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溧阳市实验小学(213300) 薛 强
“先学后教”是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主要是教师根据“预学单”对学生的学情作出精准化的分析,从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但是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在学生的“学”转向教师的“教”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而混乱、无效、流于形式的数学课堂也是层出不穷。如何让“由学转教”转得自然、转得从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案例一】“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通过“预学单”自主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这一内容,很多同学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了如下两个问题:(1)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12÷5中,为什么可以在余数2后面添“0”?看了这些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觉得这几个问题都是关于算的。
生2:我觉得他们在算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不知道怎么算下去了。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得很好,两个问题都是关于怎样算的。其实“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一节课,我们既要弄明白是怎样算的,更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
预学、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成为可能,我们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并从中找出共性的问题,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学生问题的分析与交流,学生自然就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我们“由学转教”恰到好处。
【案例二】“倍数和因数”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自主学习了“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老师对同学们的预学情况,进行了整理,得到了如下表格。
正确 错误倍数和因数 47 1倍数的找法与特点 39 9因数的找法与特点 18 30
师:看了这张表格,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倍数和因数学得比较好,倍数的找法以及倍数的特点学得还可以,而因数的找法以及特点这方面学得不好。
师:其实通过表格中的数据,不难发现事实就是刚才这位同学所讲的。看来我们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应该要放在找因数及因数的特点上。
学生经历了前置预学,也就体会了成功或失败,加上“学情分析表”上数据的呈现,学生从正确人数和错误人数明显对比中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接下来的学习指明了方向,这样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就形成了有机统一,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案例三】“小数加减法”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通过预学单学习了“小数加减法”这一内容,关于第一个例题“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有两位同学是这样列式计算的(如右图),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觉得第一题是正确的;第二题不对。
师:为什么第二题不对?
生2:老师,3元加4元就已经是7元了,怎么会是5元呢?
师:讲得有道理,利用估算指出了第二个算式的错误所在。但是你们怎么知道第一个算式就是对的呢?
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这节课的学习,从元角分、数的组成等方面,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算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从而让学生明确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要小数点对齐。接下来进一步深入算理的探讨。
师:如右图,这道题小数点对齐了,你们看对不对?为什么?
根据这样一个算式,再次把学生引入对计
算算理的理解之中,从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本质。可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资源,尤其是一些错误的资源,既可以让学生明确计算的算理,也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存在的错误,更能让课堂教学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我们在“先学后教”理念的践行过程中,尤其是在“由学转教”的拐角处,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从预学问题、预学数据、预学资源等方面出发,开展符合学生学情的课堂交流,从而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走向自主、走向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