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整 比较 联结

2016-05-07 13:20朱林芬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5期
关键词:主题阅读

朱林芬

[摘 要]主题式阅读常常需要多种策略来展开教学。只有选择适切的教学策略,主题性阅读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阅读教学规律,让学生感知异同,在统整中组合碎片;置换视角,在比照中洞察内核;据点想象,在联结中丰富意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主题式阅读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感知异同 置换视角 据点想象 主题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3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契合当下语文教材主题单元式的编排方式,以整合的整体视角引领学生进行相同主题的类群阅读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而主题式阅读常常需要多种策略,只有选择适切的教学策略,主题性阅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一、感知异同,在统整中组合碎片

所谓统整,就是教师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借助相应的线索将文本中相关的知识以及零散的细节在相应话题的牵引、串联下进行整合,使学生的整体性认知得到深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具有相同主题的类群文本,每篇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只要教师深入阅读、善于链接,就能在众多文本中寻找到“蛛丝马迹”,探寻出适切的话题作为线索,从而将原本零散的信息整合成为有机的整体。如,在教学《牛郎织女》这篇民间故事之后,教师立即为学生补充另外三篇民间故事:《白蛇传》《梁祝》《孟姜女哭长城》。同属于民间故事,彼此之间存在很多的共性特征。这些共性存在正是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感知民间故事特质的重要抓手。于是,教师引领学生采用互文阅读的方式,比照类群文本之间的异同点。

在统整状态下,学生在课堂教学呈现出独立自主、沉默静思的课堂质态。这种基于学生认知能力的真正学习显得尤为珍贵。在统整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如何有效、有序地整理零散的碎片信息,提高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置换视角,在比照中洞察内核

阅读教学中的比照式阅读是一种以寻找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同和相异点为主要方式的阅读策略,为客观、全面而深入的感知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路径。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比照式阅读是一种较为广泛的阅读策略。如,在体悟语言的精妙时,教师常常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而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更是要求学生变换方式感受语言基本的感情色彩。而主题式阅读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灵活,以更为开放的胸怀悦纳学生的成长。

例如,《变色龙》一文,作者以对话的方式展现了变色龙的外形、捕食以及捕食的特点。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其以对话的方式展开,语言表达清晰形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而在教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教师立即拓展了布丰描写变色龙的作品,并从网络下载了关于变色龙的知识介绍。教师引导学生从作者眼中的变色龙、布丰眼中的变色龙、网络资源中的变色龙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体悟,从而使学生深入事物内部去探寻,并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三、据点想象,在联结中丰富意蕴

联结式的阅读策略是当下阅读教学较为缺乏的一种意识。所谓联结阅读,就是阅读者在众多信息资源中,自主地整合、串联,找寻彼此之间的逻辑联系和内在关联。真正高效的阅读都离不开联结。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就要借助话题设计,促发学生联结思维的运转,从而使新的知识和信息能够以最快的方式融入并同化到学生的意识状态中。这种联结既可以是单一文本内部信息之间的联结,也可以是文本彼此之间的联结,还可以是已知内容与全新信息、自然世界的内在联结。只有联结的介入,阅读才能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例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时,贾岛究竟有没有遇到这位隐者呢?从实际情况看,贾岛绝对是扑了空,但他并没有怏怏不乐,而是从自己所遇到的一切与隐者实现了精神上的相遇。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意象圈化出来,进行第一次联结: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诗人运用这些意象究竟想表达怎样的意蕴?学生分别从松、童、药、云、山入手,猜想、表达自己对这些意象事物的感知;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第二次联结:寻找其他诗歌中,含有这些意象的诗句。在深入对比中,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诗人贾岛的内在情思。

正是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豁然开朗:虽然诗人并没有与隐者碰面,但是在隐者居住的周围,作者已经被其环境所感染,仿佛已经和隐者在精神相见了。这正是联结式阅读才能起到的作用。

总而言之,主题式单元教学策略是多元的,可以是依托联系,串联整个类群文本;可以是聚焦一点,带动类群文本;也可以是以点为核心,方法迁移至类群文本。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主题阅读
浅谈如何通过初中英语主题阅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分析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让“主题阅读”为小学语文教学增彩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学习探究
主题阅读在九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