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玲
[摘 要]管理学在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保证其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其课程教学的重点应该明确课程定位和转变教学理念,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倡导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放第二课堂,加强实践的教学,实施综合性的课程考核体系,保证管理学教学能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
[关键词]管理学 教材建设 案例教学 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 TM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4-0172-02
对于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单位的实际工作经历,普遍缺乏管理的感性认识,更谈不上理性认识,而管理学原理课程较多的是理论的阐述,如果一味采用以概念原理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会造成直观性不足,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管理理论,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打折扣,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结果。
一、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
在传统教学中,课程的主要安排是课堂理论教学,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本身缺乏企事业管理的实践经历,他(她)所教给学生的也只能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与实际容易脱节,对管理原理的解释缺乏针对性的案例或有案例而解释不到位,结果常常是纸上谈兵。
(二)教材建设落后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是国内和国外企业经典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层出不穷,使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不断更新、完善和发展,一方面却因为不少高校把管理学等同于其他专业基础课,所使用的教材仍然是多年前出版的老教材,知识陈旧、案例老化、方法落后,大大影响了学生对前沿知识的学习、接受和理解。
(三)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落后
原理课的教学最容易陷入“填鸭式”的“满堂灌”,没有师生互动,或即使有也因为互动不到位而流于形式。虽然在有的教学过程中也引入案例分析,但因为方法不佳,学生参与度低,没有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充分锻炼,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现行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主要依靠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虽然平时成绩占了一定比例,但因为课堂教学内容容量很大,课堂理论教学时数又少(36学时或54学时的),不能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要在期末卷面考核成绩中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的努力度、创造度、收获度是件比较困难的事。
(四)合适的教学案例较少
案例在原理讲述中的作用,相似于高等数学课的公式应用:数学课为了让学生掌握公式的应用,必须通过多个例题的讲解练习,学生才能掌握;要让学生对管理学原理理解透彻,也得通过多个案例的分析。但国内教材中多为理论阐述,配套的教学案例较少(多为每章或多章后附1-2个),使得课堂教学所能选择的案例内容少,纯理论讲述往往引不起学生共鸣,吸引不了学生的眼球,收不到应有效果。
二、管理学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重新审视课程定位与教学理念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目标,一方面要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管理素养的任务,具体包括引导学生明确管理的角色认知,掌握工作方法,提升协调、沟通和决策能力,拥有团队精神和人本主义意识,形成现代管理思维理念等。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层次目标应该是企事业单位的中层管理者。根据管理学原理,中层管理者的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三者之间的比例应该是相当的,从而决定该课程的定位:(1)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坚持以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2)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实训,注重能力培养;(3)重视学生的实践、参与度与创新精神的培养。[1]
教师所“教”的管理原理原则应该结合目前企事业单位的现实,而不是从理论到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原理原则提些思考问题,让学生课外查资料寻找答案,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沟通,从以教师组织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我总结发现、自我实践能力培养为主。
要实现这些转变,不是单靠管理学科的教授者转变理念,院校的管理者,直至教育部门的管理者都要对此有认识,在众多部门的配合下才能保证付诸实践。例如上海市教委吸收MBA的好做法,规定应用性学科的教师必须到企事业单位挂职半年以上,并给予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给予时间与经费的支持),切实解决任课教师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为教师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如在20世纪90年代海尔集团迅速发展的时候兼并了青岛红星电器厂,并很快利用海尔的管理经验使红星电器厂扭亏为盈,这一经典管理案例被哈佛商学院收入其管理学教材中。[2]我们在管理学教材建设方面也要向国外学习,对国内外管理学的最新理论及案例进行精心选择,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案例。
另外,因为管理学原理课程内容的宽泛性,与后续的有些专业课程如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在内容上会有不同程度的重复。因此对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基础性特点,对涉及后续课程的有关内容的讲述要做适度的调整。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法是最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要提高这种方法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大力推行参与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和教师一起为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方面可以给自觉性差的学生以学习的压力,一方面成功解决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现在常用有效的方法有: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管理游戏、团队教学法等。
但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首先,教师要对管理理论理解到位,才能挑选到与之相适合的案例;其次,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才能挑选到时效性强、现实性强,同时又有一定深度的案例,才能达到真正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再者,对案例教学还需要特意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有备而来、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能遵循事先的教学安排进行讨论活动,避免案例教学最容易出现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松散局面。哈佛商学院MBA的学生一共要学800个案例。我们国内教材中没有那么多的配套案例,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收集。
现在被教师尝试采用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和团队教学法的共同特点是学生参与教学中。教学设计的方案不同,学生的参与度是不同的。例如有的学校将班级改制成模拟的贸易公司,选出总经理、副总经理,成立人事部、财务部、采购部、市场部、销售部等。根据每章节内容,创设不同的模拟子情景:每个学生根据所学的组织职能知识拟定自己的岗位工作职责,让总经理、副总经理与各部门负责人一起协商组织结构的设计,讨论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这些管理职能中的具体方法等。但实施这类仿真模拟有时需要昂贵的设施,另外,参与的学生多了,课堂突发性事件难以防范,教师难以左右教学局势的发展,因此一般条件下较难以做到。[3]
(四)改进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应用性非常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课程目标的重点。现行的课程考核一般分为两部分:形成性考核(即平时成绩)和总结性考核(即期末成绩)。例如重庆三峡学院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平时表现占20%,大作业占20%),总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知识性考核占40%,能力性考核占60%)。[4]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国际经济学院平时课堂考核占1 / 3(包括课堂讨论、主题辩论、案例总结等),平时课后考核占1 / 3(包括课后作业、小论文、专题调研报告等),期末理论考核占1 / 3(包括知识性考核占40%、能力性考核占60%)。[5]
平时成绩该记哪些内容,期末笔试又该如何出题与分布分数?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1)合理成绩折算比例。形成性考核成绩内容应该有平时表现(包括出勤、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情况,大作业(主要是指课后作业、小论文、专题调研报告等)情况;总结性考核(即为期末考试)成绩内容包括知识性考核与能力性考核两部分,占分一般前者略少于后者。考试题型多样化,使课程考试既有一定深度,又有一定广度。
(2)将个人考核和小组考核相结合,灵活运用其他考核方法。
为了避免卷面考核的不足,有的学校采用了:①课堂抽题签进行口试考核;②随堂开卷综合分析相关案例考核;③通过网络模拟管理环境进行相应问题解决等。[6]
(3)注意建立学生平时成绩档案,构建全程监控型考核体系。具体指学期开始时即建立每个学生的成绩栏目:包括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课堂发言情况等。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随堂作业、课后案例分析、课外调查报告等阶段性考核成绩。实践证明,只有注重建立与教学配套的多环节、全方位、立体化的考核体系,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主体意识,发展良好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 注 释 ]
[1] 单凤儒.谈高职管理学基础精品课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3(12).
[2] 李莉.新形势下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探析[J].教师,2013(20).
[3] 周永莲.浅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管理学基础》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1(20).
[4] 秦琴,金智慧.《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时空,2012(5).
[5] 江永洪.高校管理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高校管理,2012(5).
[6] 程婷.独立院校经管类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3(29).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