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聋哑生双耳失聪,而发音器官一般完好,却不会正确说话。培养和发展聋儿的语言能力,是聋教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全日制聋校新编教材加大了低年级语言训练的力度。如何上好语训课?如何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呢?本人的教学体会是,上好语言训练课,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营造说话氛围,从而使聋生可以更早、更快地正确发音。
一、上好语训课,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耳聋学生学习语言和进行语言实践的主要场所,语训课更是形成和发展耳聋学生语言的关键学科。低年级语训教材的内容相当丰富,汇集了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自然常识、生活常识和文明礼貌。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发音、听(看)话、说话的训练,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
汉语拼音教学是学好语言的关键,为此,要在教会聋生发音方法和指导发音部位上狠下功夫,要不厌其烦地给学生正音,鼓励他们大声发音,为学说话打下扎实的基础。
低年级学生好动。根据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本人运用各种方法灵活地教学。一是避免用教语文的方法来上语训课,防止以读代说,以读代训。二是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把学生带出课堂边看边教学。如教二年级语训“春天来了”这一课时,带学生到室外,沿河边去欣赏大自然美丽的景色,边看边教,边看边学,随时训练句子:“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春天来了,花儿开了”等等。这样,句子的意思学生自然明白了,教师无需多讲。同时还可以把看到的内容进行扩展,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三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所见所闻的人与事。
低年级语训教材中还有大量对话练习,这些对话的内容都是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训练的时候,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让聋生身临其境进行对话,要鼓励学生在对话时,先认真听或看,之后大声说话,以便真正达到语训的目的。
二、创设语言环境,营造语言交往的氛围
听力健全儿童一出生就大千世界各种美妙动听的、千其百怪的声音包围了,他们随时都聆听各种声音,以至一周岁左右就会呀呀学语,三四岁的儿童词汇已相当丰富了。处于无声世界的儿童,他们往往要到七八岁才入学,刚刚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说“爸爸、妈妈、一二三四”。……然而这也仅仅是课堂上的40分钟。与听力健全儿童相比,他们语言发展的速度太慢了,致使绝大多数的聋校毕业生的语言水平不高,不能适应他们生活、工作及进一步完善自我的需要。
因此,在特殊教育的过程中,有必要给刚入学的聋童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从听(看)话入手,从学说最基本的词语开始,进行听(看)说强化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点名。才入学的聋童彼此不认识,在各自的胸前别上姓名卡片,每天上课时,老师出示相应的卡片点名,要求被点到学生站起来响亮地答“到!”很快地他们就熟悉了各人的姓名。以后即使不出示卡片,看着老师的口形,他们也知道老师叫谁。这是最初的听(看)话训练。以后在频繁在教学活动中,只要老师坚持口语教学,学生的看话能力会逐步地提高的。
二是卡片式教学。才入学的聋童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世界万物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他们在日常活中会接触到各种事物,但他们只有感知,并不知道这些事物的名称。从事低年级数学的教师要当有心人,把常见的各种事物的名称写在小卡片,随时把词语同有关事物对应起来教聋童认读,使他们尽快地把词语与实物相对应,在头脑里形成词语的概念。教师还应经常带他们出去走走看看,开阔他们的视野,随身带一块小黑板,随手把学生想知道的事或物写在小黑板上教他们说,让聋童中浏览中学生知识,激发他们求知欲。
三是在生活中坚持“说话”。聋哑学生远离父母寄宿在校,学校配有生活老师(阿姨),负责管理、指导聋生课后的学习、生活,因此他们肩负着既当老师(阿姨)又当父母的双重任务。听力健全儿童放学后回到家里与父母说个没完,他们的语言水平就在“说”中迅速提高。聋生走出课堂,同学间以互相打手势的形式交流,他们在“说”就此中断,仅依靠课堂上的说是远远不够的。此时,生活老师(阿姨)就挑起当父母的重任,要在管理、指导聋生学习、生活的同时要跟他们“说”个没完。当然这里的说一定要用口语,避免以手势代替说话。让聋生在说中学习语言、巩固语言、发展语言。要从小训练他们使用规范的语言,训练他们把话说通顺、说完整,要把语言训练贯穿于始终。
培养和发展耳聋学生的语言能力是社会生活的需要,更是培养聋生成为面向21世纪的合格的社会公民的需要,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为耳聋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它不光是语文老师的任务,也是全体从事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