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如
摘 要: 曾祥芹、韩雪屏合编的《阅读学原理》形象地写道:“通过阅读,读者的知识经验丰富了,这是自我在量度上的增加;读者的观点认识改变了,这是自我在本质上的提高;读者的思想感情升华了,这是自我在价值上的飞跃;读者的方法技术迁移了,这是自我在能力上的练达。”这句话很明显地告诉我们,对人而言,书籍具有巨大的力量,是人类的营养品,有着巨大的精神感召力和灵魂感染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主题阅读 课程设置
置身于人群,我们惊讶地发现,我们的欲望较高,征服冲动较高,但是精神含量较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深地知道,没有丰富而高远的灵魂,没有超越的灵魂,屈服于现实的淫威,是难有大智慧的。也许这么说,对于中学生来说,太遥远了。而我一直相信,追求未来,立足现在。
有着普世价值的人生境界是高远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学做文亦是学做人。如何让中学生具有如此情怀呢?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的想法着实让人有些怨恨、忧伤、同情和怜悯。但是,不能因此拒绝行动,行动必须是朴实的,决不能华丽。好高骛远,或凭空想象,只能使灵魂更加苍白无力。
“实实在在地做好平平凡凡的事情就是一种伟大”。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睿智的,还是笨拙的;无论是高贵的,还是贫贱的;无论是强健的,还是柔弱的,教育应该向每一位学生敞开宽广的胸怀,让每一位学生尽情吮吸其丰富的营养。有素养、有教育理念的语文老师能引导学生与一个个灵魂进行高贵而充满人性美、人情美、自然美的对话。
这就是理想的语文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忘记塑造人格,在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内心世界丰盈起来。在参照他人中认识自己,在认同他人中改变自己,在怀疑他人中帮助学生成为自己。
语文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哪一种形式能产生特色效果就有生命力,而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大半江山,所以,我认为主题阅读的课程设置是非常必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课程设置就是为了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认识特点,我对高中语文主题阅读课程进行了探讨,以期通过最有效的途径帮助学生达到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庄静,在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上,前所未有地突出学生语文能力的生成和提高,这样,才能产生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主题阅读课程建构和运行的必要策略有如下方面。
第一,帮助学生选择具有时代性、信息化的读物。如《读者》、《青年文摘》、《微型小说》、《杂文报》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快餐”式的优秀报刊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踏准时代节奏,是“与时俱进”的好读物。
第二,选取适合高中生年龄特征的《高中生》,帮助提高阅读能力的《课外读本》,提高写作能力、积累写作素材的《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语文教学通讯》等读物进行阅读。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通过“知识扩展”积极地拉近学生和作者的“心理距离”,让他们在认识、思想、感情等方面“认同”起来。
第三,选取具有精神感染力的文章,如《大海,水滴的故乡》、《就在您的形象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奥里森·马登的《伟大的励志书》等。培养生活激情,汲取精神力量,从热爱开始。
第四,进行阅读课题的研究,如《亦雅亦俗汪曾祺》、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林徽因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贤治的《人间鲁迅》、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蔡义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易中天当年《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等。阅读不仅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思想的精华来自于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第五,思维的前瞻性,决定于个人,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古典的《拆掉思维里的墙》、《感谢折磨你的人》,蒋方舟的《审判童年》等。学会审视,学会思辨。鉴赏性地阅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六,人的内在情感的外在行动表现,认识自己:王小波的《个人尊严》、《理智与情感》,乐嘉的《本色》、《专注力》、《自控力》,罗尔夫·多贝里的《明智行动的艺术》、《清醒思考的艺术》、罗伯特·B.西奥迪尼的《影响力》、理查德·怀斯曼的《正能量》等。语文知识具有系统性、广博性和深刻性等特征,有着行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知识。
第七,《明朝那些事儿》是讲历史的,文笔幽默,《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一个人的朝圣》、《左岸漫步:巴黎不止是格调》、《飘》、《百年孤独》等。生活的广博来自于生活中的情趣。
第八,认识生命:谈家桢的《生命的密码》、小畑健绘画的《死亡笔记》、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生命是一个过程,高中是人生伊始,学会规划,让生命的每一阶段都尽力绽放出最美的风采。
第九,认识社会,认识人性:《生命的价格——七毛钱》,《寿司之神》,《严冬海猎》、《面包》、柏杨的《新编资治通鉴》。社会很复杂,要促使高中生树立立身处世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十,认识自然,自然是人的思想、情感的载体。《走进春天的怀里》、《最美,冰凌花》、《泥泞》、《槐花深一寸》、《草原情怀》等。自然蕴含许多真谛、哲理,也是中国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
知识扩展了,学生的认知才能得以发展。阅读主题设置确定了“知识扩展”的类型、层级、广度和深度,目的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