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爱民
摘 要:利用生活情境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情境的创设活跃课堂教学。其次,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以及知识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以生活化的模式展开。
关键词: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B-0068-01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而言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创设不仅符合小学生的理解特征与心理特点,还能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样,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学效率。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知识能在日常生活中展开应用,给生活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基础。对于有些知识点学生初次接触理解上可能难度会比较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情境的创设降低教学难度,通过将知识点融入学生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们理解与记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也能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是推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一种很好的模式。
很多新课的讲授过程教师都可以结合生活情境的创设展开。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大家参与教学过程,也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乘法计算的授课时,首先问学生们喜不喜欢吃糖,听到糖时,学生们必然会眼前一亮,齐声说喜欢吃,教师立即抓住学生的这个兴奋点引出问题。问题是有很多盒糖,每个盒子里有9块,你们每个人都能拿到3盒糖,每个人可以吃多少块呢?同学们听到问题后,就津津有味地算起题来,包括原本不喜欢动笔的学生,好像算出结果后真的会吃到糖。由于是第一次上乘法课,学生通常选用加法的方式9+9+9得出27块糖,于是教师就很自然地引出了3×9的乘法运算方法。整节课下来,学生很自然地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达到教育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活跃了学生们的思维,不仅如此,作为一直以来的教学难点,学生们在理解本次乘法计算时也更顺畅。这些都充分显现了生活情境的创设对于教学过程的辅助作用,不仅如此,还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作业中融入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不仅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在给学生们布置课后练习时也可以让生活情境融入其中。对小学生而言在给大家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应当有更为合理的设计,应当尽量创设一些趣味化的作业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学习兴趣。传统理念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给学生们布置一些单一的计算题,这些题目确实能够一定程度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但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题目的形式更为新颖多样,可以将问题融入一些趣味化的思考练习,尤其是可以让学生们在生活情境中展开练习。这种作业形式不仅可以收获很好的训练效果,同时,也能深化学生们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学完加减法运算,教师在给学生们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将想要加或减的事物尽量换成学生喜欢的物品,可以变成用钱买玩具、娃娃、足球等,在这些物品上标上不同的价格,让学生进行计算。或者可以将练习题目设计成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买的日用品,比如笔记本、铅笔之类的物品,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理解,还可以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从而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将生活情境融入作业训练不仅能丰富作业训练的方式,也是深化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展开对于所学知识实践的一种形式。这些都是对于课堂教学很有效的推进。
三、展开生活化的学习实践
生活情境同样可以体现在学习实践中,有效的学习实践对于学生知识掌握同样是一种良好锻炼。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很多知识都是实践性较强的,通过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展开对于课堂知识的实践不仅有着很大的操作空间,也是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锻炼。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课程的这种特征,综合衡量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创设一些生活化的实践练习。这既能让学生们巩固课堂知识,同时,也能有效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学完《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我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课下实践题。我让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与宽,并求出面积,再到瓷砖店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瓷砖,测量一下它的长和宽,求出面积,最后算一算家里客厅铺这样的瓷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1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样,让学生把课内外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从而认识到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一种有利工具,进而提高用数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这个实践练习融入了生活情境,不仅如此,对于学生的数学运算与推理能力也展开了很好的锻炼。想要完成整个练习不仅需要学生们有着很好的实践能力与计算能力,也需要学生们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这种生活化的学习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无疑起着很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贇.生活情境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4,(5).
[2]杜学哲.将生活情境融入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J].学苑教育,2014,(10).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