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蒙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个良好契机,历史不仅能够使人了解过去,更能以史为鉴,促进自身修养的提高,因此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和成熟的阶段,但是往往由于课业的压力,忽视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 初中 社会责任感 培养 现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B-0053-01
一、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对历史的讲解剖析,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对于加强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激励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识形成和培养学生形成社会行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着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教师将历史与社会责任感结合起来授课,通过对我国历史的深入讲解和剖析,让学生感受我们国家成立和发展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建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的认知的同时,激励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二、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现状
(一)很多学校没有有效地将社会责任感培养融入到历史教学中
初中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借助历史学科,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很多学校和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是认识不够深刻、没有很好地付诸实践。历史课上,教师只是单纯讲解历史知识,而且关注点放在新课程标准上,忽略了将社会责任感与历史结合起来讲解,导致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优势无法发挥。
(二)历史教学与社会生活脱节
学习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镜、以史为鉴。所以中学历史教师在讲课时,应该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中感悟并学习在面对社会责任的问题时,应该如何做,促进自身修养和行为的进步。然而现实生活中,为了节省时间,历史教师只是讲解历史知识,忽略将历史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三、如何加强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一)强化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
总的来说,历史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强化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言语引导、典型示范和制度规范。
言语引导。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讲道理引导学生,使学生明辨是非黑白,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当然,历史教师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学生需求,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言语引导,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善美,唤起他们善良的本性,从根本上认识什么是社会责任感,承担社会责任。
典型示范。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剖析历史人物内心情感、优秀品质,强化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初中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教师的有力引导是关键。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树立一个高素质、高社会责任感的形象,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
制度规范。有纪律,才能有标准,才能有保障。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为规范,一方面是强制性地约束学生行为,但是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能够从中深刻认识社会责任。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自觉性不强,自主性缺乏,科学合理地行为规范能够给他们帮助。
(二)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
初中生的情感波动比较大,教师要善于引导,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并让他们牢记在心。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首先可通过教学方式多样化吸引学生注意力,要利用现有资源,并不断寻找新资源。传统的课本、习题册是基础,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影音,加深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其次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来实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够让学生独立思考,将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明白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促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最后教师可以适当地推荐一些爱国主义教育片或是书籍,让学生有选择地了解,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观。有时候给予学生适当的自学空间,反倒会促使他们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理解更透彻。
(三)培养学生社会行为能力
对社会责任感有了充分认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关键的就是让学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将理论付诸实践。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志愿活动,像在重大的历史纪念日,向路人或是小学生宣传纪念日的由来和故事;每个人轮流做值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集体荣誉;参观烈士陵园或是历史博物馆。把学生从课堂上带进社会,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感受什么是真正的社会责任,从而学习并践行。
综上所述,当代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待提升,历史教师需要努力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去,让学生充分理解社会责任感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李庆.探析社会责任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J].南北桥,2014,(5).
[2]宋明亚.试析社会责任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8).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