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婧
张婧/沈阳音乐学院讲师(辽宁沈阳110015)。
思维是语言的灵魂,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与语言二者密不可分。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与思维方式,也就造就了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思维模式集中体现在写作中。英语写作是考查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依据,然而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容易将中式思维习惯带到英文的写作中,使英文作文中式化,这就是英汉思维差异所带来的语言障碍问题[1]。本文通过对英汉思维方式差异的分析,探讨两者之间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人非常注重形式逻辑思维,对事物的抽象观察能力较强,因而在思维方式上具有重视分析、理性及完备形式的鲜明特点。他们在进行英文写作时通常会比较直接,习惯开门见山的表达方式,把要阐述的问题摆在文章的最前面,然后再去围绕其展开论述[2]。然而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用一种整体的思维模式,即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来加强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可以说中国人的逻辑思维方式是以螺旋式绕圈发展的。因而中国人在英文写作时更加注重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即用大量的笔墨及篇幅进行阐述及铺垫,最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此外,中国人比较感性,对事物的主观反应比较强烈,而忽视了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比较注重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强调整体的重要性;而西方人恰恰相反,他们更加注重理性的、逻辑性的思维模式,擅长将整体的事物分解成个体,然后进行仔细分析,结果是以个体为首。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西方人与东方人之间存在思想分歧,西方人重分析,细致入微,唯恐挖掘不尽、描述不同;东方人重含蓄、重暗示、重综合、重归纳。
汉语属于动态语言,因而对动词的使用比较多,而英语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属于静态语言,因而对动词的使用比较少[3]。英语写作中通常借用抽象的介词及名词等来表达动词意义,比如“Learning to drive is an exquisite skill and requires hard efforts.”(学开车是要讲究技能的,并且需要下苦功学习)。在英语中用名词,在汉语中用动词,比如“Teacher don’t let me in the door.”(老师不让我进门),在英语中用介词,在汉语中用动词。然而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往往习惯应用汉语的思维,使写出来的文章中式化,比如“这道数学题太难,我不会做。”学生通常的表达方式为“This math’s problem is so difficult for me to do.”而不利用英语思维表达“This math’s problem is beyond me.”
在英语思维中,习惯性使用具体细腻性词汇,而在汉语思维中偏好于使用整体概念模糊词汇,比如学生使用“she said excitedly,confusedly”这样的句子多于使用“she exclaimed,she whispered”,使句子成分复杂。中国人比较感性,注重以情动人,喜欢用修饰词语加强语气,而西方人比较理性,注重以理服人,对修饰词的使用比较慎重[4]。此外,中国人在语言表达时强调对称感,语义重叠词使用得比较频繁,比如生活美满幸福、工作顺心如意等,但在英文写作中,若按字面进行翻译就会显得啰唆复杂,给人以画蛇添足的印象。
英语重逻辑分析,对句子之间的连接形式非常讲究,其拥有显性的、多样的关联照应手段;而汉语作为综合型的感性语言,对句子之间的语法关系不太重视,其更讲究的是语义是否合适,因而其拥有隐性的关联照应手段。也就是说,英语通常需要关联词将两个句子串联起来,而汉语不用,比如“虽然他逃走了,但他家人还在”,在英语翻译时必须在两句之间使用一个连接词,译成“He ran away,while his family was still here.”中国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往往会受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而忽视了对关联词语的使用,使整个句子给人一种不流畅的感觉。西方人比较注重理性思维,写作中语言使用比较客观、公正,通常采用被动句子结构;而中国人讲究感性思考,事事以人为主体,语言使用上就比较主观,通常采用主动句子结构,比如学生喜欢用“I believe,I think,we consider”等句式,而很少使用 “It is inferred that,It is considered that”等。此外,英语的时态表达形式比较丰富,比如现在进行时、一般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将来完成时等等,而汉语时态的表达形式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学生在英语写作时错用时态,使整篇文章的时间定位出现纰漏。
第一,文章的开头。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比较直接,强调的是理性的判断及见解,因而文章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点题,观点明切,态度清晰,而中国人认为万事万物之间皆存在相关性,因而文章往往从相关问题进行展开,陈述铺垫过程委婉含蓄[5]。这就使得学生在英语写作时,中式思维占据主体,从事物的外围进行论述,在大量的篇幅铺垫后才对主题观点进行介绍,使文章显得头重脚轻,主题不突出。
第二,文章的连贯性。西方人重视逻辑分析,提出自己的中心思想后,就会紧紧围绕中心思想进行层层论证,比如在论述“垃圾分类处理,共建美丽家园”这一主题时,作者首先提出论点“所有的垃圾都应该进行分类处理,且势在必行”,其后对垃圾分类处理的好处进行大篇幅介绍,整篇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晰。而中国人受感性思维的影响,通常会先论述主题产生的背景及意义,然后反复从外围对主题进行论证而不是直接点明主题,使阅读者不知所云。因此,在英语写作中应改变这种螺旋式的汉语思维习惯,采用直线式的思维习惯来构建文章的体系。
综上所述,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对学生的英语写作具有很大影响,如果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不能摆脱中式思维的影响,那么英语文章的整体脉络就会出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不突出、整体结构松散、用词不准甚至错误等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写作教学中,应注重西式思维内容的引入,使学生意识到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并将西式思维运用到写作中,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
[1]郭鹏越.英汉思维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3):185-186,195.
[2]徐溥娟.浅谈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2):29.
[3]陈顺舟.英汉思维方式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88-89.
[4]于秀娟.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
[5]王瑛.浅析英汉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