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教育的内容途径及其要处理好的关系

2015-05-13 21:15安建光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医德教育教育内容教育途径

安建光

摘 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刻苦钻研、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和献身医学事业、勇攀医学高峰的奉献精神是医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要将课堂教育和实践锻炼、理论教育与行为规范相结合,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正确处理客观需要和主观意识、知识性教育和思想性教育以及课堂教学和全方位全过程教育之间的关系,系统进行道德活动,达到养成医德行为习惯的教育目的,为今天的医学生成为未来优秀医务工作者奠定坚实的医德基础。

关键词:医德教育 教育内容 教育途径 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221-01

就医学院校而言,医德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医学生学习医德理论与践行的活动过程,是针对人的职业道德品质方面系统性培养的过程,目的明确、循序渐进。通过医德教育,可使医学生掌握医德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熟悉医德的原则和规范,了解医德的发展历史。在医德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教育科学规律,系统进行道德活动,达到养成医德行为习惯的教育目的。

1 医德教育的内容

1.1 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

中国卫生事业是以公益性为中心、以福利性和生产性为结构化的性质体系。医学人道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要求医学工作者更加珍爱人民大众的生命,尊重人格尊严、保证病人的权利,体现出深厚的医德情感。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必须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人道主义原则,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教育和引导医学生形成稳固的心理特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献身医学事业,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卫生服务。

1.2 加强刻苦钻研、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教育

医务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随时与病人的生死问题打交道,“人命至贵、有贵千念”,把人的性命存亡放在职业责任的首位。“济世活人”是中国优良医德传统的核心。医德医术,缺一不可。医术要好上加好,不断进取,努力创新,医务人员要把提高医疗质量作为重要的医德规范来衡量自己。可见,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所以医学生必须刻苦钻研医学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成为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

1.3 加强献身医学事业、勇攀医学高峰的奉献精神教育

献身医学事业是检验医学工作者的首要标准,爱岗敬业才能“救人活命”。医学生必须秉持献身医学事业和敬业奉献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2 医德教育的途径

医德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对现实医学领域中的医德问题,有针对性地运用基本理论,阐述医德基本原则和规范,把书本与实际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当遇到实际问题能做出正确的伦理判断,选择道德行为。结合医德优良传统和典型人物事例,突出医德的实践意义,起到示范作用。

2.1 课堂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教书育人是一名合格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医学前瞻知识的同时,更要发挥育人功能,寓醫德教育于课堂教学中,更要发挥医院良好的医德医风对医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榜样的力量和实践锻炼使之树立正确人生观和远大理想,自觉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医德人格。

2.2 理论教育与行为规范相结合

寓医德教育于各门课程理论教学中,是医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强化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同时,更要开设和讲好伦理学课程,针对不同的专业讲授不同的内容,培养医德情感和医德意识,养成良好医德风尚和习惯。

医德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医学生以课堂教育为主,临床工作者以讲座、报告多见。要不断改进教学手段,运用电化教学、讨论-辩论现场教学、请知名医学工作者、先进典型人物的现场讲演,使学习者积极发言、争论问题,明辨伦理是非,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发挥榜样的示范效果。

2.3 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医德教育和管理模式必须从单纯灌输转变到教育、心里、环境文化建设上,营造适合的道德舆论氛围和导向环境,是医学生在文化活动中接受教育,达到知、情、行的有机统一,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3 医德教育要处理好的关系

3.1 正确处理客观需要和主观意识之间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凸显出卫生事业的社会作用和价值。医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满足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需要。

但是在某些医学院校做得不是很到位。原因在于医学生涉世不深,阅历较浅,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判断某些缺失的道德现象;同时,几乎所有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医德相关课程,但存在教师问题、教材问题、学时问题等,未形成应有的格局,进行医德教育改革是必要的,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医学生能否担当现代医务工作者重任与医德教育改革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关乎我国医疗改革能否成功,关乎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各类医学院校必须更新观念,抓准方向,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看待改革,为提高医德教育效果和效率奠定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

3.2 正确处理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医德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知识体系,所形成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体系具有鲜明的特色,所以教学时必须将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在医德教育过程中,并不尽人意,表现在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知识性,追求内容的寻根朔源,没有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没有与现实社会和医疗实践联系起来,学生难以理解和体会现今社会中诸多非正常医疗现象,不能做到辨清是非曲直,难以根据实际制定出相应对策。

因此,将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整体,相得益彰,是做好医德教育的关键。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医德培养的社会作用,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强化师生互动,将单纯知识教育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知识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医德课。医德教育与医德修养联系密切,医德教育把理论、规范系统地传授给医学工作者,通过自身的学习,理解,提高理论修养水平。

3.3 正确处理课堂教学和全方位全过程教育之间的关系

医德教育改革必须从育人效果出发,融医德观念的培养和熏陶于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教育之中,融入到每一学科的课堂教育中,融入到优良校园文化的建设之中,不能仅仅局限和围绕学科教育和课堂教育上做文章,形成医德教育全方位全过程教育氛围和局面。决不能把课堂教学当成医德教育的唯一形式,要从医学生踏进校门开始,对其进行不间断的医德和政治思想教育,并成为继续医学教育的终身课题,为今天的医学生成为未来优秀医务工作者奠定坚实的医德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艳.中国古代医德教育对现代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2007,28(9):52-53.

[2] 林大静.新时期医学生医德教育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8(5):587-589.

[3] 钟初森.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4):491-493.

猜你喜欢
医德教育教育内容教育途径
刍议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幼儿安全问题与教育策略分析
医学院校辅导员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卫生类高职院校医德教育现状调查
探讨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基于高校教育改革的教学实践探析
“中国梦”在民族地区医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初探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