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教学方式的改变与应对策略

2015-05-30 19:04:54张拥军刘军玲
科技资讯 2015年30期
关键词:角色转换教学形式学习方式

张拥军 刘军玲

摘 要:该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课程与教学之间存在的问题:教学职业性实践性缺乏,教学以课堂为中心,缺少学习情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高职课程和教学方式改革措施:课程设计能力化,教学方式扁平化;课程项目教学任务宽广化,教学方式多样化,课程教学内容要有较好操作性、综合性,教学方式要有灵活性,课程教学任务设计要有一定的适应性,教学方式要有自适性等措施。

关键词:角色转换 学习方式 课程设计 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181-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学习方式获得知识的途径发生了变化,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不在依靠书本这单一的传播途径。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尤其在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是快餐化式的,获得知识是碎片化的,对系统的理论学习不感兴趣。

这对高制院校的教师来说,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由教授者转换为教练者、启发者、引导者,知识传递者,共同参与者。但现在许多院校的分析了高职院校课程与教学之间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职业性实践性缺乏。理论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脱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并且注重学习的结果。对于职业岗位所需求的知识凸显不出来,学生学习完成这些课程后,不清楚这些课程对自己的以后工作岗位是否有帮助。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中提不起兴趣,就是学习也是为了应付课程的考试。课程的内容设置没有按照职业岗位需求进行整合,课程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性需求联系不紧密,实用性不强。

(2)以课堂为中心,教学形式单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讲解,学生听记;教学内容固定不变,教学过程僵化;这既不适应知识的飞速更新,也不适应学生的需求。课时及分科的限制,往往将完整的知识割裂以适应教学,不能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在授受式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很难有探究和积极思考的机会,也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被压制,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难以达到效果,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即使在有一定职业性的技能实训课中,教师演示操作,学生模仿,教师因课时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多次练习,达不到职业岗位要求的熟练性,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没有体现出来。

(3)学习情境与职业岗位脱节,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专业实践训练课程安排滞后,很多学生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学了什么,对自己专业了解不了解,对自己以后要从事的职业和要掌握的专业技能不清楚,职业意识淡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很多学生注重的并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分数,很多学生上课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为了防止被点名。

(4)专业了解不深,缺乏专业学习动力。很多学生专业选报不是经过深入了解后报考,大部分是家长、老师选报的,也有的随大流,看周围的同学选报这个专业,他也跟着选了。进来这个专业后,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做什么的,也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能做什么工作,虽然有专业教育,但有些教师是从校门进校门,没有在公司企业的工作岗位工作过,不清楚公司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哪些知识和专业技能,只能泛泛而谈。让学生对专业很盲目,更不可能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有动力了。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课程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1)课程设计能力化,教学方式扁平化。教师要放低姿态,与学生互动学习,改变教学方式,可采用交往式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视为交往过程,强调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因素,而且也是教学内容因素,因而“像本来意义上的教学内容一样重要”,它提倡师生平等交往,在教学中加强合作;注重弘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主张学生在没有压制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学习;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一种价值的赋予、形成和创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性的活动等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在学习中交往。教学组织形式:以组内讨论、组织交流为主,教师在组间巡视、了解进展、交流意见、提供帮助。

(2)课程项目教学任务宽广化,教学方式多样化。任何一个项目教学任务不可能涵盖所有知识和职业技能,而课程项目教学任务应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激发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技能、过程与情感等方面和谐发展;始终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这种课程项目教学任务目标的实现需要课程项目教学任务宽广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来实现。

依赖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课程项目教学任务实施中,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必须做到“三个构建”,即课程教学方式的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新的教学方式的构建。

(3)课程教学内容要有较好操作性、综合性,教学方式要有灵活性。教师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地0变换着,由教授者转换为教练者、启发者、引导者,教师在操作中教,学生在操作中学,以此发挥学生各自的个性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等,让学生掌握技术与技能,形成职业核心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课程教学任务设计要有一定的适应性,教学方式要有自适性。课程教学任务设计要综合运用主流企业对职业岗位技能人才需求和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和办学传统,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课程教学任务。课程教学任务设计的功能,在于将学生引入工作体系,这与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是完全一致的。课程教学任务设计比较强调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在一种完整的综合的行动中思考和学习。无论要解决问题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如何,都要完成“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反馈”这一完整过程。课程教学任务设计的这一特性,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课程教学任务设计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注学生在行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教学方式要有自适性,这时教师的角色是裁判者、研究者、问题探究者、发现者,教师在课程教学任务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培养其专业性和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 赵存河.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 景韵.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课堂教学敏感研究[D].西南大学,2014.

[3] 何应林.高職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4] 杨萍.项目课程实施中的高职教师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5] 刘军华,赵柏林.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差异性分析及应对策略[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6):51-52.

猜你喜欢
角色转换教学形式学习方式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09:53:00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2:03:10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13:38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10:25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05:43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53:13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10:13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 22:32:30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