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情境,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性

2015-01-19 16:13游建辉
考试周刊 2014年95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情境有效性

游建辉

摘 要: 教师通过创设符合教学需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有效提高高中政治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 问题情境 高中政治课堂 有效性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强调“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据此,高中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目标创设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特点、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的各种课堂学习情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境学习理论。其实,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已进行了此教学实践,孔子兴办私塾,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周游列国,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取得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情境教学的重要类型之一的问题情境教学,教师通过创设符合教学需要、课堂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笔者结合教学体会,就如何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效率进行了思考。

一、问题情境的分类

(一)实用式问题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主动获取与内化与新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原本具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会对学生新知识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授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包含着疑难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认知需要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思维处于活化状态,然后因势利导地指导学生追根寻源,进行思考、探求”。例如,在讲解高一必修一经济生活《多彩的消费》时,我先对班上的学生进行调查,然后设计实用性问题:这个月家庭月收入有多少?从哪里得来?支出是多少?都用到哪里去了?让这些平时在家里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每个月的收入和支出。以此导课,既自然又引起学生对消费的重视。课后许多学生都说“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自己一个月居然花那么多钱,而且这些钱大多用到买零食上。最终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对他们的生活是真正有用的,使之终身受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后,我播放一段央视财经频道播出过的有关消费、理财知识的视频,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教学实践证明,创设造成学生认知冲突的实用性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行为,步步为营,扎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探究式问题情境

教师应该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实际,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找准与社会实际与学生思想实际的契合点,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彼此关联、循序渐进的探究性问题,通过连续提问,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深入与延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在讲解高一经济生活《股票债券和保险》这一节课中,就创设了自己中了百万奖金的情境,让学生分组探讨,如何将这笔奖金进行投资才能获得最大回报,学生很快就融入课堂,帮助老师设置了几种投资方式,将课本的知识和自己探究的结果相结合,整堂课轻松活泼,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有效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三)辐射式问题情境

在考试复习,尤其是高考总复习中,教师针对时间短、任务重、知识点多的现实,要善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体系,借助某一问题或现象,创设辐射式问题情境,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不同侧面发现,寻找与此中心有密切联系的尽可能多的知识点,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思维的广度,侧重培养学生新问题情境下的知识重组、创建与整合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要找准复习的切入点。复习的切入点找好了,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有效复习,从而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在复习“联系的观点”时,不妨把党和政府关注“三农”问题作为复习的情境,设问:“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关注‘三农问题?”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进行知识辐射,建立知识点、知识串、知识块,形成相互交织的立体网络体系,学生从中掌握串联知识的技巧,提高解决类似问题的迁移能力。学生就会认识到,“三农”问题的解决,不仅影响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还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益、市场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农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这样做的结果,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提高了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构建问题情境的“三贴近”原则及教学实例

(一)“三贴近”原则

1.贴近生活

新课程理含提倡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生活性原则就是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坚持以生活为中心,把问题情境的创设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生活出发,最后回归于生活,日常生活中包含丰富的学科知识,在教学中创设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消除他们对学科知识的陌生感,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符合学以致用的原则。

新课程教学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教学内容已经走向自然、生活、社会、人自身的回归,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教学的生活化。因此,创设问题情境要根据课程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或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探讨,培养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关注周边生活的习惯。

2.贴近学生

新课程理念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主体性原则,即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起组织、引导、促进和合作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要把学生放在特定的情境中感悟问题、确认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并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最后形成问题解决的结果。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具有相对的独立选择的权利,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人格,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并内化为信念。

贴近学生原则要求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实现角色的转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方法上,改变“单向灌输”,以学生为本,构建合作、探讨、互教的新型课堂,突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贴近实际

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实践性,它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种实践性特别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积极活动和亲身体验,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的主体性。教师要通过学生身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例创设问题情境,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各种实践形式中得到体验和感悟,并反思自己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实践把内化的信念外化为行为,实现知行统一,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实例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那些充满乡土风情的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其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感悟是最好的教学材料,拉近了学生与书本知识的距离,让学生在充满亲切感的氛围中学习学习知识,有效激发学生关心家乡的发展,热爱家乡的情感,实现思想政治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例如在教学《文化生活》“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框时,我设计了一个“三贴近”的乡土素材:

新课导入:视频家乡漳州方言“魅力漳州”(对学生来说闽南语歌曲耳熟能详,朗朗上口,歌词内容充满浓郁的漳州地方特色,学生倍感亲切),歌中唱到了许多地方的传统文化内容,学生联系生活,讲讲我们所知道的家乡漳州传统文化吗?(引出什么是传统文化和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在教学传统文化的四个表现形式,我分别从漳州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相关材料分别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一:漳州传统习俗。图片:捣年糕、打卤面、敬拜“天公”的习俗。说一说:漳州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并思考传统习俗对漳州人们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传统习俗在传统文化中居什么地位?(由此让学生了解传统习俗对生活的影响及在传统文化中所居的地位)

问题情境二:漳州传统建筑欣赏。图片: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南靖“四菜一汤”楼群,华安土楼王“二谊楼”,漳州香港路、台湾路“明清古建筑骑楼”,等等,学生对这些建筑风格很熟悉,很亲切。看图说一说我们漳州的传统建筑在结构体系、艺术造型、艺术装饰等方面有哪些特点?传统建筑在传统文化中居什么地位?(了解传统建筑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问题情境三:漳州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

举例子:漳州有哪些传统文艺?这些传统文艺在漳州老百姓的生活发挥什么作用?(漳州布袋木偶戏、南音、芗剧、当中感受传统文艺的作用和地位)

问题情境四:漳州传统思想。学生先了解理学大师朱熹,漳州人多称“朱文公”。朱熹在漳州曾做过知府,所以在漳州有很多他的遗迹和故事。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朱熹的思想对今天的漳州人影响很大。

1.传统思想包括哪些内容?在传统文化中居什么地位?

2.朱熹的理学给漳州社会发展带来哪些深远影响?

教师总结:

1.从漳州传统建筑在今天的运用到传统思想对漳州人的影响,你能感受到传统文化还具有哪些特征?(在讨论交流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变迁,领悟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

2.漳州传统婚俗对今日漳州婚俗有哪些影响?从中可见传统文化对今天社会的影响有什么特点?

3.我们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学生感悟到传统文化的双重性作用,应辩证对待传统文化,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本节课学生在了解家乡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感受了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效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三、有效实施问题情境教学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在创设或与学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和进行问题探究与解决的过程中,教师要建立师生间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再以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向学生讲解,而是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形成积极民主的课堂氛围。师生完全处于平等地位,敞开思想,民主讨论,推动师生心理互动、情感交流、思维碰撞,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向教师提问、假设和陈述,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这种师生交往状态下,学生的智力在对话中受到挑战,激情在交流中碰撞触发,成功的喜悦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到体验和积累。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深思和质疑是互为因果关系,唯有深思才能提出问题,唯有质疑才能把思维引向深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设置教学障碍,“使熟悉的东西陌生化,使教材内容与日常观念或科学概念发生矛盾”等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散学生思维,诱发灵感。同时,学生仅有敢问的胆略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了解学生提问的思维方法,使学生了解提问的种类和基本要求,知道如何提出问题,形成和掌握提问的技巧,推动学生分析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善于使用各种情境资源

新的思想品德教材在呈现某一知识点时,选用事例等话题为切入点,创设解决问题的各种问题情境,通过设计探究园等环节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强化记忆,以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重视利用教材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所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充分挖掘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同时,思想品德教材中是相对固定的,与社会实际存在时间差,它提供的问题情境会因为学生、时间和地点等条件的变化,使其远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主动地创设新的更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并借助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的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实现问题情境资源使用的优化。

(四)处理好问题情境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过程要严格围绕“教案”展开,包括教师预先设计的问题与回答也是如此,这种“约定式”的问题设计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课堂教学的过程性变化,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事实上,教学过程中的很多情况和因素是无法事先“设定”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无法想象到的新情况。新课程理念下的问题情境设计应该是动态和生成性的、开放的、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为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发展需要服务的,应围绕学生、学情进行调整和改变。从这个角度说,教师要着力提高教学应变能力,以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自如地使用、改造和乃至创新问题情境。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情境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贯彻生活教育理念,全面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育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注重评价,关注主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