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定向者”到“导航者”——慕课时代教师角色新定位

2015-03-11 09:04项正娟
现代教育论丛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师角色角色定位

项正娟



从“定向者”到“导航者”——慕课时代教师角色新定位

项正娟8

摘 要:在慕课时代背景下,“定向者”教师角色定位已经不能够适应其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教师角色从“定向者”转变为“导航者”是慕课时代教师角色重新定位的必然要求。这一定位要求教师突破“定向者”的角色困境,实现“导航者”的角色发展。而实现慕课时代教师角色转变的关键在于建立“导航者”的内在动力机制,即要求教师更新观念、终身学习、合作教学。其实现的机理是心理学中的“自我意识理论”以及管理学中“学习型组织理论”,实现路径是自我觉醒、实践提升、反刍内化的个体转化路径以及构建愿景、建立共同体、开发整合平台的群体转化路径。

关键词:导航者;定向者;教师角色;角色定位;慕课时代

慕课时代教师角色有了新的定位,开始由“定向者”角色转变为“导航者”角色。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所扮演的“定向者”角色的线性专业发展模式不再适应于慕课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多维度的立体模式;二是单打独斗的教师工作模式在慕课模式下逐渐被虚拟组织式的教育模式所替代;三是教师教学越来越符合于学生的发展,以“教”定“学”的传统模式开始转变为以“学”定“教”的慕课模式。那么如何实现教师角色由“定向者”向“导航者”转变呢?其关键在于建立“导航者”角色的内在动力机制,即通过更新观念、终生学习、合作教学来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化。实现的机理是“自我意识”和“学习型组织”理论,实现的路径是“自我觉醒—实践提升—反刍内化”的个体转化路径和“构建愿景—建立共同体—开发整合平台”的群体转化路径。

一、慕课时代教师角色新定位:从“定向者”到“导航者”

“慕课”(MOOC)是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的中文音译,中文意思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从2008年慕课概念被提出以来,短短几年时间,慕课的浪潮已经席卷全球。慕课的迅速崛起要求教师角色由“定向者”转变为“导航者”。

(一)“定向者”与“导航者”教师角色的区别

慕课呈现出的是开放式的在线访问、大规模参与、真正优质的微课程资源和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和评估等一系列的显著特点。[1]这也表明慕课对传统教育变革的本质不在于课程的网络化,而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性变革。这也直接决定着在慕课时代,教师角色也会产生根本性的变革。“定向者”教师与“导航者”教师在专业发展、教育观念上存在着诸多差异(见表1),这些差异也是慕课时代教师角色新定位的基础。

表1 “定向者”与“导航者”角色差异对比

(二)“定向者”教师角色的实际困境

在慕课时代,传统教育模式下“定向者”角色的教师面临着三重困境:

第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承担的主要职能是知识的传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线性的发展模式,教师在度过几年的成长期之后就会进入专业发展的平缓期,教师的职业生涯基本上是原有水平的机械重复,这也导致了许多教师都有着严重的职业倦怠。在慕课时代,要求教师不断发展进步,为学习者提供真正的优质教育资源。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多方面的知识,不断推动自己的专业发展,成为自我的实现者。但传统模式下的“定向者”往往只具备单一的知识性结构,自我发展与专业发展相背离,与慕课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要求严重脱节。

第二,教师工作模式的困境。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下,“定向者”教师更像一个单打独斗、勇于牺牲的英雄。虽然令人钦佩,却也是充满了悲壮。“长期以来,教师一直采用的是个体作坊式的工作方式,独立完成一门课程的教案设计、备课、教学、批改作业、答疑辅导等,具有个体性劳动的显著特点,教师之间缺乏足够的协作交流,从而容易导致大量低水平、重复性工作充斥教育领域。”[2]这样的工作模式和教育质量显然是不符合慕课的大规模参与、高效互动、优质课程的本质特征。

第三,学生发展的困境。“定向者”角色的教师往往以自身的立场来思考问题,高度保持着自己的知识权威性,功利化地决定着学生发展。很多老师都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但许多老师为了眼前短期的升学效益、便捷的班级管理而盲目牺牲学生的长期发展。这导致了许多学生开始抗拒学校的学习,教育的失败率升高。甚至有些学生即使是通过了学校教育,但依然不能适应实际的社会生活。在慕课背景下,学生学习的始发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教师只有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利益才会真正地吸引学生参与其教学。这样的教学才符合学生的发展、社会的发展。

从上述困境可知,教师传统的“定向者”角色已经不再适应慕课时代的发展,教师角色必须重新定位,由“定向者”转为“导航者”。作为“导航者”,教师就必须明确的自己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学会与他人合作,切实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三)“导航者”角色的本质特征

第一,在专业层面上,“导航者”角色的教师呈现的是一种多维立体式的发展。首先,在整体的专业发展取向上,“导航者”角色的教师秉持着一种不断发展的理念,其将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与专业发展相结合,将自身的专业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其次,“导航者”角色的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发展,还包括教育知识、实践知识、媒介素质、数字素质等多维度的专业发展。“导航者”角色的教师的多维度立体式发展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化,而非停留在机械重复的层面。

第二,在工作层面上,“导航者”角色的教师是虚拟化教学组织中的核心成员。在慕课时代,教师不再是单人作战,而是形成一种“虚拟化的教学组织”。在这个“虚拟化的教学组织”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成员,如主讲教师、辅导教师、研讨助教、学员学习支持服务助教等,不同的角色分工各有侧重。“导航者”角色的教师是其中的核心成员,作为主讲教师而存在,统筹着整个组织的发展。在这个“虚拟化教学组织”中,“导航者”角色的教师积极地实现与其他成员的合作,共同完成优质课程的开发、教师与学生的线上线下互动,以及学生学习的深度跟踪与评估等多方面的工作,致力于打造真正优质的教育教学模式。

第三,在学生发展层面上,“导航者”角色的教师是一枚指引学生发展的指南针。在慕课背景下,开放性教育资源的骤增是重要的时代特色。学生就像航行在大海里的船只一样,不需要外在的力量规定他的前行,但需要灯塔在他迷茫时告诉其正确的方向。“导航者”角色的教师不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而是基于对学生的真正了解,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做指引和把握。首先,“导航者”角色的教师总是积极与学生进行深度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其次“导航者”角色的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强大的团队资源,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深度的追踪和分析。正是基于这两个方面的优势,“导航者”角色的教师才能真正地对学生做出符合其发展的指引。

二、慕课时代教师角色新定位的关键:建立“导航者”的内在动力机制

教师角色由“定向者”转变为“导航者”,其关键在于建立“导航者”角色的内在动力机制。其中更新观念是核心,终身学习是基础,合作教学是外化。

(一)更新观念:“导航者”内在动力机制的内核

教师角色新定位的核心要求在于“新”,而这个“新”首先就体现在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这些观念也是促成“导航者”教师角色形成的动力机制的内核。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应该根据学生的要求来进行教学,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只有教师形成了这样的教学观念,才会推动“导航者”教师角色的形成。其次,在慕课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结构化知识的学习而是基于任务的深度学习,这样的学习是一种多维度的立体式学习而非线性发展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学习观。只有正确认识学习方式,才能给予学生正确地引导。最后,在慕课中,学生作为具有差异性的单数结构的存在,在教学中应该差别对待学生。不能将学生看成一个群体来对待,抹杀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自己的学生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者将成为学校教育教师的主要角色,这种模式如同导师制,师生可以在课堂中,或者互联网上通过教学平台实现双向选择,来具体指导学生发展,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设定适合的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并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和梳理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正真的成为“导航者”。[3]

(二)终身学习:“导航者”内在动力机制的基础

教师“导航者”角色的新定位,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终身学习来满足这样的要求。美国大学教师知识结构包括学科性知识、跨学科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4]在慕课模式下,教师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更加多样。第一,教师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现代慕课以名师为主导,提供比较优质的教育资源,这都反映出教师作为“导航者”的角色要求,首先需要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地学习。第二,教师不断学习教育学知识,提高教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本知识,一方面是实践性知识。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知识来寻求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对教育教学知识的学习要从隐性化转向显性化,即在实践中能有效地加以运用。第三,教师不断学习信息技术、数据处理知识,提高互动和分析能力。慕课是以视频和网络的形式为基础来进行展现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教师只有具备数据分析能力,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因此,教师通过终身学习获得多方面的能力,是教师实现工作目标的动力来源,是教师实现新的角色定位的重要动力机制。

(三)合作教学:“导航者”内在动力机制的外化

在慕课时代,教师成为“导航者”,要求其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新的知识培养新能力。但这些内在的需求变化,最终会外显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中。那么教师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方式才能更好地将自身的理念、能力贯穿于工作之中呢?在这个信息、资源爆炸的年代里,答案显然就是通过合作。第一,教师要通过在线作业、语音、邮件、线下互动等多种途径来实现与学生的合作。只有教师完美地实现与学生的合作,有效的教学才会产生。第二,教师要通过核心课程的团队开发、教学工作分散式安排以及课后学习服务支持来与教学工作团队进行合作,这也是优质课程、优质服务提供的保证。第三,教师要通过对社区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其它在线课程的合理利用来实现教师与社会和其它教师合作的可能,尽可能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服务。如美国一些教师发展机构正通过合并其他部门、建立围绕项目的工作联盟,以及进行自身重组增设优先发展项目(如学术写作、职业进阶、辅导、领导力培训、工作与生活平衡等)等方式形成新的组织结构[5],这都是通过合作的力量促进更好地教学。

三、慕课时代教师角色新定位的实现:在机理的基础上把握路径

慕课时代教师角色新定位的实现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机理,二是路径,且二者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一)慕课时代教师角色新定位实现的机理

“机理”是指为实现某一特定功能,一定的系统结构中各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以及诸要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6]对慕课时代教师角色新定位实现的路向而言,其实现的机理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自我意识理论

自我意识理论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第一,自我意识是一个主动的、目的在于调节自身的过程,它应排除对外应答性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等。第二,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部分,因此它是自觉的、清醒的。只有当个体把自我和自我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当作意识的对象时才会产生。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7]自我意识理论认为人的活动的产生源于人们对自我的一个意识,只有自己察觉到自己应该改变,才会采取行动去改变自我。这种改变是自我的一种强烈的意识而非外界的逼迫性应答,因而具有强大的内生性动力。同时,伴随着自我意识是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这些活动的发生都不断促进行为改变的进一步内化和固化。

2.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组织”于1965年由哈佛大学佛瑞思特(Forrester)教授首次提出。1990年彼得·圣吉(Peter M.Senge)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系统地描述了学习型组织。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改变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他提出了铸造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其中,第五项修炼是核心,是整合其它各项修炼成一体的理论与实务。”[8]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提出,一举打破了以往存在的个体式的学习状态,学习共同体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并得到重视。团体学习一方面带来的是学习凝聚力以及集体意志的提升,另一方面是突破自我的提升,发挥出1+1>2的效应。因此,慕课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仅是个人的超越,而是教师团体在这个时代的超越。

(二)慕课时代教师角色新定位实现的路径

“导航者”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以教师素质、专业能力、专业理论逐步提升为基础的,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也是一个不断的自我提升和群体转化过程。因此慕课时代教师角色新定位的实现遵循两条路径,一条是个体转化路径,一条是群体转化路径。

1.自我觉醒—实践提升—反刍内化

从“定向者”教师转变为“导航者”教师,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自我觉醒—实践提升—反刍内化的个体提升过程。

第一,自我觉醒,初步形成“导航者”教师专业素质。一个假装在沉睡的人是永远叫不醒的,因此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要做出转变才能跨出转变的第一步。教师的自我觉醒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外力压迫之下的自我觉醒,一种是内在压力之下的自我觉醒。这就需要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引领,提供各种对外接受培训的机会,不断打开教师的新视野,了解慕课发展的新动态,让教师在全新的环境中找到求变的诉求。同时,教师要不断地去学习新的事物,关注慕课发展的新理念,学习实践慕课的新技术。通过学习,教师不仅会产生求变的内需也会为实现慕课模式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实践提升,逐步提高“导航者”教师专业能力。在自我觉醒之后,通过各方面的学习,教师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导航者”的基本素养。但教师真正地成为“导航者”还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这样才能保证教师的已有理念真正地渗入到实践之中。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是教师“导航者”角色的理念与实际相融合的过程,由于理念与实际存在差距,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反复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把自己的理念推行到实践中要不断地根据学生的发展以及客观环境去调整自己的理念,这也会修正教师自身存在的一些假想的理想观念。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要求教师不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为新的理念的实践创造条件。例如为了形成教师与学生的深度交往,往往会将以往固定的课桌椅设计成活动的、便于移动的课桌椅。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复杂的客观环境来修正理念,也要通过理念来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反刍内化,系统完善“导航者”教师专业理论。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教师对自己的“导航者”角色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基本上是处于一种经验性的层次,虽然会对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总是呈现出一种非稳定性的特征。这就需要教师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断进行反刍加工,将有益经验系统地内化,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独有的专业理论不断支撑着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首先,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之人,不断积累日常的教学经验。其次,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善于将不同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教师要有一颗研究之心,将自己的日常教学所积累的经验进行自主研究和系统内化,时刻保持探究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将自己当做一个脚踏实地的教育研究者。只有教师以研究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才会最终成为一个优秀的“导航者”。

2.构建愿景—建立共同体—开发整合平台

慕课时代,教师从“定向者”转变为“导航者”,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个整体的必然趋势。因此,除了在自我意识引导之下的自我觉醒、实践提升以及反刍内化个体转化路径之外,还需要一个群体转化路径即构建愿景、建立共同体、打造整合平台。

第一,构建愿景,树立“导航者”角色目标。这一策略是紧紧建立在个体转化路径之基础上的。只有个体有这样的转变意识,才能为构建群体的共同愿景奠定基础。同时,明确的愿景也是凝聚成学习共同体的前提条件。慕课发展的基础是迅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但是慕课究竟将会发展到哪一步谁也不清楚。毋庸置疑的是慕课带来的混合式的学习和教学趋势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实现教师群体从“定向者”转变为“导航者”的转换,首先就要树立“导航者”教师角色目标的愿景。“导航者”教师的独特性首先表现在其专业化和螺旋式的发展的职业生涯发展观上,因此,教师团体需要对自己的发展阶段做出整体性的规划。其次,“导航者”教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实力,因此,教师团体需要对自己进行全面评估,明确自己与目标的差距。

第二,建立共同体,组建“导航者”角色群体。慕课浪潮虽然席卷全球,但其发展还尚未成熟,教师角色的转换还处于一个初步的阶段。在这个朦胧的时期,教师角色的转换不仅仅需要个体的奋斗,更是要群体的合作。因此,“导航者”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组建过程大体上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异质性的群体组合过程;第二个阶段是同质性的群体发展过程。第一阶段的异质性群体组合过程主要是基于“导航者”教师的未成熟现状。在慕课环境下,教师面临的是更为立体和多维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但许多教师目前是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的,因此最初的学习共同体的组成必然是一个异质性的群体。所以前期的学习共同体构建核心是合作,凝聚多方面的力量取长补短。在第二阶段,学习共同的目标越来越明确,群体成员在长期学习之后都将达到一定的水平,这就需要形成进一步的差异性发展即针对不同的教师特点开展不同的教师教育。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让自身适应慕课环境,更是要引领慕课的发展。

第三,开发整合平台,挖掘开放性教育资源。教师学习共同体就如慕课系统上的一个个细胞集,如何让这些细胞组织进化为器官发挥作用,离不开慕课机制和整体性的资源支持。因此,建立慕课教师教育系统,开发整个教师资源的整合平台是支持教师发展转化的重要举措。慕课教师教育系统包括三大核心子系统:第一部分是外

部支持系统,外部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外部需求(学生需求和教学需求)的反应以及开放性资源的攻击。第二部分是学习共同体,主要包括各个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组建、学习规划和线上线下交流。第三部分是综合评价反馈,主要包括教师学习反馈和学生学习反馈。以上三个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慕课教师教育整合平台。

参考文献:

[1] 贺斌. 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 江苏教育研究,2014 (1):3-7.

[2] 江波,王奕俊. “慕课”透视及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 (7):18-22.

[3] 卓进,蔡春. 混合教育趋势下的未来教师——慕课时代的教师分流、转型与教师教育思考[J]. 高教探索,2015(4):105-110.

[4] 熊华军,丁艳. 当前美国大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探微[J]. 中国高教研究,2012(8):84-88.

[5] 丁妍,王颖. “慕课”背景下我国大学教师的教学应对[J]. 中国高等教育,2014(20):59-60.

[6] 胡东芳. 从“教”者走向“学”者论教师内涵性专业发展路向及其实现[J]. 教育发展研究,2010(12):71-76.

[7] 桑标,程渊. 试论自我意识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27-31.

[8] 张彦美. 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19-20.

(责任编辑 徐胜阳)

·高等教育·

From “Orientor” to “Navigator”——Teachers’Role Orientation in the Era of MOOCS

XIANG Zhengjuan

Abstract:In MOOCS’ background, “orientor” teachers’role orientation has not been abl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MOOCS. In the era of MOOCS, teachers’role orientation change from “orientor” to “navigator”. It requires teachers to break the difficult of “targeted” and develop the role of “navigator”. The key is to establish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mechanism of“navigator”. That requires teachers to update their ideas, lifelong learning, collaborative teaching. The mechanism of implementation is the theory of “EGO Self-consciousness” and “Learning Organization”. It includes two paths:individual conversion path and group conversion path . The first one contains three parts: self-awareness, practice, internalization of ruminant and the second one also has three parts: vision building, community building,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platform.

Key Words:orientor; navigator; the role of teachers; role orientation; the era of MOOCS

作者简介:项正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上海,200062)

收稿日期:2015-10-19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62(2015)06-0042-06

猜你喜欢
教师角色角色定位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浅析《南方周末》网络版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