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疑方法在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015-02-12 02:26黄福忠
考试周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轨迹定义概念

黄福忠

沐浴新世纪的阳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已成为我市教育界的一道亮丽风景.莆田四中数学科“指导—自主学习”教改模式为我们送来一缕清新的春风,当然,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校情,任何改革模式都不能照搬照套,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我在本校“综合试验班”进行了教改尝试,运用设疑法进行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下面我就设疑方法谈谈做法,与同行共探讨.

1.角度设疑

设疑,应根据学生实际,变换提问的角度,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引入双曲线的概念后,可设计以下问题:

(1)定义中去掉“绝对值”三字,轨迹是什么呢?

(2)定义中的“小于|F■F■|”换成“大于|F■F■|”或“等于|F■F■|”,轨迹又是什么?

(3)定义中的常数为零时,轨迹是否存在?

设疑的角度变了,形式变了,诱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学生在解疑过程中,弄清了概念本质,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2.层次设疑

设疑要有层次性,问题与问题之间要由近及远,环环紧扣,层次递进,逐步解决问题,如在三角函数求最值问题中,设计了一系列问题.

(1)如何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

①y=sinx+cosx;

②y=cos2x+2sinxcosx;

③y=sin■x+2sinxcosx+3cos■x,x∈[0,π/2],

(2)若函数y=2asinx■x-2■asinxcosx+a+b的定义域为x∈[0,π/2],值域为[-5,-1],则a、b的值为多少?

几个层次逐步展开,步步深入,前面的问题都是为后面的问题做铺垫.这样由浅入深设疑,降低了坡度,使学生顺利掌握了方法,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从而达到了“跳一跳,摘得到”的理想境界.

3.趣味设疑

设疑要有趣味性,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有关的问题,创设趣味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

如讲授排列组合时,正值国内足球甲A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部分学生津津乐道,我即时编拟了这样一道题:设甲A第一方阵中的大连万达、上海申花、前卫环岛、山东鲁能四队举行单循环赛,已知大连队已赛3场,上海队已赛2场,前卫队已赛1场,问:山东队赛了几场?此时,同学们兴趣高涨,积极思考,大多数同学给出了正确答案.

4.悬念设疑

设疑可有悬念,悬念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心情迫切,丰富想象,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

如引入复数前,先让学生考虑问题:“已知a+■=1,求a■+■的值”,学生觉得很容易,立即动手解答,得到a■+■=(a+■)■-2=1-2=-1,但对结果产生了困惑,a■+■怎么会小于零呢?此时,教师指出,a+■=1没有实数根,大家学了复数后就理解了,那么复数是怎样的一种数呢?这就诱发了学生的心理悬念,使其兴趣盎然,求知热情油然而生.

5.陷阱设疑

可设置一些“陷阱”,针对学生对某些概念、法则、定理等理解不够全面透彻,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迷惑性问题,使学生尝试错误,引起反思.

如讲定义法求轨迹时,我先让学生考虑:到定点(1,1)的距离与到定直线x+2y=3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为( )

(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 (D)直线

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答案为(C).此时,我指出答案错误,学生均感意外,纷纷问:“为什么?”急切地等待老师解答.我及时指点迷津,学生茅塞顿开.

6.运用电教媒体设疑

电教媒体能为学生模拟逼真的情景,提供足够的感性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如为克服函数奇偶性的定义抽象、难理解的障碍,我制作了相应课件,其主要步骤如下:

(1)通过屏幕显示一系列函数图像,其中有关于y轴对称的,有关于原点对称的,也不具备对称的,让学生观察后选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函数图像;

(2)分别擦去选出的三个函数图像在y轴左侧的部分;

(3)设法恢复刚才擦去的部分,结果发现,具备对称性的,可通过确定对称点的方法恢复图像,不具备对称性的则难以恢复;

(4)总结图像具有对称性的函数解析式所满足的关系及定义域的特征;

(5)形成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并做进一步探讨.这种通过多媒体提供的足够的感性素材,可大大提高学生感性材料积累的速度,及早释疑,实现认识的飞跃.

7.联系新旧知识设疑

教师通过设疑,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使知识点达到系统化、归一化.

如在反正弦函数概念教学时,我通过如下一组问题,由浅入深,以旧引新,搭桥铺路:

(1)什么样的函数有反函数?函数y=x■有反函数吗?为什么?

(2)单调函数y=■必有反函数吗?为什么?

(3)y=sinx,x∈[-2π,2π]有反函数吗?为什么(作y=sinx在[-2π,2π]上的图像;y=sinx,x∈[-■,■]有反函数吗?为什么(让学生得出肯定结论);y=sinx,x∈[■,■]有反函数吗?为什么(让学生得出肯定结论).

至此,适时引出反函数的定义,接着提问:

(4)函数y=f(x)与其反函数y=f■(x)的定义域、值域有何关系?它们的图像之间有何关系(作出反正弦曲线),并指出y=arcsinx中的x是正弦值,arcsinx是一个角,这个角属于区间[-■,■],它的正弦值是x,即sin(arcsinx)=x.

这样步步深入,对反函数的概念,反正弦函数概念的形成与理解就比较深刻了,还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水荡成涟漪,石击行灵光”,适当设疑,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更重要的是它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数学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在适当的时机,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在学习中就能有意识地换位设疑,变被动接受设疑为主动设疑释疑,久而久之,其数学的思维能力必能取得长足发展,数学素质也会得到相应提高.endprint

沐浴新世纪的阳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已成为我市教育界的一道亮丽风景.莆田四中数学科“指导—自主学习”教改模式为我们送来一缕清新的春风,当然,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校情,任何改革模式都不能照搬照套,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我在本校“综合试验班”进行了教改尝试,运用设疑法进行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下面我就设疑方法谈谈做法,与同行共探讨.

1.角度设疑

设疑,应根据学生实际,变换提问的角度,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引入双曲线的概念后,可设计以下问题:

(1)定义中去掉“绝对值”三字,轨迹是什么呢?

(2)定义中的“小于|F■F■|”换成“大于|F■F■|”或“等于|F■F■|”,轨迹又是什么?

(3)定义中的常数为零时,轨迹是否存在?

设疑的角度变了,形式变了,诱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学生在解疑过程中,弄清了概念本质,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2.层次设疑

设疑要有层次性,问题与问题之间要由近及远,环环紧扣,层次递进,逐步解决问题,如在三角函数求最值问题中,设计了一系列问题.

(1)如何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

①y=sinx+cosx;

②y=cos2x+2sinxcosx;

③y=sin■x+2sinxcosx+3cos■x,x∈[0,π/2],

(2)若函数y=2asinx■x-2■asinxcosx+a+b的定义域为x∈[0,π/2],值域为[-5,-1],则a、b的值为多少?

几个层次逐步展开,步步深入,前面的问题都是为后面的问题做铺垫.这样由浅入深设疑,降低了坡度,使学生顺利掌握了方法,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从而达到了“跳一跳,摘得到”的理想境界.

3.趣味设疑

设疑要有趣味性,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有关的问题,创设趣味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

如讲授排列组合时,正值国内足球甲A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部分学生津津乐道,我即时编拟了这样一道题:设甲A第一方阵中的大连万达、上海申花、前卫环岛、山东鲁能四队举行单循环赛,已知大连队已赛3场,上海队已赛2场,前卫队已赛1场,问:山东队赛了几场?此时,同学们兴趣高涨,积极思考,大多数同学给出了正确答案.

4.悬念设疑

设疑可有悬念,悬念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心情迫切,丰富想象,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

如引入复数前,先让学生考虑问题:“已知a+■=1,求a■+■的值”,学生觉得很容易,立即动手解答,得到a■+■=(a+■)■-2=1-2=-1,但对结果产生了困惑,a■+■怎么会小于零呢?此时,教师指出,a+■=1没有实数根,大家学了复数后就理解了,那么复数是怎样的一种数呢?这就诱发了学生的心理悬念,使其兴趣盎然,求知热情油然而生.

5.陷阱设疑

可设置一些“陷阱”,针对学生对某些概念、法则、定理等理解不够全面透彻,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迷惑性问题,使学生尝试错误,引起反思.

如讲定义法求轨迹时,我先让学生考虑:到定点(1,1)的距离与到定直线x+2y=3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为( )

(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 (D)直线

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答案为(C).此时,我指出答案错误,学生均感意外,纷纷问:“为什么?”急切地等待老师解答.我及时指点迷津,学生茅塞顿开.

6.运用电教媒体设疑

电教媒体能为学生模拟逼真的情景,提供足够的感性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如为克服函数奇偶性的定义抽象、难理解的障碍,我制作了相应课件,其主要步骤如下:

(1)通过屏幕显示一系列函数图像,其中有关于y轴对称的,有关于原点对称的,也不具备对称的,让学生观察后选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函数图像;

(2)分别擦去选出的三个函数图像在y轴左侧的部分;

(3)设法恢复刚才擦去的部分,结果发现,具备对称性的,可通过确定对称点的方法恢复图像,不具备对称性的则难以恢复;

(4)总结图像具有对称性的函数解析式所满足的关系及定义域的特征;

(5)形成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并做进一步探讨.这种通过多媒体提供的足够的感性素材,可大大提高学生感性材料积累的速度,及早释疑,实现认识的飞跃.

7.联系新旧知识设疑

教师通过设疑,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使知识点达到系统化、归一化.

如在反正弦函数概念教学时,我通过如下一组问题,由浅入深,以旧引新,搭桥铺路:

(1)什么样的函数有反函数?函数y=x■有反函数吗?为什么?

(2)单调函数y=■必有反函数吗?为什么?

(3)y=sinx,x∈[-2π,2π]有反函数吗?为什么(作y=sinx在[-2π,2π]上的图像;y=sinx,x∈[-■,■]有反函数吗?为什么(让学生得出肯定结论);y=sinx,x∈[■,■]有反函数吗?为什么(让学生得出肯定结论).

至此,适时引出反函数的定义,接着提问:

(4)函数y=f(x)与其反函数y=f■(x)的定义域、值域有何关系?它们的图像之间有何关系(作出反正弦曲线),并指出y=arcsinx中的x是正弦值,arcsinx是一个角,这个角属于区间[-■,■],它的正弦值是x,即sin(arcsinx)=x.

这样步步深入,对反函数的概念,反正弦函数概念的形成与理解就比较深刻了,还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水荡成涟漪,石击行灵光”,适当设疑,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更重要的是它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数学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在适当的时机,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在学习中就能有意识地换位设疑,变被动接受设疑为主动设疑释疑,久而久之,其数学的思维能力必能取得长足发展,数学素质也会得到相应提高.endprint

沐浴新世纪的阳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已成为我市教育界的一道亮丽风景.莆田四中数学科“指导—自主学习”教改模式为我们送来一缕清新的春风,当然,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校情,任何改革模式都不能照搬照套,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我在本校“综合试验班”进行了教改尝试,运用设疑法进行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下面我就设疑方法谈谈做法,与同行共探讨.

1.角度设疑

设疑,应根据学生实际,变换提问的角度,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引入双曲线的概念后,可设计以下问题:

(1)定义中去掉“绝对值”三字,轨迹是什么呢?

(2)定义中的“小于|F■F■|”换成“大于|F■F■|”或“等于|F■F■|”,轨迹又是什么?

(3)定义中的常数为零时,轨迹是否存在?

设疑的角度变了,形式变了,诱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学生在解疑过程中,弄清了概念本质,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2.层次设疑

设疑要有层次性,问题与问题之间要由近及远,环环紧扣,层次递进,逐步解决问题,如在三角函数求最值问题中,设计了一系列问题.

(1)如何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

①y=sinx+cosx;

②y=cos2x+2sinxcosx;

③y=sin■x+2sinxcosx+3cos■x,x∈[0,π/2],

(2)若函数y=2asinx■x-2■asinxcosx+a+b的定义域为x∈[0,π/2],值域为[-5,-1],则a、b的值为多少?

几个层次逐步展开,步步深入,前面的问题都是为后面的问题做铺垫.这样由浅入深设疑,降低了坡度,使学生顺利掌握了方法,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从而达到了“跳一跳,摘得到”的理想境界.

3.趣味设疑

设疑要有趣味性,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有关的问题,创设趣味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

如讲授排列组合时,正值国内足球甲A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部分学生津津乐道,我即时编拟了这样一道题:设甲A第一方阵中的大连万达、上海申花、前卫环岛、山东鲁能四队举行单循环赛,已知大连队已赛3场,上海队已赛2场,前卫队已赛1场,问:山东队赛了几场?此时,同学们兴趣高涨,积极思考,大多数同学给出了正确答案.

4.悬念设疑

设疑可有悬念,悬念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心情迫切,丰富想象,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

如引入复数前,先让学生考虑问题:“已知a+■=1,求a■+■的值”,学生觉得很容易,立即动手解答,得到a■+■=(a+■)■-2=1-2=-1,但对结果产生了困惑,a■+■怎么会小于零呢?此时,教师指出,a+■=1没有实数根,大家学了复数后就理解了,那么复数是怎样的一种数呢?这就诱发了学生的心理悬念,使其兴趣盎然,求知热情油然而生.

5.陷阱设疑

可设置一些“陷阱”,针对学生对某些概念、法则、定理等理解不够全面透彻,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迷惑性问题,使学生尝试错误,引起反思.

如讲定义法求轨迹时,我先让学生考虑:到定点(1,1)的距离与到定直线x+2y=3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为( )

(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 (D)直线

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答案为(C).此时,我指出答案错误,学生均感意外,纷纷问:“为什么?”急切地等待老师解答.我及时指点迷津,学生茅塞顿开.

6.运用电教媒体设疑

电教媒体能为学生模拟逼真的情景,提供足够的感性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如为克服函数奇偶性的定义抽象、难理解的障碍,我制作了相应课件,其主要步骤如下:

(1)通过屏幕显示一系列函数图像,其中有关于y轴对称的,有关于原点对称的,也不具备对称的,让学生观察后选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函数图像;

(2)分别擦去选出的三个函数图像在y轴左侧的部分;

(3)设法恢复刚才擦去的部分,结果发现,具备对称性的,可通过确定对称点的方法恢复图像,不具备对称性的则难以恢复;

(4)总结图像具有对称性的函数解析式所满足的关系及定义域的特征;

(5)形成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并做进一步探讨.这种通过多媒体提供的足够的感性素材,可大大提高学生感性材料积累的速度,及早释疑,实现认识的飞跃.

7.联系新旧知识设疑

教师通过设疑,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使知识点达到系统化、归一化.

如在反正弦函数概念教学时,我通过如下一组问题,由浅入深,以旧引新,搭桥铺路:

(1)什么样的函数有反函数?函数y=x■有反函数吗?为什么?

(2)单调函数y=■必有反函数吗?为什么?

(3)y=sinx,x∈[-2π,2π]有反函数吗?为什么(作y=sinx在[-2π,2π]上的图像;y=sinx,x∈[-■,■]有反函数吗?为什么(让学生得出肯定结论);y=sinx,x∈[■,■]有反函数吗?为什么(让学生得出肯定结论).

至此,适时引出反函数的定义,接着提问:

(4)函数y=f(x)与其反函数y=f■(x)的定义域、值域有何关系?它们的图像之间有何关系(作出反正弦曲线),并指出y=arcsinx中的x是正弦值,arcsinx是一个角,这个角属于区间[-■,■],它的正弦值是x,即sin(arcsinx)=x.

这样步步深入,对反函数的概念,反正弦函数概念的形成与理解就比较深刻了,还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水荡成涟漪,石击行灵光”,适当设疑,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更重要的是它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数学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在适当的时机,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在学习中就能有意识地换位设疑,变被动接受设疑为主动设疑释疑,久而久之,其数学的思维能力必能取得长足发展,数学素质也会得到相应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轨迹定义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轨迹
轨迹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轨迹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进化的轨迹(一)——进化,无尽的适应
成功的定义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