生参与讨论,自己思索,关注污染。
3)讨论列举:①kinds of pollution ②What are the factors of pollution? 结合PPT上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讨论、总结污染的种类及引起这些污染的原因。
4)情感目标的升华
小组讨论,“作为学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怎样保护环境?”
学生在这个环节的讨论中非常活跃,积极参与,对本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了认真整理和阐述。试着用英语来表达,教师及时给与了肯定与补充修改。锻炼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英语表达能力。
这部分讨论,超越了课堂,让她们意识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唤起了孩子们的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环境的距离。
5.2第二轮反思评价与总结
在第一轮课的基础上,第二轮课有了很大提高。总结如下:
1)在词汇复习中,调整了第一轮次课中的复习所有词汇的安排,有重点的复习,这既节省了时间,又能自然引出话题“污染”。
2)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刺激学生的视神经,通过逼真的画面让学生能深刻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引导孩子们自己思索。
3)分组活动:对不同种类的污染进行讨论,找出答案,分享合作的快乐。
4)最后的讨论“从身边做起”,升华了本节课的内容,拓展了孩子们的思维,增加了课外词汇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6.教学成效及启示
在本堂课两轮次的教学中,教师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及时修改了教案及计划,较好的完成了第二轮次的教学。
一方面,从学生角度看,在加入了多每一图片展示及小组讨论后,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兴趣明显提高。
另一方面,第二轮次的教学设计比较巧妙,学生参与,教师轻松引导,课唐气氛活跃。鼓励学生动口、动脑,很好的完成了情感目标的升华。同时也增加了孩子们的课外词汇量。
参考文献:
[1]安桂清,《教师如何做課例研究之六——课例研究的认识与实践误区》,人民教育,2011.3-4
[2]胡定荣《课例研究如何取得实效》,中国教育学刊2010.10
[3]黄海英,《有关集体备课的思考》,卫生职业教育2008.6
[4]杨玉东,《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