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臣
摘 要 开展“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是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体现,更是医学院校 “医德教育,德育为先”的具体体现。对民族地区医学高职高专而言,探讨“中国梦”在医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引导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医学生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医德价值观,克服医学生在医学和保健服务中受技术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复归“医乃仁术,德乃医本”的本来面目,使医学更好地为民族地区服务,造福于社会。
关键词 中国梦 民族地区 医德教育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9.027
Abstract Education practice to carry out the "Chinese dream"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morality education", especially medical colleges the embodiment of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first". Medical vocational colleges in ethnic areas, discusse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hinese dream" in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is helpful to guide medical students set up the lofty ideal and faith, to cultivate the medical students to love life, fear of the medical ethics values of life, to overcome the medical students in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services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technology and money worship, resetting "Medicine is benevolence, moral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medicine" true colors, providing better medical service for national regions, bring benefits to society.
Key words Chinese dream; National regions;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教育部、卫生部在2009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医德教育工作提高医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医德教育,德育为先。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重要的奋斗目标,但是,在对我校2013级、2014级临床、医学影像、口腔医学、药学等专业医学生中进行随机医德教育现状初步调查中,我们发现60%以上的医学生不清楚什么叫医德共识,在问及医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时,近58%的学生说不知道,可见,关于医德教育的诸多问题必须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而“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引导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医学生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医德价值观。
1 “中国梦”的概括性促进医德共识的构建
近些年,民族地区引进发达地区医德教育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医学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光是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并不能使医学生真正理解医德的内涵,更不能形成一种医德共识。之所以说“中国梦”的概括性对于医德共识的构建具有促进作用,是因为“中国梦”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中国梦”作为整个医德共识的理想目标和追求方向,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任务在医学生个体的医德共识上具体化,使得医德教育工作与解决医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这对于医德共识的引导与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医德教育涉及到生命伦理学的多元和一元的问题。现代的医学教育,伴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医德思维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倾向,提出的医德原则和要求常常使人陷入两难之地,医德共识的构建既现实而又迫切。民族地区不同民族医学生在生活方式、历史传统、文化渊源等各不相同,如果我们在对其进行医德教育时,还习惯于传统的追求大一统思想的教育模式,强迫学生接受一种观点、一种思想,既不可能,也不现实,而且还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而中国梦的凝聚性体现在它是历史沉淀的结晶,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确认,在医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中注入中国梦的这一新内涵,潜移默化中培养医学生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责任感。民族地区的医学生只要他承诺能担起历史的使命和责任,就是中国梦凝聚性的体现,也是医德共识的彰显。医学生的“中国梦”正是每一个医学生立志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医学梦”,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树立这样的医学职业理想,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医学生学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梦的概括性体现在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那么以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践行来构建医德共识不失为最有效的路径之一。
2 “中国梦”内涵的丰富性有利于改善医德教育现状
“中国梦”内涵的丰富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能够找到理论依据。马克思指出:人们之间“互为一体,互为需要”,具有“共同的类的本质。”①正如中国梦是由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人梦所组成的一样,个人梦在实现的同时也生成着或者说成就着他人的梦。马克思还指出“假定我们作为人进行生产……你自己意识到和感觉到我是你自己本质的补充,是你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我个人的生命表现中,我直接创造了你的生命表现。”②这里可以找到“中国梦”是个人梦的共生体理论依据。“中国梦”内涵的丰富性体现在“三层两面”。“三层”即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民族强盛复兴、人民和谐幸福;“两面”即内容上和形式上的丰富性。“中国梦”在“三层两面”的丰富内涵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具体化关怀的应用和实践,还体现了马克思人学核心思想的价值理想。可见,中国梦丰富的内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梦”内涵的丰富性有利于改善医德教育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中国梦关于人生出彩的论述给医德教育提供了马克思人学的思考方法和思维路线。我们知道医者仁心,医德无价。医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而医德主要是通过领悟和修养,为此,在医德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以“医者仁心”为道德核心,充分发挥和尊重医学生的个性,摈弃过去以成绩论人才的偏见。医学知识更新速度比较快,学生在学医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力不从心现象,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如果过分重视学习成绩,难免会扼杀一部分医学生人生出彩的机会。其二,中国梦关于十三亿个智慧和创造的因子,凝聚成磅礴力量,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论断为医德教育提供了关于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思想以及关于人的个体发展和种族发展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如何转换的规律。
3 “中国梦”的科学性有利于确立医德教育目标
“中国梦”的科学性体现在它是包容性、规律性、目的性的统一。“中国梦”具有的包容性体现在对人的价值的肯定。“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体现的不仅仅体现了“中国梦”的包容,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指导思想,同时,这也符合了马克思人学理论规律。正因为如此,“中国梦”才具有了广泛的包容性,从而实现人文关怀的具体化,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中国梦”的科学性明确了医德教育的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现代医学“身心健康”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中国梦”的科学性正好秉承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思想理路,进一步突出和彰显了医德教育目标,在医德教育中关注医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医学生的个性化劳动,重视调动医学生的创造激情,让每一个医学生都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机会。在社会现实中,医德教育目标实现的载体是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职业习惯、人际关系、医疗传统、医学人文等,医德的养成离不开在这些现象。医德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特定的人类群体长期积累、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4 “中国梦”的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医德情感
“中国梦”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务实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统一。“中国梦”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只有把“中国梦”的务实精神具体化和创新精神结合起来,才能彰显它的价值。“中国梦”的务实精神为医学生的医德情感提供了实践基础。我们这里所谓的医德情感是指,医学生对医学或医学事业发自内心的崇敬、向往等情感和情绪。医德情感的实践基础主要考虑医学生与自然、医学生与社会、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问题;鉴于医德情感具有个体差异性特征,实践基础还应该考虑医学生个体物质取向、学习成绩取向、荣誉追求取向、道德修养取向等。当然,医学生医德情感的养成还必须借助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来完成。进行医德情感教育必须借助教学和课程这一重要载体。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医学的教学内容更新应该关注两个议题:一是通识教育和基础医学专业教育的关系问题;二是教学、科研、行政、服务社会的互动问题。在优化和不断更新医学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医学生的通识教育,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和共识。关于教学、科研、行政、服务社会的互动问题,可以通过重点学科打造、省部级课题申报以及重点实验室、实训中心搭建等方式,为医学理论及实践教学提供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医学教改是一直贯穿其中的,因为只有不断的教改才能主动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
“中国梦”的创新精神为医学生的医德情感提供了综合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科技创新活力”。培养医学生创新精神,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应培育综合性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学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依靠产业应用来丰富教学内容。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综合平台,师生共同参与到科研和生产活动中,医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即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同时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医德情感,医德情感一旦形成将伴随医学生一生,激励和促使医学生为医学事业发展不断奉献自己的力量。医德情感的形成还需要不断完善民族地区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制度建设。医学院校的制度建设是医学生医德情感形成的保证。医德情感的培养和形成需要解决三大关系:其一,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政府应从政策上给予高校更大的自主办学空间和机会;其二,学术与权力的关系。强调学术自由,高校行政权力应该为学术保驾护航,同时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和作用,,充分发挥教授在医德情感培育中的引领作用;其三,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强化医学文化教育,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
总之,医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以追求人类身心健康为其出发点与终极目标。民族地区医学高职高专承担着培养农村(社区)基层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是医学高职高专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在当前以“生理—心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下,“中国梦”的概括性、丰富内涵、科学性、实践性等特征使得“中国梦”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医学文化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而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医药卫生人才。
注释
①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7.
② 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