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莉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我国的家庭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无论是居住环境的影响还是生活的相对独立,造成孩子们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同时造成一些孩子出现如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不良习气。
【关键词】小班幼儿 同伴关系 交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13-01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在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同样指出:要把学习初步的交往列为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可见,培养人的交往能力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成长过程中必备的技能,是孩子日后生活学习的坚实基础。
什么是同伴交往态度?它是指幼儿与人交往过程中通过内心的体验表现出来的外在的态度倾向。哪些是友好行为呢?友好行为是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同伴间的分享、助人、谦让等行为。因此需要我们通过适时的引导或教授交往策略、交往技能来陪养幼儿建立与协调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本文探索了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创造增加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组织丰富的游戏活动、创设情景角色环境为幼儿提供交往锻炼机会。对于小班幼儿最直接、最形象、最有效的形式就是游戏。它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教师应想办法多组织幼儿一起玩玩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玩娃娃、观察植物来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交往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交往。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学习合作、互助、轮流、分享,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学习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
同时,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演绎、办家家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可以角色扮演打电话、问路、讲故事、聊天来刺激幼儿有想说的愿望,并会想想该说什么?怎么说?让幼儿用语言努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设定接待客人、寻求帮助、欢迎欢送等情景来培养幼儿的生活礼仪语言表达,如遇人主动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应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应说“没关系”。使幼儿在场景中获得交往语言的提高。
二、教授幼儿一些交往的技能
幼儿之间有种天然的亲和力,他们喜欢在一起游戏,但常常也会出现各自游戏、互不干扰的局面,或互相攻击、争抢玩具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给他们一些同伴间友好交往的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教师可以教幼儿待人礼貌、热情,善于与人分享,并以自身良好的品行感染幼儿,对于幼儿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和情感,及时给予正面强化,使幼儿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其次,教给幼儿主动交往的方法,不再等待被动,而是和同伴主动进行沟通和交流。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启发幼儿加强同伴间的交往,如“你想玩他的玩具该怎么说?”“你想和谁一起玩玩具?”“你们是怎么玩的?” 跟小朋友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和小朋友拉拉手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协商游戏的玩法等。
最后,引导幼儿善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一起玩儿吧”“你的这个真好”“你也用我的吧”用和善的语言、适当的表达来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
三、善于观察幼儿的交往行为,适时评价
幼儿在借积木或插塑不成功时,老师告诉他借别人东西要有礼貌,要看着别人的眼睛用商量与恳求的语气来说,并示范给他看,让他按老师的样子再试一次。这样幼儿就把这一交往技能深深的印在了脑子里,知道以后该怎么做。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能够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进一步强化交往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交往行为。
四、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友好交往
父母同样是孩子的老师,父母平时的表现和语言行为都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做好家园共育,在幼儿园老师做好榜样和引导,回家父母也要有耐心进行应用和完善。客人到自己家里来,应怎样招待,主动和客人打招呼“您好”“请坐”“慢走”“再见”;家中有小客人时,孩子在提醒下拿出好吃的食物招待客人,拿出喜爱的玩具与小伙伴一起玩,讲讲幼儿园的趣事,提高交往能力;去客人家时,应该怎样说、怎样做,如何有礼貌带人做事儿;在公共场所应该 怎么说、怎么做;吃东西时,孩子是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是否能考虑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样孩子逐渐学会了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让孩子学会谦让,久而久之孩子就和同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
五、不足与展望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附在一定的活动中,而游戏就是这样一种适宜幼儿交往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要让幼儿同伴间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还有过程。这个过程要延展到一日活動的各个领域,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与机会,进行悉心指导,使孩子获得积极的交往的体验,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地学会待人处事,并从中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以便逐步提高孩子同伴交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2]袁爱玲,何秀英.著《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291-297页
[3]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5页
[4]R.E.Slavaing著,姚梅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第18-21页
[5]洪秀敏.《幼儿社会性交往的生态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4期第31页
[6]刁培萼,吴也显等著.《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5第115页
[7]刘炎编著.《幼儿园教育概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8 第57页
[8]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编《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9页
[9]华爱华著.《学前教育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53-172页
[10]裴锑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年6月第305页
[11]张博著.《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