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纲,冯莉莉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雷锋精神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融合研究
赵本纲,冯莉莉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雷锋精神继承了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素材,对高职院校培养崇德尚能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能依托企业的资源优势,丰富德育的形式、内容和手段,充分发挥雷锋精神的育人效应,使教育与企业紧密融合,共同推进合作育人的模式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雷锋精神;雷锋式职业人;德育
雷锋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渗透了中华民族道德的精华成分,顺应了时代进步的潮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雷锋精神的内蕴也在不断的丰盈和充实。雷锋精神主要包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2013年以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确立了“用雷锋精神兴校育人”的办学方针并提出“培养雷锋式职业人”的教育理念。学院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注重雷锋职业精神研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育人的创新模式。
1.1雷锋精神在高职院校德育对象中的渗透
《雷锋日记》详细记录了雷锋成长和雷锋精神孕育的过程。雷锋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向英雄模范学习,注重加强自我修养,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看问题不仅要看现象,还要善于从现象中抓住问题的本质。”[2]雷锋不仅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也是一个严谨治学、勤于思考的人。雷锋作为整个社会学习的标杆与榜样,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更具有学习的基础性和典型性。雷锋精神的教育途径除了从课堂上实现以外,还可以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通过校企合作,学生
顶岗实习等方式实现,通过培育学生的雷锋职业精神,使雷锋精神与高职德育达到有机融合。
1.2雷锋精神在高职院校德育课程中的承载
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传统的教材所承载的具体知识和内容属于显性课程的范畴,是学生的德育基础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德育课程除了思想政治课以及各门课程中所渗透的德育知识外,还包括非实体性的精神文化,如道德气氛、社会准则、行为规范,以及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知识等。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与企业、社会紧密联系,互相融合,是属于开放性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选取典型事件和优秀人物为案例,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深入了解雷锋精神内蕴,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雷锋精神。
1.3雷锋精神在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的融合
德育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德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德育实践而形成的一套固有的德育实施方案。常见的高职院校德育模式主要有“崇德尚能”、“实践参与”以及“以人为本”等。这些德育模式在实质内核上与雷锋精神存在不谋而合之处。
“崇德尚能”德育模式,倡导将学生德育摆在首要位置,培育德才兼备之人。雷锋精神体现的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先人后己等高尚情操,充分展现了雷锋精神的德育价值,雷锋不仅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而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雷锋式职业人强调的是培养具备德艺双馨的人才,与“崇德尚能”德育模式在实质内核上存在一致性;“实践参与”德育模式,提倡实践是实施德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雷锋精神也是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雷锋精神能够得到经久不衰的传扬,就在于他的实践性,实践性是雷锋精神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实践参与”德育模式与雷锋精神以共同的实践性为基础;“以人为本”德育模式,提倡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雷锋精神与“以人文本”的高职德育模式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能够在高职德育中实现深度融合。
2.1依据企业需求,积极挖掘雷锋精神的德育价值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德育应该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根据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结合雷锋精神实质,“雷锋式职业人”的职业品质主要包括:感恩、责任、敬业、勤奋、主动、高效、协作、谦虚、诚信、豁达。其中,感恩、责任属于“动力品质”;主动、敬业、勤奋、高效属于“行动品质”;谦虚、豁达、忠诚、协作属于“合作品质”。[3]
雷锋曾经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工作过,他当过推土机手,当过通讯员,也当过汽车兵。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发挥着“钉子”般的精神。他认为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会挤时间,还要善于钻研问题,他靠着这股“钉子”精神,刻苦钻研驾驶技术,将毛泽东思想作为精神食粮,刻苦学习革命理论。雷锋身上这股勇于挤和善于钻的精神,使雷锋养成了坚韧的品质。当前我国许多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和参加工作之后,对工作缺乏一定的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缺少像雷锋这种极其可贵的钉子精神,雷锋精神蕴含的优良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精神对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养成具有良好的道德示范作用。
2.2实践锤炼,积极推动雷锋精神的有效践行
弘扬和学习雷锋精神,应以活动为载体,侧重德育的实效性。高职院校要积极推动雷锋精神在学生活动中得到推广,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雷锋精神。通过“创新志愿者服务、建立示范集体、创设空间论坛”等系列实践活动,突出德育特色,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雷锋精神的认识。[4]
企业真实的职业氛围和环境是培养学生职业品质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可以依托校企合作的优势,通过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在特殊的企业环境中,培养学生“雷锋式职业人”的品质。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共同建立德育管理体系,使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实习带队教师,技术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德育工作。通过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加强学生“雷锋式职业人”品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通过学生实习展开德育工作,结合校内外资源,以理论基础与实践参与相结合,大大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3实现校企文化融合,形成雷锋精神的育人机制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企业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效融合,创造性地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和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优秀的企业文化以及优秀企业员工身上一般具备的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对高职学生产生直观形象的影响。企业文化中所体现的纪律与自由、竞争与合作、公平与效率、奉献与索取等关系,能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要求。高职院校通过汲取企业的优秀文化,实现校企文化融合,能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能有效滋养企业员工的精神世界,构筑企业的道德基石;雷锋精神蕴含的奉献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习精神等,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正
确导向。[5]让雷锋精神融入校企文化,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全面部署,使雷锋精神与德育工作有效融合,建立一个校企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2-03-02.
[2]钟慧英.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2(7).
[3]赵本纲,张红专.城市精神的面相:作为“伦理生活观”的雷锋精神[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4).
[4]高炜.论雷锋精神的时代特点与学雷锋活动的发展趋势[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22(4).
[5]黄冬霞,杨启金.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10).
On integration of Lei Feng’s spirit and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ZHAO Ben-gang, FENG Li-li
(Changsh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China 410000)
Abstract:Lei Feng’s spirit inherites the fine traditional virtue in China, which is the material of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and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rely on the resources advantage of the enterprise, enrich the forms, content and means of moral education, fully carry forward the lei Feng's spirit and make education closely integrate with the enterpris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
Keywords: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Lei Feng's spirit; professional people of Lei Feng type; moral education
[作者简介]赵本纲(1982-),男,安徽合肥人,长沙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长沙市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雷锋精神职业化研究”(2015CSZD03)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10-16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61(2015)04-0071-03
【doi:10.3969/j.issn.2095-7661.2015.0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