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教学心得与反思

2015-03-21 03:02:46王舒雨岳小欣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医用化学教学评价教学内容

王舒雨,徐 娜,岳小欣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化学教研室, 郑州 451191)



医用化学教学心得与反思

王舒雨,徐娜,岳小欣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化学教研室, 郑州 451191)

[摘要]医用化学是医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基础课,笔者针对高职院校的生源类型复杂、学生化学基础相对薄弱、教学面临的困难,提出了解决应对措施。并提出在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培养学生兴趣,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关键词]医用化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医用化学是医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是化学在医学领域的渗透,是用化学的知识解释和分析相关的医学现象,并用化学的方法解决相关的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所以医用化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课,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做了理论知识的准备,在医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随着时代的发展,为适应二十一世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主题由知识型向能力应用型转变的需要,对于医用化学的教学也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在这一过程中笔者有成绩也有不足,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与教学改革,总结出如下心得体会与教学反思。

1教学现状

医用化学在医学教育中既是一门文化基础课,又是一门职业基础课。由于其与医学的紧密联系,它不仅奠定了专业学习的基础,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整体素质[2]。目前,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化学教研室的医用化学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学情分析在教学当中通过学情分析发现,首先由于学生来源是文理兼收,而现在高中普遍文理分科过早,导致有些文科生只学了半年化学课,甚至根本没有开设化学课。这些学生不仅高中化学没有好好学习,对于初中化学知识也逐渐淡忘,所以化学基础知识很薄弱,在学习上提不起来兴趣。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还要花这么大的工夫来学习化学,会分散精力,舍本逐末。其次是由于刚刚进入大学,对于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不太适应,学生方法和认知能力往往还停留在中学生水平,认为内容太多,讲课太快,课下辅导太少,教师也不像中学时那样对他进行较多的监督和指导。所以,不能很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导致厌学情绪。

1.2教师情况承担医用化学的教师主要是化学、化工专业的毕业生,在以往的学习和实践工作中将化学知识与原理作为重要的专业课学习,对于其他专业的现状不太了解。对于医学生关于化学知识的需求量把握不住,有时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化学知识和理论的教学,而忽略了这些知识对于医学生是否必须。其次,教师的医学知识不够全面,要做到医学和化学的融会贯通比较困难,这直接影响化学与医学联系的深度和广度,且容易与医学专业的后续课程脱节。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两个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是授课过程中往往只就化学问题大谈特谈, 忽视化学与医学联系;二是将所有的化学知识、理论与医学事实牵强附会的扯在一起。这最终导致医学化学失去了其独有魅力,而且学生觉得学的东西过于艰深但是用处不大,丧失学习兴趣[3]。

1.3教学情况通过对多年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其重要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内容多,课时少,很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讲解透彻,只能一带而过,使学生听起来意犹未尽,甚至一头雾水;二是学生刚刚开始医学的学习,对医用化学中较多的纯化学理论、概念和后续课程的联系不能正确认识,觉得这些知识没有用处,于是就把精力主要放在医学基础课上,对化学课程不重视; 三是实验较少,设备不足,学生不能尽快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构成了理解上的困难,也不符合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2教学改革的心得与反思

2.1总体思路基于医用化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后续课程和医学生知识结构的需要作为指引,树立为医学服务的思想,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所需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密切结合医学发展的实际,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评价做了重新思考和整合,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经验。

2.2优化教学内容对于高职高专医学专业的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内容应该怎样安排,怎样组织,是笔者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开设医用化学这门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帮助医学生构建相对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相关医学现象和解决相关医学问题的能力[4]。基于以上目标,笔者将基础化学的知识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取舍。以更好地为后续课程服务为立足点,坚持必须与够用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并且尽量做到与医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相适应。

如何做到必需。首先,在内容的选取上要符合化学这门科学的研究规律,保证整个知识链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例如,对于物质结构基础这一章的内容来说,它的特点就是理论性强,概括性强,微观,抽象,晦涩难懂。还有一些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量子力学、量子数等概念,使学生望而生畏。但是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化学学习的基石,对于正确理解和准确认识后面药学系统的化学知识、化学原理、化学现象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所以这一章内容不能简单地舍弃,还应该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当然要弱化理论本身的学习,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然后,要在化学和医学的交叉点上下工夫,以达到为后续课程奠定坚实基础的目的。

比如,胶体分散系这一章,胶体的知识在基础化学中不作为重点,有些基础化学的教材不包括这一章的内容,或者合并在溶液这一章中仅作简要介绍,而笔者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中将胶体分散系这一章独立出来详细讲解,以为胶体的性质与医学联系紧密,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作用较大。

如何做到够用。在内容的选取上做到不纠缠理论,弱化计算。例如,在酸碱平衡和缓冲溶液的章节中,对于溶液pH值的计算就不作为重点内容介绍。在有机化学部分对于有机化合物的价键理论和反应机理这些纯理论的知识就略去不讲,这样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也节省出大量的时间重点讲授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制备这种与医学关联不大的内容,将其删除,而是用化合物在医学上的应用取而代之,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在内容的选取上尽量做到与时俱进。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将化学热力学基础这一章删除。因为这一章的内容艰难晦涩,而且涉及许多物理、数学知识,很多学生表示难以接受。但是随着医学和科技的发展,热力学第二定量,也就是熵增原理在医学和保健上的应用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5]。笔者也逐渐重视这一情况,并对化学热力学的教学进行了多次研讨,最后先将这一章的内容作为学生自学章节,并布置学生查阅指定书籍和文献,了解熵增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了自学能力。

2.3改进教学方法逐步探索培养高职医学人才教学方法,核心在于面临新的形式和新的挑战,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努力做到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在课程中感到乐趣,学到东西,提高能力,养成素质。教学方法总体设计思路如下:寻找医学和化学知识的交叉点,以此为切入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化学原理知识,并能够解释相关医学现象或解决相关医学问题。

在教学过程当中,综合应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探究法和读书指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节课当中,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导,多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缓冲溶液这一章的教学当中,选择人体血液的pH值和酸碱中毒这一医学和化学的学科交叉点为切入点进行导入,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对这些生理现象进行探究。在缓冲作用的讲解过程中,采用视频和动画播放演示实验,弥补了没有条件进行现场演示实验的缺陷,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什么是缓冲作用,并探究产生这种作用的原理。缓冲对的组成是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往往也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对例题的深入剖析和针对性的布置练习题进行练习讨论,成功地破解这个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强化练习,能够掌握缓冲对的组成和选取原则。最后对于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设计实验步骤,来加深对于溶液配制这一基本技能的掌握[6]。在教学学过程中,讲授、演示、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使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2.4改革评价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7]。教学评价策略的核心是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观,因此教学评价的改革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单一的笔试成绩,改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笔试成绩三合一的评价方法(其中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30%、期末笔试成绩60%)。学生最终的综合成绩包括上课的考勤成绩,课堂回答问题的成绩,实验操作及表现,实验报告撰写情况和末考成绩。通过这样的改革使得评价方法不再单一,不仅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了考核,同时减少了学生末考的压力,帮助学生把功夫下在平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鼓励学生设计阶段性学习目标,提高了学习效率。二是将期末的闭卷笔试改为开卷考试,通知学生提前借阅相关资料。同时将传统的试题进行适当改革,增大开放性试题、案例分析题、探究性试题的比例,这样就会扭转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索、用于创新的素质素养。

3总结

通过近年来对于医用化学这门课的教学改革,笔者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系统地掌握医学理论知识,提高了归纳总结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实验课学时较少,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有所欠缺;教师对于医学知识的了解不全面,在学科的交叉点上理解不深刻,所以讲解不能深入透彻对许多医学知识理解还比较肤浅等等。笔者会在今后教学当中继续探索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方法,以实现为后续课程服务,为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董晓东,张焕弟,于朝云,等. 提高医用化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 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4):97-99.

[2]张庆云,朱辉,韩香. PBL 与LBL 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97-98.

[3]王海燕. 民办高职院校医学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 现代企业教育,2013,20:304.

[4]张正英. 高职医用化学的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J]. 读与写杂志,2010,12:97.

[5]于俊美. 医学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探讨[J]. 学周刊,2014,(2):19.

[6]朱晓彤,刘永民,张荣丽,等. 医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2013,32(20):51.

[7]申明金,曹洪斌. 因子分析法在医用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 高师理科学刊,2013,33(6):21-24.

[责任编校:张亚光]

Teaching and Reflection on Medical Chemistry

WANG Shu-yu, XU Na, YUE Xiao-xin

(DepartmentofChemistry,HenanMedicalCollege,Zhengzhou451191,Henan,China)

[Abstract]Medical chemistry is a basic course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those from the related specialties. This article proposes solutions directing at the problems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source typ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weak chemistry basis of the students and the difficulties that the teaching is facing. This article also suggest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the teaching,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terests of students and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ability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Key words]medical chemistry;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 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76(2015)01-0096-03

作者简介:王舒雨(1983-),女,郑州市人,硕士,讲师,从事医用化学教学及科研工作。

收稿日期:2013-11-08

猜你喜欢
医用化学教学评价教学内容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PBL与TBL联合教学模式在医用化学课堂的实践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10:49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23:32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8:16
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临床医学留学生医用化学全英文授课探索与实践
科技视界(2016年1期)2016-03-30 14:05:17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