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生就业指导现状调查与策略建议

2015-04-29 19:12:56胥晓鹏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就业指导中职学校

胥晓鹏

摘 要 就业指导是中职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关系着学生第一次的职业选择,也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对上海市某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调研发现,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存在过于注重用人企业要求,与专业教学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未来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应构建“学生本位”、“三维一体”的就业指导体系,构建“专业教学,就业指导”协同开展的就业指导模式,构建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实施路径。

关键词 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实施策略;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6-0061-06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人力资源调配方式成为主要的就业政策,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成为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式。“双向选择”就业模式在强化毕业生就业中主体作用和选择权利的同时也给毕业生带来了许多困惑。事实证明,毕业生成功就业,不仅需要掌握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应对就业市场的能力和策略[1]。而就业指导工作在培养学生应对就业市场的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所谓就业指导,就是为劳动者选择职业、准备就业及在职业中求发展、求进步等提供知识、经验和技能[2]。目前,在上海市81所中职学校中,每年有5万名毕业生,部分专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就业推荐压力,而学校每年的就业率将影响到下一年度的招生,因此,中职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因此,本研究选取一所典型的建筑类工科中职学校,该校毕业生主要从事市政施工一线的管理和技术岗位的工作。但随着市政行业的发展与升级,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行业人才需求的规格不断提升,企业招聘岗位逐渐向大专生或本科生倾斜;二是由于工程建设项目减少,市政行业逐渐转型,各个企业需要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导致中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越来越窄。面对上述困难,学校不断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保证就业率,近5年来学校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就业指导研究始于19世纪欧美国家,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出版了《职业的选择》(Choosing a Vocation)一书,第一次提出职业指导(Vocationl Guidance)的概念[3],标志着就业指导理论研究和基本模式研究的开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就业指导理论的发展主要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见表1。

认知发展论 这些理论虽然隶属流派不同,但研究的重心都是个体生涯发展的历程,因此,生涯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正统理论

纵观国外职业指导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就业指导思想的变化趋势是:强调稳定的职业选择向注重变化的职业生涯转变;强调单一的职业生涯向注重将职业生涯与家庭、学校相结合转变;将诊断与指导的方式向注重被指导者的主动参与转变;从以社会、民间为主向政府、企业、学校全面参与转变。

(二)国内研究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就业指导工作在我国曾经出现近40年的断层,因此,从时间上看,基本可以将我国就业指导工作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集中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清华大学留美学生倡导和发起。1916年,清华大学周寄梅先生初创职业指导,1917年,黄炎培先生创建中华职业教育社(以下简称中华职教社),1919年,中华职教社在其主办的杂志《教育与职业》第15期上刊载职业指导专号,介绍国外职业指导,探讨在中国进行职业指导的办法[6],这是中国就业指导研究兴起的标志。其后,就业指导工作始终依托中华职教社开展,该社创设职业指导部,聘请专家成立职业指导委员会,并于1927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直接为社会服务的组织——上海职业指导所,推荐人才去南洋等地工作,开展了一系列职业指导活动[7]。这些机构和措施构成了我国早期职业指导事业的基础。

第二阶段主要为20世纪80年代至今。1985年,国家首先在清华大学和上海交大试行“供需见面、择优录取”的大学生就业方式,改变过去国家计划分配的方式。1986年,国家劳动人事部就业培训司编写《就业指导》一书,标志着职业指导理论研究重回正轨。

进入90年代,国家教委成立了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并要求各地和各高校逐步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开设就业指导课程。1998年,《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

如今,我国宏观层面的就业指导体系已经建立,“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择优录取”已经成为广泛接受的就业原则。因此,我国就业指导工作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调整,不断深化和发展的。

三、上海市某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问卷调研

(一)调研对象和主要内容

问卷调研的主要对象是2013年市政行业的用人企业和2010级市政专业毕业生。问卷调研主要考察三方面内容:了解企业和学生关于就业岗位的双向认识和需求;了解学校专业教学和技能考证对于学生就业及在企业实际工作的影响;了解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成功就业的帮助作用。

(二)问卷发放与回收

调研问卷获得了用人企业和学生的广泛支持,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回收完毕。其中:面向企业发放调研问卷33份,回收有效问卷25份,回收率为75.8%;向2010级市政专业70余名毕业生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43份,回收率为71.7%。两份问卷的回收率均超过2/3,能够真实反映调查对象的基本观点,形成有效的调研数据。

(三)调研的基本结论

1.市政企业与学生对岗位要求的认知基本一致

对于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学生认为自身被企业录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个人基本素质(54.8%)、培训证书或成绩(26.2%)、学生干部或社会实践工作经历(19%)。而对于个人素质能力的解释中,83.3%的学生选择了组织协调能力,选择其余专业技能或能力的学生均不足50%。这说明学生对实际岗位工作有充分的认知,学生个人的基本素质或工作经验是用人单位看重的主要因素,专业技能不是成功应聘的唯一优势。

与此相对应,在企业反馈数据中,认为市政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好或较好的有96%,认为毕业生的岗位技能强或较强的有72%。而对职业素养的进一步分析,高认可度的素养分别为:团队合作意识(88.0%)、行为规范(84.0%)、责任意识(84.0%)、可持续发展与继续学习能力(80.0%)、人际交往能力(60.0%)等。但是,企业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均为60%。由此可见,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满意度低于对职业素养的满意度,而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认同明显高于对专业技能的认同。

此外,关于影响学生选择企业的因素中,70.7%的学生认为企业是否具有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或平台是其选择就业的首要考虑因素。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具有积极正确的择业观,希望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能够在学校学习期间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自觉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基本素质。

2.市政企业与学生对在校期间获得的专业知识或技能的认知程度不高,尚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对于企业面试的专业知识是否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涉及,学生的反馈是:主要或全部涉及(13.9%)、部分涉及(54.8%)、完全没有涉及(31.3%),并且48.9%的学生认为获取这些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培训或自学。这说明学生对在校专业课程学习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认知程度不高,超过半数学生不认可在校学习可以获得较多的专业知识或技能。

与此相对应,企业认为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比较对口的有60%(比较对口指企业认为80%以上的业务对口),而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熟练或扎实程度的认同都为60%。这表明企业对学生专业知识或技能的认知程度不高,认为学生的专业能力达到岗位要求的企业刚过半数。学生和企业都认为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或技能不能完全满足岗位需要,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对学校的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3.企业满意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还有一定期待

在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选项中,25%的学生认为了解学校的就业政策,28%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程没有起到帮助作用,30.2%的学生认为学校印发的就业指导资料没有起到作用。上述三项数据说明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对近1/3的毕业生没有起到帮助作用。

反观用人企业的评价,100%的企业对学校的就业推荐工作选择了基本满意,其中64%的企业选择了满意,而占80%的企业满意学校的信息沟通或招聘会平台。很明显,企业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评价好于学生。

由此可见,企业和学生在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评价上产生了分化,企业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评价较高,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还有进一步的期待,说明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围绕企业开展。

四、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一)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1.就业指导工作的机构和主要职责

目前,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机构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招生就业部门、专业系部、班级。根据国家教委的规定,学生职业生涯课程由政治教研室承担,因此,政治教研室也可以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参与机构,见表2。

2.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对象

当前,教育部要求就业指导工作要做到“全程化指导”,因此,中职1年级学生已经开始了职业生涯课程的学习,所以,就业指导的服务对象应为全体在校学生。而实际上,就业指导工作还是以毕业班学生为主体,主要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围绕着毕业班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招聘展开,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对象还应进一步拓展。

3.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开展方式

目前,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有十项内容:制订学校就业政策、收集和发布就业需求信息、组织招聘会等招聘活动、组织就业讲座、组织就业政策和制度的宣传、就业协议签署指导、帮助解决求职就业中的困难、提高学生面试技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开展方式有1个:讲座、校园招聘会、就业指导课、勤工俭学实践、社会实践、校友经验介绍会、就业指导宣传资料、职业测评、一对一个别咨询、模拟招聘会、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培训等。

(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

第一,就业指导工作过于注重用人企业需求,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不足。长期以来,由于中职学生在整个社会的就业市场中处于绝对弱势地位,学校为了保证较高的就业率,往往有求于企业招聘毕业生,导致学校就业工作采取弱势的政策定位,以用人企业的需求为就业指导工作的出发点,忽略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学生本位”原则。

第二,就业指导工作与专业教学联系不够紧密。企业与学生对于专业知识或技能的认知程度不高,说明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应当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工作与专业教学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专业教学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就业指导可以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从根本上讲,中职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要的中等职业技能人才,专业教学的质量决定了学生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就业工作的开展,而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实现自身价值,其保障了最终教育成果的实现。因此,就业指导工作与专业教学密不可分,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条件。

第三,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尚需完善,需要规划出合理的实施路径。近1/3的学生没有感受到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帮助,也从侧面反映出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着不足。从整体上看,就业指导工作完全由招生就业部门承担,就业指导体系尚未建立,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就业指导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较为权威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新编》将思想指导、政策指导、信息指导、技能指导、心理指导、生涯指导和创业指导等七方面内容作为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容[8]。对于中职学校而言,信息指导、技术指导、思想指导以及发展指导都包括在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指导当中[9],就业指导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从学校整体视角进行规划和思考,以招生就业部门的工作业务为核心,梳理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内容,构建系统的体系,促进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提升。

五、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学生本位”的“三维一体”就业指导体系

图1 “三维一体”的就业指导理念

如图1所示,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就业指导工作要始终坚持“学生本位”,树立以“指导、管理、服务”为就业指导三维核心理念的工作思路,加强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帮助、职业规划和就业辅导等关键工作内容,构建一体化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台德曼认为,个体职业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体所作的一连串职业决策的综合,也是个体职业自我概念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过程[10]。所谓“职业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职业与自身关系的认识及定型。只要建立职业自我的概念,形成个人的职业取向,职业选择就不再困难。因此,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起“职业自我”,要指导学生认清自身特点与专业取向,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指导并帮助学生完成职业选择的过程。

首先,坚持“学生本位”的职业生涯指导工作定位。所谓职业生涯是指从职业能力的获得、职业兴趣的培养、选择职业、就业直到最后完全退出职业劳动这样一个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11]。就业指导工作应该立足学生的职业发展,把当前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终身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岗位。

其次,做好校、企信息传导的工作流程管理。信息传导是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流程,其基本方式是:由企业制定和发布就业信息,再经学校存储、匹配、传递这些信息给学生,最后由学生接收并判断这些信息,完成自己的职业选择。整个流程中,学校如何将就业信息和学生有效匹配是就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见图2。

图2 就业信息传导示意图

最后,中职学校应当创新就业服务形式,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主动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咨询、评价和推荐。这是落实“学生本位”就业指导工作原则的具体体现,以帮助学生最大程度地实现最有价值的就业。

(二)构建“专业教学—就业指导”协同开展的就业指导模式

就业工作是教学工作的延伸,是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做好就业工作必须把就业指导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以行业企业实际为背景,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学习,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实施面向不同学生层面的就业指导策略,实现就业指导与专业建设的协同规划、共同演进,见图3。

图3 专业教学与就业导向双向促进模式

图3中专业教学的阶段划分参考了调研学校市政专业的“实时性教学方案”[12],这是上海市教委对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规范性要求,其将专业教学主要分为四个步骤:新专业开发、专业标准制度、专业教学实施、教学检验。

在这四个步骤中,就业指导部门应该从专业建设开始,全程参与,充分发挥桥梁沟通作用,使教学要求贴近企业需求。就业指导部门与企业紧密联系,熟悉行业发展的趋势和企业人才结构,了解企业岗位设置和实际需求,能够为专业开发和教学标准编制提供决策参考;在教学实施阶段,可以根据企业的反馈,指导学生加强对自身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弥补专业教学的不足;在毕业生就业阶段,就业指导部门不仅作为就业信息的沟通平台,承担大量的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而且指导各部门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协助教学部门完成教学结果的检验。

因此,就业指导工作与专业教学工作是一种双向促进、协调演化的关系,就业指导工作为专业教学提供决策参考,使专业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实际,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中职人才。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当融入就业指导理念,培养学生热爱行业岗位,具有良好的个人素养和职业道德,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三)构建积极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实施路径

1.“分年级”制定就业指导实施计划

就业指导的对象是全体在校学生,应当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就业指导的“分年级”实施计划,从宏观引导到微观指导不断深入,逐步推进,实现学生“入学——毕业”的全过程指导,见图4。

图4 就业指导的“分年级”实施计划

对于一年级学生,主要进行行业背景和发展的认知教育。让学生了解行业的背景和发展趋势,增强对行业和专业的认知,热爱自己今后从事的岗位和职业,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二年级学生,主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非专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企业岗位需求,根据自身优势和不足,进行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参与社团活动,锻炼自身的交际能力和工作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对于三年级学生,主要进行职业技巧训练和就业辅导。让学生参与岗位实际,体验工作环境,进一步了解企业工作岗位的特点,指导并帮助学生做好职业选择,开展“个性化”的职业辅导,帮助学生实现成功就业。

2.切实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

就业指导课程是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就业指导课程包含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主要指教育部明确规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等,选修课程包括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开设的职业道德、专业规范、职业礼仪等课程。就业指导课程是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要有大量的实践性内容[13]。因此,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合理设置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共同完成就业指导的教学过程。合理的课程结构主要是指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模块可以根据课程设置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组合取舍,形成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计划。

丰富的教学内容是指包括有效的知识传递、大量的案例分析和主动的实践体验等特点的教学内容的编制,其不同于学校文化课程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内容安排上,案例分析和实践体验应当占有较大比重。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包括正反两面典型案例分析、职场情景模拟、招聘模拟、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参加义务活动、参观人才市场、参观车间和工地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灵活设计并采用各种教学形式来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3.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

就业指导活动是指依据学生实际的就业需求,围绕学生就业工作安排的活动设计,其是就业信息传导的媒介,也是指导学生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的主要手段。广义上讲,就业指导活动包括一切与学生就业相关的行为活动,如就业指导课程等;狭义而言,就业指导活动主要是以学生为参与主体、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的各项活动。因此,就业指导活动的形式必须多样化,贴近学生的就业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过程中的疑难困惑 ,实现最优化的职业选择。

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根据就业指导活动的属性不同,可以将就业指导活动的形式分为三类,见表3。

上述三类活动可以依据就业指导的“分年级”实施计划开展,在活动过程中,就业指导部门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及时与企业沟通接洽,对教学部门加强指导,保证活动的参与度和有效性。

参 考 文 献

[1]闫成文.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初探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2]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编.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3-18.

[3]John M. Brewer. History of Vocational Guidance, Origins and Early Development. New York, London: 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 1942:57-61.

[4]王卓.论世界职业指导理论的发展走向[J].教育科学,2002(2):59-61.

[5]Super D.E. A Theory of Vocational Development[J]. Ameriean Psyehologist, 1953(8).

[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职业指导应用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1999:55.

[7]陈震环.职业指导的理论及其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0(6):46-48.

[8]郑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2.

[9]贺修炎.论民办高校职业指导的内容与方法[J].高教探索,2004(4):95-96.

[10]吕建国,孟慧.职业心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9.

[11]陆红,索桂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素质培养[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6.

[12]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市政工程施工专业实施性教学方案[Z].2012年修订.

[13]张郁芳.中职生就业指导状况调查与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1(2):122-123.

Investigation on the Status of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the Suggestions

Xu Xiaopeng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is an important work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students' first career choice, but also to be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career planning, which affects their lifelong caree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of a vocational school in Shanghai. To solve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surve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we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employment guidance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nd we also make a positive and effective practice scheme which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level for the othe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employment guidanc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path

Author Xu Xiaopeng, lecturer of teaching department in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chool(Shanghai 200232)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就业指导中职学校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18
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实施路径研究
价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22:55:56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18:51
德育工作浅谈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19:47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双证融通”课程改革与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浅析多媒体课件在中职学校的应用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2:02:00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