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好民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312016)
基于网络环境的交互式教学成效的实践研究
单好民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312016)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基于网络环境的交互式教学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针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网络环境下提升交互式教学效果的策略,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关键要素,并运用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网络环境;交互式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平台
教育部教职成[2015]6号文件明确指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1]。多年以来,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学更多的是单向的灌输活动,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时空观,它正以一种开放的、民主的、个性化的、多元的特质引领学习方式的变革。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网络教学也日益普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的内容、支配学习的时间,掌握学习的进度。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网络教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交互性,因此,基于网络环境的交互式教学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交互式教学强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提供真实的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交互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与互动。其根本特点是互动性[2]。
基于网络环境的交互式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以及教育教学的方法、策略指导下,在网络环境支持下的交互教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进行
信息交流的方法和过程”,其意义在于:在教学形式上,改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传统教学形式;在教学内容上,不再受限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以及资源的数量等等,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整个相关知识领域的资源。
2.1教师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舞台上的演员”,知识的传授者,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而在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够扮演控制者、指挥者、管理者、促进者和信息提供者等各种不同的角色[3],引导着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演员,尽情施展自身的才华。教师以组织者的身份,借助计算机网络搭建实验环境,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和任务,并协助他们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对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全局的把控能力要求更高,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要求更强。
2.2学生
在交互式教学中,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获取者。基于网络环境的交互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主动探究,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并能和教师形成良性互动。
2.3网络环境
任何形式的学习活动都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交互式教学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基于网络环境的交互式教学中提倡人机互动,在硬件上要实现学习者与计算机和互联网之间的交互,因此多媒体教学设备必不可少。软件上,要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提供交互的平台,也就是要基于网络环境搭建课程的教学平台。因此,网络环境不仅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式学习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4]。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注重操作与应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
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一,教师基本上都是采取统一的模式组织教学,基础不同的学生严重“饥饿不均”;其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接受快但遗忘更快;其三,学生的实践都是验证性实践,学生仅仅掌握教师所教知识点,举一反三的能力比较差。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明显的弊端。
为解决这些问题,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选择通信技术专业141班、142班和143班作为对象,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交互式教学。
3.1搭建网络教学环境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搭建了以Moodle开源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教学平台,并制作了课程教学的相关资料,包括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测验试题等,丰富了课程教学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展交互式教学活动。鉴于篇幅所限,以Moodle开源系统的课程教学平台的搭建方法此处不再赘述,可以参考相关网络文献资料[6][7]。
3.2教学途径及模式
3.2.1教学过程的引导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导学”环节尤其重要。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初始阶段,我们创设了系列学习情境,如新学期配置台式机、制作个人简历、设计会议邀请函、打印班级成绩表、处理班级学生信息表、制作新产品发布演示文稿、设计班级秋游方案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采用提问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在课外学习阶段,采用教学视频和布置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先行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吸收。
“导学”的设计应当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从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到课堂学习形式的选择及课外学习阶段的督促引导,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引导[4]。
3.2.2教学过程的形式
网络环境下交互式教学的形式有多种,包括学生之间的交互、师生之间的交互、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等[8]。
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搭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平台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更多的自主交流和学习,学生可以在课程教学平台上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回答别人遇到的问题,同时可以参与种议题的讨论,这些讨论将计入学生的平时考核成绩。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通过作业批改、在线答疑等多种方式展开,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针对授课内容、作业、模拟测试中的问题,随时进行在线讲授、在线辅导、集体讨论或其他方面的交流和沟通[9]。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教学平台的作用批改和答疑功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学生也可以及时向教师请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教师更
深更广范围地参与教学过程。
人机交互是指通过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与教学系统交流,并进行相关操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与学习内容进行交互式学习,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程。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时间碎片化,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学习和查询教学内容,基于网络环境的人机交互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3.2.3教学资源的利用
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基于网络环境的交互式教学成功的基础。借助开源Moodle系统搭建课程教学平台,将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案例、练习题等传统教学资源与网络课程平台相结合,借助网络将校外课程网站、课程关联网站进行链接,构建集成化的课程网络平台,拓宽整合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内容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的教学资源。我们课程组通力协作,录制了课程教学的所有视频片段,特别是将课程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通过视频呈现,学生可以课前观看学习,也可以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视频片段以单个或几个知识点为单元,时间长度适当控制,采用录屏式和录像式,画面尽可能清晰、美观,这也是教学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吸收和内化。
3.2.4教学评价
利用网络教学环境和课程教学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过程考核与评价[10]。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划分,将过程考核项目积分化,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全程记录,使学生对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跟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过程考核的项目包括教学视频学习(20%)、课堂提问(10%)、参与问题回答(20%)、阶段测验(10%)、随堂作业(20%)、课堂笔记(10%)、参与讨论(10%),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学生可以多次操作各个考核项目,系统自动记录成绩最好的。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通过系统自动评分与教师手动评分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呈现,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习的进展以及学习的效果,进一步引导学生完善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4.1网络教学环境是基础
网络教学环境是交互式教学活动的基础,一方面要提供满足教学活动需求的硬件条件,另一方面要提供满足教学活动需求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后者是目前教学活动中比较欠缺的。教学资源中教学视频是重中之重,要求短小精悍,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便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4.2学习过程的引导是关键
互动式教学主要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思想,突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目前的高职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因此,学习过程的引导就显得尤为关键。教学情境的设置、课堂教学形式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的及时跟进都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
4.3教师能力的提升是保障
4.3.1组织协调能力
基于网络环境的交互式教学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推动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协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对全局的把控能力才能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3.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交互式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活动,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学正常进行的保障。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对网络化的课程教学平台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需要强化教师网络教学能力培训,提升网络资源使用效率。通过对相关专业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化知识进行培训,帮助教师尽快掌握和适应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使之更好地将理论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9]。
4.4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目的
基于网络环境的交互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探究性学习,积极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并和教师形成良性的互动,促使自身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这是课程教学的目标,也是高职育人的最终目的。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基于网络环境的交互式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实验班的学生在学校及以上级别办公自动化竞赛中屡屡获奖,实验班级的平均成绩比未参加实验的班级成绩高出10分左右,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学生的认知方式、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实现了“学会学习”的目的。但是,在“导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师技能提升策略方面还存在不足,今后将在这两个方面做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5]6号文.
[2]鲁华山.交互式教学模式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164-165.
[3]张蕾蕾.交互式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用中的局限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 221-222.
[4]沈翔.网络环境下交互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1(10):172-175.
[5]单好民.影响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计算机教育, 2010(24):112-115.
[6] Moodle.Moodle统计[EB/OL].http://moodle.org/stats, 2012-03-01.
[7]樊艳花.基于Moodle的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厦门大学,2013.
[8]宋春梅,肖学农,洪蕊.多媒体环境下交互式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8):145-147.
[9]曹晓丽,安秀荣,林枚.基于网络课程资源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 2012(12):172-174.
[10]单好民.CDIO视野下高职“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的重构[J].教育与职业,2013(17):136-137.
Practice research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based on network environment
SHAN Hao-min
(Zhejiang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ollege, Shaoxing, Zhejiang, China 312016)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network resources, interactive teaching based on network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trend gradually.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existing in Basic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we raised strategies which improve the effects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based on network environment; analyzed key element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based on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applied the teaching to Basic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At last, the teaching practice has achieved obvious results.
Keywords:network environment; interactive teaching; basic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aching platform
[作者简介]单好民(1977-),男,河南鹤壁人,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据存储与优化、教育信息化。
[基金项目]2014年度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项目编号:JB119)。
[收稿日期]2015-10-2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61(2015)04-0160-04
【doi:10.3969/j.issn.2095-7661.2015.0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