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苑英华》看王维诗歌成就

2015-04-10 15:44刘永成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王维

刘永成

(铁道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3)

从《文苑英华》看王维诗歌成就

刘永成

(铁道警察学院,河南郑州450053)

[摘要]《文苑英华》是宋朝时编纂的一部诗文总集,其中十分之九是唐代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人的文学观念及宋人对唐代众多诗人的接受情况。《文苑英华》所录王维诗歌大多为奉和应制诗,而最能代表其诗歌特色的山水田园诗所收甚少,特别是为后世广为称赞的《辋川集》一首未收。王维诗歌不仅影响了中晚唐众多诗人,亦对宋诗风格之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其山水田园诗的冲淡自然之风、浑然天成之气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文苑英华;王维;山水田园诗;诗歌成就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4.034

王维,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像他那样诗书画乐兼善。他精通音律,草隶兼长,画作传神,其诗歌朴素清新、冲淡自然、浑然天成。不同于李白的飘逸洒脱,不同于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为后人留下的是独特的自然之美。身为右丞的王维,在唐代的地位很高,杜甫称“高人王右丞”,“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王维诗作广为传颂,唐代受其影响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到了宋代,王维的文学地位比之唐代有所下降。号称唐文学作品渊薮的《文苑英华》所收王维的作品多为应制之作,原因何在?宋人对王维诗歌接受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宋人诗风与王维自然诗风之间是否有内在的联系?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方面要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文坛状况探究,另一方面则从宋人的文本入手,查其端倪。

一、《文苑英华》收录的王维诗作

宋人重视文化古籍的整理,宋四大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的编纂不仅满足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文化需求,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有人曾说,《文苑英华》选录的唐代文学作品的价值大于选本批评价值,因其保存了大量唐代文学作品,故为研究唐代诗人提供了很好的材料。由于该书是宋人所编选,因而势必会体现宋人的文学观念、文学审美趣味。《文苑英华》所选王维诗不多,究其原因,应是由宋人所处之时代与政治状况所决定。面对积贫积弱的现实,文人很难再有平和之心态。一部分文人开始向内关注心灵情感世界,效仿李商隐等晚唐诗人;另一部分文人则直面现实,描写人生之苦难,学习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王维似乎成为一个被宋人遗忘的诗人。然而现实的无奈却抵挡不了内心的渴望,虽然宋代文人很难保有王维的闲适心态,但在他们内心深处,却依旧不乏对自然的向往,对艺术的追寻。因而,宋人对王维的接受集中体现在其诗画一体的创作风格以及山水田园诗和诗中的自然禅趣等方面。

众所周知,欲了解一个时代对某位诗人的接受状况,最直接的就是看该时代的评论家对其评价以及对其诗作的收录整理情况。虽然《文苑英华》这部书中并未有直接评论王维的文字,但我们可以从其选录的诗人诗篇了解宋人对其态度。《文苑英华》共一千卷,收诗歌二百卷,约一万首。其中收录王维诗约一百六十首。这个数字并不算多,远比不上李白、杜甫。其所录王维诗歌大多为奉和应制诗,而最能代表王维诗歌特色的山水田园诗并不多,特别是为后世广为称赞的《辋川集》一首都未收。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王维的诗在宋初地位并不高。原因何在?除了王维在“安史之乱”时被迫接受伪职,与宋代士人重名节相抵触外,更重要的也许是王维亦官亦隐的个人选择,与宋代士人积极入世的精神不相符。开元二十九年春,王维从岭南返回长安,深感朝政今非昔比,从此开始过上了亦官亦隐的生活。其目的是为了淡化政治意识,并以此作为躲避险恶官场的方式。在此期间,王维的山水诗创作达到了高峰,佛教对他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著名的《辋川集》就写于这一时期,诗人以山水描写来刻画一个与世隔绝、超凡脱俗的世界,从而安顿在现实中无处依托的心灵。文人在面临无力改变的现实的政治困境之时,或许只有两种选择:义无反顾勇往直前,退隐归园不问朝政。此时的王维显然已无法像年轻时那样以天下为己任。面对险恶的政局,他想彻底归隐,但亲情和责任感的交织使得他无法彻底的归隐。因而,只能将此付诸于笔端,以求得内心的片刻安宁。故在此种状况下创作的《辋川集》自然得不到以天下为己任的宋人青睐。正是这一缘故,《文苑英华》所收王维诗作中,山水田园诗较为少见。

二、未被收入的《辋川集》

《辋川集》是一组由王维精心创作的山水诗,却未被收入《文苑英华》。该组诗皆为五言绝句,标题亦别致,皆以辋川山谷游地的名称命名。在每首诗之后,皆附有其好友裴迪之和作。《辋川集》序云:“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413由此可知,该集应是王维亲自编写。清人王世禛曾称赞这组诗句句皆入禅,《辋川集》代表了王维意境艺术的极致。

王维在诗歌中善于写“空”“静”之景,他所创造的“空”“静”意境对后人影响甚大。“空”境之创造,是王维诗中最根本的特色。“空”与自然紧密相关,诗人以“空”境展示内心不同之情感。以《辛夷坞》为例:“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425寂静山坞,辛夷花自开自落,高雅而幽绝。从这一独特意象不难发现,诗人正是在幽独中寻求理想之人格。花开亦有时,花落亦有期,生生灭灭间超然自足,尽管无人欣赏,无人惋惜。该诗与苏轼《罗汉赞》“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之句,所传达的“道无不在”之意趣一致:闲静而空寂。此外,王维之《辋川集》集中表现了自然界的静态美。在诗人心中,一切事物包括大自然的一切运动,都最终归于静穆。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417诗人远离了浮华凡俗,独自行走于空旷幽静的大山深处,似乎听见时有时无的人语,然人在何处却难知晓。幽静的鹿柴,与人世疏离,深林遮掩,阳光亦难投射,阴暗潮湿,四处生长着青苔。清晨和日暮时分,短暂的阳光映照,弥漫出一片幽静峭寒。此诗写人声飘渺恍惚,青苔上阳光之暖,恰反衬山林之幽暗清冷。李瑛曾评:“人语响是有声也,返景照是有色也,写空山不从无声无色处写,偏从有声有色处写,而愈见其空。严沧浪所谓‘玲珑剔透’者,应推此种。”与自然如此完全的浑融,恐怕也只有王维能做到吧。再如《竹里馆》,同样有深幽之意境:“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424幽静的竹林深处,诗人抚琴长啸,无人在侧。只有当空皓月,前来陪伴。本是无情之明月,此时此刻,却倒有了几分温情。环境的孤清与冷寂、人世之冷漠也就可见一斑。在远离尘嚣的山林,诗人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诗人复杂的情感亦造就了深幽的诗境。无论是《辛夷坞》《鹿柴》还是《竹里馆》,都有一种深深的禅意蕴涵其中。这种对于禅的思考,最终还是一种对自然的回归,一种渴求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的渴望。可以说,王维最有价值的一些诗歌,最能进入人心的诗歌,还是在《辋川集》中。《文苑英华》未能收入《辋川集》实在是一种遗憾。但未收入并不代表王维这类诗歌对宋人影响不大。相反,比起他的奉旨之作,可能影响更为深远,毕竟诗歌不是政治的附庸。真正的诗人要追求的还是本真与自然,而这正是宋代诗人能逾越时空之局限与王维取得共鸣的原因。

王维追寻的是一种远离尘嚣的自然之态,而这种自然也正是后来宋人想达到的境界。虽然宋诗最终形成了“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26的风格,但从其最初的创作目的来看,他们其实还是想要追寻这样一种自然的状态,只是经历了晚唐诗人“苦吟”“用力”的创作之后,他们要想有所突破就不得不改变方式。因而,才会形成后来我们所看到的宋诗之状态。

三、王维诗歌的自然禅趣

从《文苑英华》对王维诗歌的收录情况看,奉和应制诗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也很正常。身为右丞的王维,身处高位,自然少不了官场的奉迎,其奉和应制诗也许更易流传开来。然而,我们知道,王维诗歌中成就最为突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是他的山水田园之作,其冲淡自然之风,浑然天成之气使后世之诗人望尘莫及。因而我们只有从这个角度入手分析,得出的结论才更确切真实。为了更为全面地探讨王维诗歌自然冲淡之特色,我们分两个方面探究:《文苑英华》所收录的山水田园之作,《文苑英华》收录的其他诗作。

(一)《文苑英华》收录的王维山水田园诗

《文苑英华》也收录了王维少量的山水田园之作。这类诗作最能集中体现王维诗歌的自然冲淡之风。《文苑英华》卷三一一至三一九为“居处”类,下分宫、苑、殿、田家等十三个子类。“田家”类收了王维的两首:《田家作》《渭川田家》。“山庄”类收入一首:《积雨辋川庄作》。以《渭川田家》为例:“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依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561该诗前半部分堪称中国田园风光的经典描写。黄昏、暮归、夕阳下,古老沧桑村庄的轮廓显得突出而鲜明。深深浅浅的巷子里、院落间,放牛娃们回家了。一个老人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来到茅屋前,望着远处田野,关切的目光中透露着慈祥。野鸡在抽穗的麦田里鸣叫,家蚕休眠吐丝,桑树枝叶稀疏。老人看见孩子们的身影,看见自家人扛着锄头走在回家的路上。这差不多是每天都会出现的场景,村民们就这样平静而安祥地打发着千年不变的时光。这一幅乡村生活场景,平淡自然,没有任何的造作。这也许就是后人对王维诗歌极为推崇的原因吧。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被收入“山庄”类。此诗作于王维隐居辋川期间,充分体现了诗人刻画烟雨迷蒙之田园景象的高超艺术。“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444全诗弥漫着一种冲淡自然之气。袅袅炊烟,漠漠水田,阴阴夏木,一幅迷蒙的烟雨田园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此诗最引人注目处当属前半段的写景之句。在南朝以至初盛唐山水诗创作中,能写出景物之姿态、山水之氛围的诗句并不多。齐梁之际的阴铿、何逊等人刻画烟光雾影,留下了不少意气飞动之句,但像王维这样绘出迷蒙氤氲之气的却不多见。诗人静观朝开暮落的槿花,于长松下采摘带露的葵菜,人生的无常,持斋奉佛的清心寡欲呼之欲出。同样被收入“山庄”类的诗作还有张悦、孟浩然等人,但对比来看,他们的诗作与王维相比,还是有一点差距。

(二)《文苑英华》收录的王维的其他诗作

《文苑英华》中收录的王维诗作多为奉和应制诗,如《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作》等,但此类诗歌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很难表现出诗人的真正性格及诗歌的艺术魅力。因而,我们在此不再论述王维的此类诗歌。真正能体现王维创作特色的还是一些写景咏怀之作。比如收入“秋”类的诗作《秋夜独坐》:“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482此诗作于王维晚年,全诗笼罩着沉思与悲哀。秋天雨夜,独坐空堂,潜心默想,堂上只有灯烛,屋外听见雨声。山里成熟的野果,正被秋雨摧落;秋夜草野里的鸣虫也躲进堂屋了。从人生转到草木昆虫的生存,从现实到自然。王世禛曾说王维诗句句皆入禅,可见禅宗对王维影响之大。诗中“唯有学无生”正体现了诗人对禅的认知,对生命的体悟。诗人意识到人及万物都是短暂的。人,从出生到老死的过程不可改变。细品词句,读者会发现诗人追求的正是一种自然之态、超脱之意。

在《文苑英华》[天部四·对雪]中收入了这样一首诗《东晚对雪忆胡居士家》,作者在编选时注此诗的作者为王邵。历来评论家对此诗出自何人之手观点不一,我们认为这首诗应为王维之作。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在此诗题下注云:“一作王邵诗。”陈贻焮先生认为:“据司空曙《过胡居士睹王右丞遗文》‘闭门空有雪,看竹永无人’句,知曙所见即是这诗(因‘闭门’两句,实承王诗‘隔牖’两句之意而来)。曙诗题中说是王维遗文实据胡居士所云。故可以肯定这诗为王维所作。”全诗如下:“寒更传晓碧,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此诗是王维晚年作品,表面上写雪夜怀人,实际写诗人内心的变化,烘托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景语中情意流动,彰显出诗人成熟的诗艺。古人笔下的冬雪并不少见,陶渊明“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写出了雪之轻灵与洁白。谢灵运“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写出了冬雪之夜的悲壮。王维之后也有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尽了莽苍大雪中人之孤独。王维此诗独特处在于他身受佛理的影响,诗中所展现的高旷辽远之心境,冲淡自然之诗风,与自然浑融的深邃精神世界,是在其他诗人笔下很难见到的。这也正是王维留给后人独特的精神财富。

从《文苑英华》所收录的王维山水田园及写景抒情之作,我们认为宋人对王维的接受似乎远远不够,至少在宋初如此。然真实情况是,王维的诗歌不仅影响了中晚唐的众多诗人,他对后世诗人的影响也极为深远,但这种渗透是潜藏于字里行间,是润物而无声的。王维诗歌中的冲淡之气说到底,是源自对自然本真的热爱,这种自然本真之美被他发挥到了极致。因而我们说王维对中国传统美学影响颇深。历代诗人都很推崇自然本真之美,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中曾言:“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将诗的风格分为二十四种,“自然”是其中的一种。盛唐崇尚自然、朴素、清新。李白推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诗作,杜甫把真实自然作为评价艺术作品之尺度。王维的审美追求体现了盛唐人的普遍审美倾向,对后世诗人影响颇为深远。

四、“无迹可求”下的诗迹追寻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曰:“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26严羽论述了意境之含蓄深远、韵味无穷。诗歌意境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浑然天成之诗作,应虚实结合,无任何人工痕迹。严羽受禅宗的影响较深,王世禛说:“严仪卿所谓如镜中花,如水中月,如水中盐味,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皆以禅理喻诗,内典所云不即不离,不黏不脱,曹洞宗所云参活句是也。”[10]姑且不论严羽是否受过王维之影响,我们仅翻阅王维诗歌文本即可知,这种“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意境曾大量出现在王维诗歌中。因而,说到意境,无论如何都避不开王维。后人可以沿着这条“无迹可求”之路来追寻王维之诗迹,从宋人文笔的字里行间窥测王维余留下的淡淡诗痕。

有人说,王维对中国绘画之贡献要超出诗歌之贡献,然诗画本为一体,至少王维如此。艺术具有共通性,王维的诗作、画作对后世的影响都极为巨大。王维的水墨画风,几乎影响着中唐以后的中国山水画发展历史。毫不夸张地说,占据中国古代山水画主流的文人画,几乎都受过王维的影响。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赞语,奠定了王维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明人董其昌所言的文人画理论,称王维是南宗画之祖。

王维之诗对宋诗风格的形成亦极为关键。众所周知,冲淡自然、诗画一体、浑然天成是王维诗歌风格的显著特色。尤其是自然,王维在用诗传达自然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由于人类的生存状况变得越来越远离自然,因而这种身心的自然化更易引起人们共鸣,因远离才更渴望接近,这或许正是王维诗歌受人喜爱的原因。唐代安史之乱后,文人再也找不回盛唐的宏伟气象,然而他们依然渴望与自然亲和,这就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心血,不断地用力、苦吟。其结果自然是诗歌风格的日益人造化,这种用力、苦吟到了宋人那里就走到了尽头,于是文人不得不改变方式,另辟蹊径,“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在经历继承与创新的一系列过程后,宋人终于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应该说,宋诗的本质仍然是希望能与自然融合,只不过随着周围环境条件的改变,而采取了另外一条道路,其目的仍是要追求以王维诗歌为代表的自然之风,追寻一种“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天人浑融之境。

总之,“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的传统,后代的中国人对诗的观念大半以此为标准,即调理性情,静赏自然,其长处短处都在这里。”[11]这一评价确为公允。王维的诗寂静而空灵,却又包含着无限深意,或许这就是来自于宇宙深处的“寂静之音”,透过其诗作,我们体验到的正是庄子独与天地相往来的宁静而灵动之心境。循着这种“无迹可求”之路,自然寂静之音,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才能在层层的历史烟尘中,翻寻诗人遗留的漠漠诗痕。

[参考文献]

[1] 杜甫.杜甫诗. 葛景春,注评.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306.

[2] 陈铁民.王维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

[3] 陶文鹏.王维诗歌选析.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125.

[4] 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5] 王辉斌.王维诗文真伪考辨.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7):27.

[6] 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46.

[7] 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22.

[8] 尚永亮.柳宗元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42.

[9] 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济南:齐鲁书社,1995:95.

[10] 王士禛.池北偶谈.北京:中华书局,1982:416.

[11] 郑临川,徐希平.笳吹弦诵传薪录:闻一多、罗庸论中国古典文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1.

On Wang Wei′s Achievement in Poetry fromWen-Yuan-Ying-Hua

Liu Yongcheng

(RailwayPoliceCollege,Zhengzhou450053,China)

[收稿日期]2014-12-31

[作者简介]刘永成(1983-),男,河南商丘人,铁道警察学院教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文学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04-0127-04

猜你喜欢
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神奇的走廊
走哪条路好
偷袭与反偷袭
穿越密林
勤劳的工蜂
谁是谁
洋葱头的 神奇外衣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