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俊
[摘 要]九年级语文教学需要增加学生阅读量,主题阅读模式的推行正符合教学需要。教师可以结合九年级专题阅读训练,根据“主题明确、内容有趣、容量适中”三个原则,精心设计每一次的主题阅读,以期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主题阅读 九年级语文 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11
九年级的学生面临中考,急需在短时间内提升阅读能力。主题阅读的推行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同时加深对所选文章主题的理解。九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通常分专题进行,如古诗文阅读、散文阅读、小说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等,分专题阅读可以有效归纳类型题的答题方法,提高阅读答题的准确性,和现行的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有相似之处。主题阅读对中考大有裨益,所以九年级阅读教学最应该推行主题阅读。
一、主题明确,学生会读
主题阅读的主题选择角度很多,可以选择相同作者的文章,可以选择相同写作主题的文章,还可以选择表达感情比较相似的文章。人教版九年级的课文编排是将主题相似的文章组成单元,在学习教材文章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补充相应主题的文章。如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都是以“爱国”为主题的文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余光中的《乡愁》、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还有外国诗两首也是爱国诗歌。针对这个单元的选材,教师要讲解一些诗歌阅读赏析的方法,学生在学习主题单元后要学会理解诗歌运用象征手法的妙处。
有着明确主题的文章,学生阅读时不会偏离太远,比较容易抓住文章的主旨,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阅读相同文体的文章只要能够把握这种文体的特点就能理清文章脉络。如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小说单元,学生只要能找出小说中的人物,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题就可以归纳出来。鲁迅的《孔乙己》就比较典型,只要抓住“孔乙己”这个人物,找出文中对他的各种描写,就可以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就可以归纳出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与孔乙己比较类似的小说还有九年级上册的《范进中举》,教师可以拿过来做对比阅读,加深学生对古代科举制度的理解。对于相同主题的文章,可以根据教材进行文本阅读,也可以补充主题类似的文章,帮助学生对比理解。
二、内容有趣,学生乐读
趣味性是学生钟情阅读的重要因素,相对来说学生比较喜欢阅读有故事情节的记叙文和小说,而对说明文和议论文则不喜欢。九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很多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时往往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总会设计一些问题把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学生在阅读时总是带着对文章深入分析的任务,严重干扰了阅读文章的心境,当然就不会收获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师要为学生精心选择适合阅读的文章,以“趣味阅读”为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的快乐。
九年级学生的文章阅读主要与中考相链接,可根据中考热点专题为学生选择报纸杂志中最新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如《中学时代》《中学生》中的文章比较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符合学生的表达口味,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部分文质兼美的文章。阅读的内容要充满趣味,阅读的方式也要灵活多变。比如可以开展“师生共读”,在师生完成阅读之后进行观点交流,生生之间也要有意见的交换。这样可以促使学生重视阅读,也可以互相监督增加阅读量。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不同的阅读地点,带着学生到阅览室、图书室自由选择图书阅读,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学生到校园林荫道读书,融入大自然,让学生加深对文中哲理的认识和理解。
三、容量适中,学生易读
主题阅读主要是在短时间内阅读多篇主题相似的文章,阅读教学方式与以前逐课分析的方法不同,不能对每一篇文章讲解得特别透彻。教师可以针对主题文章中的某一篇进行精读精解,教给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然后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边读边领悟。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后,无论面对什么文章,都可以提纲挈领摄取信息,轻松应对文章的主旨概括。当然,教师要注意阅读量安排要适中,阅读量太小,浪费学生的时间;阅读量太大,则会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这是学生在教材上很少接触的哲理性散文。冰心的《谈生命》内容相对简单,只有个别句子内涵比较深刻,如“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只要借助作者借物喻理的写作手法就可以理解。《那树》和《地下森林断想》是作者对大自然沧桑变化的感悟和思考。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对这个单元进行预习,结合预习题卡完成相关任务,课堂上组织学生先阅读《谈生命》,理解文章的内涵后,对《那树》和《地下森林断想》进行略读,比较轻松地完成阅读理解的任务。
主题阅读比较符合九年级阅读教学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整合单元内容,运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每个单元的文章阅读,还可以根据本单元的内容主题适当为学生添加文意相关的文章,拓展课外知识,巩固阅读技巧,还要根据学生的阅读需要创设更好的阅读环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