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十四世纪以来的地理大发现之后,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漂洋过海前往东方探险、寻找财富,东西方文明开始有了实质性的接触。在没有照相机作为记录工具的年代里,绘画是东西方用来辅助记录的重要手段,可弥补文字记录之不足。前往东方的西方人常用绘画手段记录所见到的东方人和事物,在漫长的历史中,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自然是有所变迁的,这其中有科技文化不断发展的因素,也有双方相互交往和认识的进一步深入的原因。笔者稍微整理了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之特点,撰文拟浅要解析西方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关键词:西方人;绘画;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西方人士在各种绘画中所表现的东方人物形象自然是有所变迁的,这其中有科技文化不断发展的因素,也有随着双方相互交往和认识的进一步深入而增进相互了解的原因。笔者稍微整理了西方绘画中的东方人物之特点,撰文拟浅要解析西方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一、西方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综述
西方绘画有线描、素描、版画、水彩、油画等多个画种,作为西方艺术绘画的主流,油画作品中所出现的东方人形象不多。中国明清时代曾有少量皇室成员形象出现在西方传教士的油画作品中,如中国明代后期即有在华西方传教士用油画记录下了一些中国官员、皇族的形象,清代宫廷画师中即有西方传教士,留下的以中国人物为主角的油画作品更多;也有少数东方人因为各种际遇来到西方社会,其形象出现在了油画作品中,例如大英博物馆中有一幅十七世纪中期的油画作品所表现的人物是一名生活在英国的中国人;油画作品的表现通常较为写实,人物相貌、服饰的东方特征十分明显。此外还有一些日本人、东南亚人形象出现在西方艺术家的油画作品中,长期以来西方文明对待东方文明仅尊重和仰慕古代中国,在油画中表现的中国人物多端正得体,而对待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则较有自我优越感,油画中所表现的人物就显得小气一些。因为与古代中国的交往相对较多一些,故西方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还是以中国人形象居多。
除了艺术作品外,更多的西方繪画是以新闻和书刊插图的形式出现的,绘画方式多为线描和素描。西方工业革命以后,越来越多的西方商人、传教士前往东方寻找商机和传播上帝福音,东方人物形象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各种官方和私人记录中;而近代以来东西方交往的过程中因为文化信仰习俗等种种差异,发生矛盾在所难免,国际秩序尚未确立的世界是弱肉强食的丛林,东西方之间的战争和各种冲突时有发生,也时常登上西方报刊的头条,西方随军画师和记者即时记录的图像和插图,就成为当时绝大多数西方人认识东方和东方人的基本素材。在大量的报刊插图中,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安南(越南)人等东方人物的形象,是普通西方人对东方黄种人印象的基本来源,也是西方人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认知和喜好所描绘的带有倾向性的图形表述,这是西方绘画中的东方人物的综合印象。
二、西方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特点
西方油画艺术作品崇尚写实,对东方人物形象的表述基本符合当时现实和文献记载,但在报刊和各种书籍资料中的插图中,东方人物形象则呈现出了与油画作品完全不同风格。这首先是因为表现方式的不同,在没有照相机记录场景的时代,记者和画师用素描、线描的技法来快速绘制图画时,必然在造型上有所取舍,对造型和色彩的还原也不具备油画艺术创作的时空和心境。其次是因为画师的技法修养和主观认识问题,尤其是后者,记者和随军画师通常没有在东方长期生活的经历,因此表现东方人物形象时更多带有西方人的表达习惯;而长期生活在东方的传教士,在用素描、线描技法所绘制插图中的东方人形象,则更符合实际一些。例如鸦片战争时期,报刊插图中所出现的由西方随军记者所绘制的清军将士、太平军将士等中国人形象,除了服饰较为中国化之外,人物姿态和相貌却具有西方人特征,这大概是因为作者对东方人缺乏了解所致;而在中国各地旅行的传教士因为熟悉了中国风土人情,所绘制的描绘中国人文景观和中国人形象的图画也更写实、更具有中国特色一些。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十八世纪关于安南(越南)的法国插图中,在画家笔下的安南人形象显得矮小猥琐、相貌高鼻深目,显然不符合东方人物形象特征;而当法国在越南确立殖民统治后,法国报刊中关于越南人形象的插图才逐步趋于现实。这种现象也在其他西方国家的新闻绘画界存在着,直至十九世纪后期照相技术逐步推广普及。
三、结语
西方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逐步相遇、相识、相交、碰撞并逐步深入认识的过程,直至照相技术推广普及后,这种变化的趋势才逐步平稳并进入了纯艺术的范畴。笔者简要梳理了西方绘画中关于东方人物形象变迁的知识,或有行文不周之处,笔者将在今后的学习和阅读中加以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丽,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J],戏剧之家,2016年10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