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现状思考*

2015-04-10 15:44张春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培育策略民族精神大学生

陈 佳,张春梅

(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现状思考*

陈佳,张春梅

(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中坚力量、精英人群,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使命,扮演着伟大中国梦的寻梦人角色。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民族精神状况整体是好的,我国的民族精神培育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我国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现状、民族精神培育现状也有令人担忧、有待改进的方面。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缺乏深度的思考,践行民族精神的意识不强。为了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需要完善制度、加强领导,建立多渠道、立体式的教育机制,重视历史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精神;历史传承;现实表现;培育策略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4.008

一、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

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鲁迅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盖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正是有了这些有着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节、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惜奉献自己一切的人们,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今天的兴旺发达。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民族精神自古就有,炎黄子孙也用不同的方式抒发着各自的民族情怀。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曹植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成为鼓舞革命者一步步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柱。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成为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抗洪抢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更是不断地丰富着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的培养、民族精神的不断发扬光大,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二、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现实表现

(一)当代大学生展现出良好的民族精神风貌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的演讲中说道:“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我们事业发展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韩国首尔大学演讲时谈到青年,他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中坚力量,是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忠实践行者,是伟大“中国梦”的追梦人。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承者,能否真正地接受、传播民族精神,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命运。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有机会走进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大学生在接受先进知识的同时,思想也受到了教育,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也在不断提高。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洪战辉、长江大学“10·24”英雄集体,全国道德模范孟佩杰等都是当代大学生的楷模。他们用实际行动弘扬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主流是好的,他们积极向上,有社会责任感,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实问题

在看到大学生民族精神主流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外来文化涌入,西方思潮冲击,大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民族精神及其培育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深入了解大学生民族精神及民族精神培育现状,2014年11月,笔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辽宁省四所高校——包括理工类院校、师范类院校、艺术类院校、医学类院校的本科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51份。其中文史类220份,理工类790份,管理类159份,艺术类582份。通过对有效问卷的分析,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大学生民族精神及培育方面的现状。

1.民族精神认知的层次问题。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对民族精神有初步的认知。有超过70%的大学生对民族精神有初步的理解,知道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有近85%的大学生可以准确说出或者知道民族精神是什么,其中有超过30%的大学生可以列举出一些反映民族精神的古今人物事迹。但调查同时也发现,有超过50%的大学生,“感觉自己知道什么是民族精神,但是不能用语言表达”。另外有46.17%的大学生认为在生活中,没有什么机会可以体现或践行民族精神。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基本概念是了解的,但是,学生普遍没有对民族精神进行深入的思考,导致其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不够深入,进而出现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况,更难以反映在自身行动中。

2.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的态度问题。调查显示,有近65%的大学生认为民族优良传统不能抛弃。他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与文化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并不高,有近60%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没有什么机会用到传统文化,并且对民族传统文化只是一般了解。而面对外来文化,比如日本动漫、美国大片等,有45.23%的同学认为可以包容这些文化,甚至有近30%的同学认为这是先进的文化,并且非常喜欢。而只有极少数的同学看到外来文化中有隐藏在深处的糟粕的存在,有“隐形的”用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同化和渗透来影响我们的青年学生的事实存在。从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是认同的,但缺乏深入的了解,在对文化的接纳上没有扬弃的意识,缺乏高度的政治敏锐性。

3.报效国家的定位与践行是否一致的问题。调查发现,大学生整体上具有良好的民族精神,并抱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近60%的同学认为,现阶段的爱国主义实践就是立足于努力学习,全面成长。有近35%的同学认为,掌握众多知识就是为了报效祖国。但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对“毕业之后报考公务员原因”一题的选择时,有53.67%的同学认为这是解决就业的一种途径;很少有同学想到,公务员这一职业具有服务社会和人民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和职能。由此可见,大学生知道如何将民族精神与自身实际相结合,但践行能力薄弱。

4.传播民族精神中最新传媒的作用问题。调查显示,有38.25%的学生认为对其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影响最大的途径是社会舆论导向,仅有23.17%的学生认为是通过课堂教学和书本获取的。可见,学生可接触的社会舆论在民族精神的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学生接触最多的新媒体包括网络都没有起到民族精神传播的重要作用。有66%的同学每天打开手机首先选择看的是体育信息、娱乐新闻或社会新闻,而关注时政新闻的同学只占到24.34%。充斥在学生微信朋友圈里的信息,47.76%都是朋友的生活近况,有关国家社会正能量信息的转载与发布仅仅占到13.88%。有53.25%的同学认为,在众多新媒体中,传播民族精神的仅是“一点点”。由此不难发现,学生认为最新传媒应该是最有效的传播民族精神的途径,事实上只是传播了“一点点”。

5.民族精神培育的合力问题。调查中,有47%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有30.82%的学生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自己的政治觉悟、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都获得了很大提升,受益终身。与此同时,有49%的学生认为,课堂上有一定的触动,但是下课以后并没有进行过任何思考。更有近20%的同学认为,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为了通过考试,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没有进行过思考。另外,调查中可以看出,47.27%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只是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并没有提供其他教育。另有27.49%的学生表示,辅导员偶尔有过对学生民族精神方面的教育。在学校的活动中,认为传播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是辅导员老师的仅占被调查者的12%,远远低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47%和社团、班会、主题演讲等校园活动的37.9%。上述数据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民族精神的主阵地,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获得了受益终身的知识与思想,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很难延伸到课下以及未来的生活。同时辅导员未能将民族精神教育、引领的作用充分发挥。可见,民族精神培育的合力尚未形成。

三、弘扬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策略

历史证明,青年人只有把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会大有作为。从五四运动中为国家前途奔走呼喊的青年学生,到革命战争年代为解放全中国奔赴延安的革命青年,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祖国奉献青春的社会主义建设青年,再到今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年轻追梦人,他们的勇敢、坚定与奉献,都源自伟大民族精神的鼓舞与支撑。当代大学生作为挺起中华民族未来的中流砥柱,肩负着民族精神的继承与传播的艰巨任务。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如何培育,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已成为国家、社会、学校的重要课题。

(一)完善制度、加强领导培育民族精神

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作为完善大学生思想的重要课题,除了引起学者、教师的广泛关注外,更应得到国家、社会及高校等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要建立民族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并落实为具体制度。国家应以制度的形式确立高校及其他社会组织,有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责任与义务。而高校及其他社会组织则应制定具体的制度,保障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特别是高校,需制定自上而下的民族精神培育的机制与领导责任制。长期以来,高校受到社会就业形势的压力,将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专业水准作为首要的目标,因而注重学生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了思想方面的教育。这就与完善高校民族精神培育制度的实施、加强民族精神培育的领导责任制不相符合。在各高校努力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形势下,高校校长不应仅仅是科学家、所学领域的专家,更应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因为,一切科学技术、一切学术成果都应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中华民族服务。大学校长作为高等学府的掌舵人,应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将民族精神的培育放在重要位置,将民族精神培育、科研、服务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培育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目标。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建立有校党委、各院系党委、学生党支部协同工作的领导机制,将民族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体制中去。

(二)多渠道、立体式培育民族精神

大学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对大学生的培养应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所以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力量,社会组织、家庭、媒体等都应尽到各自的义务。首先,民族精神的培育应是多渠道的。学校作为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阵地,高校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民族精神培育并形成具体的培育制度与方案,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打造高水平的教师与辅导员队伍,以发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主渠道的作用。家庭作为大学生重要的心灵港湾,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成员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是延续一生的、是最易接受的,所以家庭成员也应担负起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任。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的重要细胞,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大学生的最终目标就是走进社会,为社会服务,所以社会组织应尽可能多地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提供实践机会,以使大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实完善。媒体与社会舆论作为大学生普遍关注的思想传播形式,更应自觉担负起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任,以正确的思想、高尚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助力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升华。其次,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应该是立体式的,应集合认知、实践、熏陶三种形式。大学生通过课堂、书本、媒体等对民族精神的概念、体现民族精神的事迹有一定的认知,将民族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再通过社会实践,深切地领悟民族精神的真谛,最终外化为体现民族精神的行为;民族精神的形成与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应该是润物无声的,所以民族精神的熏陶教育应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场所、各种时间、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隐性教育。因此,多渠道、立体式的民族精神教育,将是大学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

(三)历史教育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培育民族精神

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参见苏联作家沙特罗夫1957年《以革命的名义》。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根,辉煌的历史鼓舞后来人努力创造,延续辉煌。苦难的历史也不是让后来人自怨自艾,而是激励我们在历史中重塑民族精神、摆脱苦难、走向新生。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同生,共同走过了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民族精神也深深地植根于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史之中。中国历史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历史中体会民族情感、提升民族认知、感悟民族精神,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除此之外,世界史的教育也不能忽视。世界各国兴衰成败的经验,都应成为大学生重要的知识储备。大学生可通过对各国历史的思考了解历史规律,总结国家盛衰的经验与教训。大学生更不应忽视中华民族被欺压被凌辱的历史,在各国文化交融的今天,也应提高警惕,防止各种形式侵略的发生。著名哲学家桑塔亚那说过:“那些不能铭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在接受历史教育的同时,我们更应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植根于历史之中,同时也蕴含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之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掌握了民族文化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传承民族精神,也只有将历史教育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才能促成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22.

[2] 朱训.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忆留苏岁月:下编.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437.

[3]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95.

[4] 习近平.共创中韩合作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07-05(2).

[5]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534.

George Santayana.The Life of Reason.Bibliolife:82.

[收稿日期]2014-12-24

[作者简介]陈佳(1988-),女,河北保定人,渤海大学20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张春梅(1966-),女,河北滦县人,渤海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04-0031-04

Consideration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Spirit

Chen Jia,Zhang Chunmei

(FacultyofMarxism,BohaiUniversity,Jinzhou121000,China)

[Abstract]The national spirit is the spiritual pillar for a nation′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for it is related to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a country and its nation. As the backbone of the young elite, college students undertake the arduous mission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play a great role in chasing the China′s dream. According to a survey, the overall stat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y and their national spirit is quite good, and our cultivation of national spirit has also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facing the complex and changeabl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the culture shock arising from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terms of their national spirit and its cultivation, is worrying, which reveals some aspects to be improved. For example, the students generally lack deep pondering over national spirit and their awareness of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is rather poor. As a result, in order to better nurture their national spirit,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our system and leadership, establish a three-dimensional educational system with multi-channels, and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education of history.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 national spirit; history and culture;

*20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发展轨迹和培养策略研究——兼论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及理想信念”(14JD710033);20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恩格斯晚年的社会主义构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研究”(14JD710047)的相关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培育策略民族精神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作技巧培育策略分析
现行研究生教育评价体制下的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策略思考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德才铸就智慧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