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法研究略述

2015-05-30 15:22蒋积伟
学理论·中 2015年6期
关键词:互动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

蒋积伟

摘 要:互动教学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关于其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诸多薄弱之处,需要加强互动教学法操作层面的研究;把对互动教学的探讨与研究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结合起来;重点研究互动教学过程中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建构;对于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交叉研究;强化教师在互动过程中角色定位和必备素质的研究。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146-03

互动教学法是近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自互动教学法进入高校思政课课堂以来,便得到了广泛关注,关于其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和学术成果。

一、研究概况

(一)关于互动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一般认为,它弥补了传统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所带来的缺陷,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更富成效。具體表现在:有利于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关于互动教学的含义

目前,学界对于什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教学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或者理解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人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即指在教学全过程中,师与生、师与师、生与生、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在信息维层面、情感维层面、能力维层面,通过最大限度地相互沟通,相互传导、相互带动和相互作用,开展最积极的互动,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人认为,教学互动包括六个层面的互动,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教学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服务对象之间的物人互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知行互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时空互动;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场所互动;思想与心灵之间的性灵互动。也有人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教学仅指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关于互动教学的具体形式

这是学界研究较为集中和深入的方面。一般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形式是多样化的,包括课堂讨论、辩论、案例分析、指导论文写作、举行课堂演讲、进行答疑质疑、指导学生授课、指导社会实践、指导社团活动、组织课外参观、举办学术讲座、课下情感互动等。

(四)关于互动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互动教学的直接目的而不是最终目的。互动教学最终要通过和谐的课堂气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知识架构的一部分,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为了防止互动教学流于形式或漫无目的,必须考虑到诸多问题。一般认为,互动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互动教学必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

二、对当前研究的基本评价

从学术界关于思政课互动教学法的研究来看,成果是比较丰硕的,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改善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本课题的继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过,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遭遇的问题来看,互动教学法的研究好存在诸多缺陷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是学界对于互动教学法的一些探讨,偏离了教学实践,缺乏可操作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它所要达到的效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多的是期许学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向全校所有学生,专业背景各不相同,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偏离教学实践的研究必然起不到好的效果,只能导致互动教学法停留在低层次的互动水平上,或者流于形式,或者仅为改善课堂气氛。二是对互动教学的探讨脱离了对学生思想状态的研究,往往会产生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三是对于互动教学与其他教学法之间的比较研究较少。互动教学法之外的诸多教学法中蕴含了大量互动的因素,通过比较研究,发掘其共性和相联系的内容,对于改善互动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四是对于互动教学法中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研究不够。互动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教学的新思路,但这种方法能否顺利组织实施,需要制定周详的互动计划,而激励机制是不可或缺的。此外,互动教学是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方法,至于能否达到教学目的,需要制定一套周密的评价机制,及时地对互动教学做出评价和反思,以更好地改善互动教学。五是对教师在互动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必备素质研究较为薄弱。互动教学包括诸多环节:如互动题目的选择、互动问题的设计、互动方式和互动人群的选择、互动时间的控制、互动过程的引导、互动效果的评价、互动中紧急事件的处理等。所有这些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六是目前研究多限于对“应然状态”的探讨,即研究互动教学到底是什么样子,但对于互动教学怎样操作,即互动教学的运行机制研究不透。七是研究视角过于单一化。多数研究者在设定互动教学的内容时,多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根据教师对于教材或者现实的把握提出问题,而忽视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求。

三、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法研究的几点建议

基于对学界关于互动教学法研究现状的认识,笔者就今后如何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法的研究提几点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法操作层面的研究

即研究它的可操作性和如何组织实施的问题。从目前的研究概况来看,多数研究成果集中于互动教学必要性、互动教学的概念、互动类型、互动效果的研究,且许多研究偏离了教学实践,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间、空间以及学生因素的限制,缺乏可操作性。举例来说,笔者曾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中设计了这样一道讨论题目:如何看待人大代表的比例问题?农民工的诉求表达是否一定要通过提高农民工代表的比例来实现?比较人大代表兼职和专职两种做法孰优孰劣?当围绕这样一道题目进行互动时,不同的班级群体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反应。其中一个班级是由历史、旅游和教育信息技术三个专业的学生组成,他们对这个问题表示出极大的陌生感,本是一道切合现实的热点问题,他们却无从谈起。另一个班级是由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组成,面对同样一道题目,这个班级的学生表示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并发表了一些非常深刻和有见地的观点。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互动教学的研究不应偏离教学实践,而是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总结不同的情况,切实找出有效开展互动教学的方法。互动教学的形式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可操作性,形式的探讨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探讨和丰富互动教学形式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可操作性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二)把对互动教学的探讨与研究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结合起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对象一般是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青年学生。由于环境的变化,一方面,他们可能面临心理调适的问题,在思想状态上表现出“边缘人”的特征,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给予解答和引导。另一方面,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具有强烈的渴望得到认同和表扬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建立起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一些从落后或者封闭地区走出来的大学生,会对周围的新环境感到无比的新奇,尤其是接触网络的频率愈来愈高,改变了他们对于诸多现实问题的评价,对未来也表现出极大的矛盾状态,需要教师给予关注、分析和解决。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承担的任务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政治性,这恰恰与当今大学生群体的“去政治化”和“去意识形态化”倾向形成了矛盾。笔者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曾经在学生中进行过相关的调查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11.6%的学生对《概论》有先入为主的成见和抵触情绪;52.3%的学生表示有一点成见和抵触情绪,也就是说近64%的学生对于《概论》有或多或少的抵触情绪。有的学生认为《概论》是最枯燥、最没有意义的课程,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纯属多余,且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的学生从功利的角度认为《概论》乃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比较,缺乏重要性。①大学生群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疑惑和抵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高校教学的难题所在。因此,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来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教学不能脱离对大学生群体乃至个人心理状态的研究和把握,离开了这种把握,教师就不能了解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求是什么。而不了解学生的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设计就会变得漫无目的,结果只能是照本宣科,即使是引入互动教学机制,也不一定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重点研究互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存在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正如上文所引的调查数据,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先入为主的漠视和偏见,部分学生对于教学互动的抵触等等。笔者曾经对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进行旁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无论教师的问题多么具有吸引力,无论教师的课堂设计多么完美,也无论教师的讲解多么动人,很大一部分学生依旧无动于衷,忙于自己手中的事情。这部分学生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他们关系不太密切,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所以就很难激发他们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和实施教学互动之前先具体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特點和他们对于教学互动的态度及其原因,通过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来增加互动的广泛度。目前,多数课堂的激励措施往往局限于“平时成绩”这一项,即回答问题频率较高者给予一个较好的平时成绩。因此,在互动过程中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积极参与互动的主体重复出现,即每次课堂发言的主体总是定位在少数几位学生身上。久而久之,就会引起部分学生的不满,这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往往处于一种矛盾状态:自己不愿积极发言,但又不满于少数几位学生把持课堂发言权。如何处理这部分学生群体的矛盾心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激励机制的设计方面应该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不同情况,通过多种激励措施的实施,诱发学生参与互动的广泛度和深度,使互动教学的激励机制具有一定的张力。

(四)对互动教学法评价机制的研究

互动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范式,本身就存在着互动实效的评价问题,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正处于一个起步和探索阶段,也需要及时对互动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和反思。也就是说,探讨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确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推动互动教学的不断改进和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的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评价指标单一化,即把课堂气氛是否热烈来作为评价互动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要素,这也是互动教学流于形式的一种表现。一般来说,互动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互动,参与的要素是多样化的,反映在评价指标上,当然不能单一化。比如教师的干预度、学生的投入度、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教师教学自我效能感、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正迁移情况、观念的变化、态度的变化、信念的变化、行为的变化等都是互动教学评价机制应该包括的评价指标。尤其是教师在互动教学中的干预和引导问题、学生在互动教学后的知识和态度的变化应该成为互动教学评级机制中的重要指标。从当前互动教学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来看,互动教学的评价机制的建构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法研究的一项重点内容。

(五)对于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交叉研究

自推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日益多样化,涌现出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咨询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法。但这些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一般不是孤立出现的,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就具有了必要性,尤其是互动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联系。通过研究,找出多种教学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多种教学法在互动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丰富互动教学的载体,促进互动教学的深入开展。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互动教学的空间不一定要局限在课堂上,电子信息技术的发达和不断进步,为课堂的延伸提供了诸多便利,可以通过课后在线沟通的方式开辟第二课堂,这对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教师和学生情感距离的拉近,有助于克服学生漠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在课堂上会有较高的支持度,提出的问题也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响应。当然,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课堂的开辟不能流于形式,应该增加交流的频率和对学生问题回应的及时性。社会实践也是课堂外互动教学的重要方式,到底何种社会实践的形式更有实效?这还是一个正在探索的课题。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社会实践是增强学生真实感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主要是三下乡)是割裂的,后者主要由学校的团委或学生处等部门来组织和实施,并没有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发生紧密的联系。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在诸多高校里也仅仅是一份“随堂作业”而已,学生只需要在学期结束时教上一份书面的实践报告即可,这中间缺少师生之间就社会实践问题的有效沟通和互动,所有这些都是对课堂之外互动资源的浪费,需要强化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有效方式。

(六)研究教师在互动过程中角色定位和必备素质

互动教学虽然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改变不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互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充分的多维互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但实现这个效果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互动中要不断地进行引导、指导、评价和总结,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准确地定位自己,并具备较高的素质。当前的大学生群体在思想和价值取向上日益多元化,在获取信息上更加便捷化,思维独立性也日益增强,导致互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教师所设计的互动题目学生非常陌生,互动无法按计划进行;学生对讨论的话题不感兴趣,导致讨论冷场;在互动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一些比较新奇的材料或者观点教师无从回答,等等。课堂突发事件在当前的大学课堂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对教师的应变和处置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果教师不注重这方面的研究,更好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则会使教师的威信等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在信息社会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愈来愈多,愈来愈便利,这对教师来说提出了三个挑战,一是学生掌握信息愈来愈容易,使教师的地位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二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立即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的方式查找到关于此问题的一些看法,动手不动脑的现象比较严重;三是学生掌握的信息过于庞杂,而由于判断能力不够,容易轻信某些信息。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针对教师在互动中怎样定位或者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继续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互动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
“互动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边坡工程》教学中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