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影
摘 要 多丽丝·莱辛曾在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著作《金色笔记》讲述了女主人公安娜所经历的政治、写作、感情等困境,本文将围绕女主人安娜在精神上从四分五裂的人格到最后实现精神上的整合这一过程,深入分析安娜精神分裂的现象,以及造成安娜精神崩溃的原因,到最后安娜完整人格的回归。本论文通过分析女主人公安娜从迷失人格的分裂到回归自我走向正常生活的这一过程,进一步诠释出人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迷失甚至失去自我的实质,从而引导鼓励人们冲破重重障碍实现新的自我。
关键词 精神分裂 整合 崩溃的原因 角色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1.080
Abstract Doris Lessing won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n 2007, Her book, "The Golden Notebook" tells the heroine Anna experienced political, writing, and other emotional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spiritual mistress Anna from fragmented personality to the final realization of spiritual integration process, in-depth analysis of Anna schizophrenic symptoms, and causes of mental breakdown Anna, Anna finally complete regression of personality.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heroine Anna lost from split personality to return to a normal life of self in the process, further interpretation of the people lose even lose yourself in the essence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o guide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overcome hurdles to achieve new self.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integration; cause of the crash; role
《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主人公安娜·沃尔夫在小说中有着多重的身份,同时担当妻子、情人、母亲和左翼政治代这几个不同的角色,因为无法正确的处理不同角色所带来的矛盾,无法对立统一的看待这些问题,由此引发了一场精神危机。
1 从不同的角色分析安娜人格分裂的现象
在精神分析学中,“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以往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MPD),多重人格具有超过一个(若是2个则称为双重人格)的人格存在,就有如在一个身体里住着好几个灵魂”。DID是一种极端的人格分裂。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个人格都有其各自的思考方式和记忆,互不干扰且稳定发展。分裂出的人格多种多样,每一种人格都会在一定时间段起着主导作用,控制患者的行为,在这段时间内其他人格是没有意识也没有记忆的。分裂出的人格各自独立的,不知道除了自身以外其它人格的存在,这也就出现了“遗失时间”的现象。分离性身份障碍可以是非常严重并且持续很长时间,分离性身份障碍的人可能会经历情绪波动、焦虑、抑郁、失眠、睡眠障碍、“遗失时间”、有自杀倾向等症状。
莱辛在小说开端就提到,“一切都崩溃了”。莱辛所指的不仅是主人公生活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动荡的世界里,还包括她在生活中不同角色扮演的人格分裂现象。
1.1 作为一个女作家
根据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构成。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各行其责,分别代表着人格的某一方面”。在通常情况下,三者是相互协调平衡发展的,从而保证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或者受到破坏,就会造成心理障碍,从而危及人格的发展导致人格的分裂。
在安娜看来,她觉得应该做一个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应该对社会和读者负责。例如,对社会而言,作家应该从客观的角度去描述现实生活,并且应该做一个能够揭露社会现实以及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家,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她认为,创作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也应该为社会服务。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这是安娜在写作上“超我”的体现。但是当安娜的“超我”意识在遇到现实时,她发现她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甚至让她在写作方面失去了信心。
安娜把第一次创作实践看成是虚假的、功利的、不光彩的。这种虚假是指作品违背了她的创作初衷,违背了她作为一个作家的良心,这就是超我的一个表现。大多数人将黑色看作不吉利的、令人压抑的恐惧的色彩,甚至是死亡的象征。安娜把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形容成黑色是因为她觉得殖民侵略是一件让人痛恨的可耻的侵略,其次,安娜想把在非洲时的经历,所见所闻呈献给广大读者,但这次的经历却令她感到沉重压抑。再次,安娜想要揭露残忍的殖民侵略和种族歧视的现象,然而令她羞愧的是她只是将其描述成了一个通俗的、迎合大众的爱情故事。为它穿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尽管这部作品让她名利双收,不仅让她一举成名,而且作品带来的收益也足够她和简纳特生活,但是她并不满足于此,事实上从那以后,她患上了写作障碍。
1.2 作为一个女人
根据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自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自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自我是人类最原始的冲动”。
这种原始的冲动主要体现在性欲方面。自我的目的就是愉快、满足的生活,支配本我的唯乐原则。自我的行为是与人的本能相一致。当面临爱情时,人的原始欲望得不到满足,说明“超我”在控制着“自我”最原始的行为但是又处于不平衡的情况下,这样就容易造成人精神上的失望和焦虑。
“作为母亲和情人,安娜扮演着“家庭天使”的角色,努力实现的正是上帝所宣扬的利他性的爱”。安娜作为一位母亲,她是伟大的。作为一个女人,她是敏感的、易于陷入爱情的。她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女性作家和政治积极分子,还是一位积极追求独立崇尚自由的女性。“安娜从现实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对多种道德源的不同程度及不同组合性的继承与吸纳,形成了多重性的自我”。她把自己标榜为自由女性,过着像男人一样自由的生活,有着自己的工作和收入,可以接触很多人,但却不能和男人使用同样的语言,无法在真正意义上等同于男人。安娜想成为取悦于情人的温驯女性,情人迈克尔的出现让她完全变成了一个充满利他性的爱的妻子,她有意识地扮演着他为之安排的角色,她愿意为他放弃写作,愿意为他生孩子,梦想有一天能够跟他步入婚姻的殿堂。然而,矛盾还是出现了,迈克尔否认了她的各种社会角色,安娜的分裂也由此开始。
安娜想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母亲,对于简纳特,她也是一种矛盾的爱,她一方面极其痛恨她的存在,因为她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到她想做的事上,但同时又爱她,生活中又以她为核心。这些不同的矛盾在她内心叫嚣着,他们它们代表着自我分裂:一个想要抛开一切束缚,去实现自由的梦想;一个满怀对孩子和情人的牵挂。
1.3 作为一个政治积极分子
安娜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她孜孜不倦的探索着新世界,善于反思善于观察。安娜对共产党所宣扬的自由平等的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向往,并且积极投身社会事业,怀着美好的憧憬和无比坚定的信仰加入了英国共产党。安娜把时刻都在准备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当她加入共产党后,在投身共产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却发现,党并没有组织她们去做有实际意义的事,“自由女性”不断地受到打击,她们所向往的共产主义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对于投身于政治活动的安娜来说,在经受一系列的打击之后,安娜的热情被消耗殆尽,她最后退出了共产党。现实总是无法达到理想的高度,安娜想通过政治去实现自由的梦想最终也破灭了。
2 导致安娜精神分裂的原因
“安娜的精神分裂和其身处的社会环境, 经历的情感困境以及她的多重身份是分不开的,她的分裂状态反映了她自身内在需求与传统文化及价值观念之间产生了差异”。
2.1 社会环境导致自我分裂
在《金色笔记》中,莱辛探讨了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和严酷的社会环境。20世纪初,二战的爆发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精神和信仰。20世纪中期,“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南非种族隔离、美国的麦卡锡主义、女权主义运动、前苏联领袖斯大林执政时的大清洗、朝鲜战争、布拉格事件、英法为争夺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的侵略、军备竞赛,氢弹实验等等都使世界处于更加混乱的状态之中”。二战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法国和英国的实力受到严重的削弱,昔日的繁荣不再,美苏两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涨,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和对立加剧。在世界格局变化莫测的同时,英国自身在政治方面也不断改良。两次世界大战给英国以及全世界的人们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莱辛曾在自传中这样描述战争所带来的痛苦:“我每夜都会做很长的悲伤的梦,梦里满是战争的恐惧,流亡和失去的家园。”莱辛的《金色笔记》创作于1962年,故事背景置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国伦敦,就是在一切都正在崩溃的背景下展开的。
2.2 多重身份导致自我分裂
在《金色笔记》中,安娜同时作为母亲、情人、作家、政治积极分子多重身份。安娜在极力扮演家庭主妇的角色同时,她意识中的浪漫主义人生观也在一点点地凝聚起来,她想在广阔的世界里突显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实现人生的价值,因此就造成了作为母亲这一角色的矛盾,她想全身心投入到她想做的事业中,想凭借一己之力为社会做贡献,然而又迫于照顾孩子无法抽身,才有了她对自己女儿又爱又恨。
在男权社会里,安娜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凭借自身能力抚养女儿简纳特,生活平静且富足。情感上,她不拒绝与男人往来,但也不与男人建立各种强烈的依附关系,总是保持着一种来去自由、无所留恋的姿态。生活中,她有权参与各种交际场合,也与不同男人发生着浪漫或乏味的性关系。安娜表面上对婚姻和感情都不以为然,但在内心深处却渴望能有一个稳定和谐的婚姻和家庭。尽管安娜把自己作为“自由女性”,但事实上在处理生存中的实际问题时却处处受阻,安娜一直在追寻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努力投身于社会事业,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但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况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安娜政治理想的破灭,以及无法与男性等同,这是安娜不自由的体现。身处在经济物质水平发达的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深深地影响着安娜,这主要体现在其《战争边缘》所引发的商业性贸易过程中。其实安娜最初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就是一个迎合社会迎合大众的过程,这种迎合倾向造就了《战争边缘》这部深受制片商喜爱的畅销书。她再次重读这部作品时,她认为这部作品违背了自己的写作初衷,也违背了她在写作上的“超我”意识。这些存在的现实情况都与安娜理想状态发生冲突,所以造成了她精神上不可避免的分裂。安娜是一名理性的作家,但在小说中揭露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当理性与不可避免的非理性发生碰撞时,她就深陷矛盾无法自拔,她的文学梦就破碎了,理性随之崩溃了,人格分裂了。
(下转第178页)(上接第160页)
3 实现自我整合
镜像效应(mirror effect 或 image effect),其含义是:“在自我意识心理学中,人们把由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犹如一面镜子能照出自己的形象,并由此而形成自我概念的印象,这种现象称之为镜象效应”。这一效应来源于法国心理学家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在这部小说中,安娜实现自我的回归离不开其他人的帮助,她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对自己不断的反思与自救。汤姆和索尔是安娜实现自我整合的重要因素。汤姆是莫莉和理查德的儿子,他是帮助安娜实现精神上救赎的一个重要的人物。汤姆过于成熟的行为和交流让安娜觉得恐惧,她觉得他就像一位久经世故的老人能够洞悉她内心的世界,就好像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安娜精神的分裂。汤姆深受安娜和莫莉的影响,甚至成了安娜的另一个灵魂。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下,汤姆的心理是不可能健全发展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汤姆后来企图自杀是安娜想要自杀的一个投影。安娜也想过自杀,但是她想通过四本笔记来整理她混乱的世界,从而战胜它。汤姆的自杀减轻了安娜自杀的念想并促使安娜去寻求精神上的整合。
索尔·格林的介入使安娜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改变,是他最后走进安娜的生活并帮助安娜走出崩溃状态。 索尔与安娜具有某些程度的相似性,他们就像是彼此的一面镜子,都面临着精神的混乱。随着彼此交往的深入,他们渐渐放下彼此间的仇恨,在真诚和理解的基础上,他们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和放松。她们相互在对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尝试着不同人格关系的组合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最终领悟到她们都是孤独的,真正的快乐来源于男女两性的融合,而不是根本的对立。由于索尔与安娜的相似之处,索尔也是另一个安娜,所以安娜也是通过自己得以精神痊愈,走向自我整合走出了精神崩溃。
4 结束语
通过对导致主人公安娜精神分裂的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等的分析,我们看到分裂是贯穿整部小说的主题,刻画了一个从精神上四分五裂到最后实现自我整合的女主人公,指出她正经历着写作障碍、政治无果、情感混乱等的挫败,从而造成精神崩溃,但她在精神崩溃后并未放弃希望,而是积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帮助重新获得精神的完整。在经历了生活中各方面的困惑与迷惘之后,在顽强的挣扎之后,安娜从更深层次领悟了人生。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始终要坚持自由的梦想,坚持承担自己的责任,坚持不懈的为推动社会和世界的进步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陈才宇,刘新民,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2] 多丽丝·莱辛.影中漫步.朱风余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莱辛.金色笔记[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4] 刘雪岚.分裂与整合——试论<金色笔记>的主题与结构.当代外国文学,1998(2).
[5] 朱振武,张秀丽.多丽丝·莱辛:否定中前行[J].当代外国文学,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