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兵
【摘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师生达到心灵的沟通,对老师、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与工作、学习上的进步。
【关键词】和谐;营造;学习兴趣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他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中这样说道:“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师应该使学生乐于接受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所教的内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老师就要努力创建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因为课堂教学情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①陶冶功能。②发展功能。③激励功能。④约束功能。而要做到以上几点,关键在于执教者要在其执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一、什么是和谐的学习氛围
“和谐”用在教学方面,应该是指师生之间的一种平等,尊敬和尊重的关系。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无疑是严厉的、不苟言笑的。而在现在的教改过程中,人们又过分地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造成了一种使学生对老师抱着漫不经心的态度的尴尬局面。无论是前一种,还是后一种,对教学工作来说,都会产生阻碍作用。如果能在师生中间建立起一种较为合理的关系,这对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老师执教能力的提高,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的过程中,怎样的师生学习氛围才是和谐的呢?
1.和谐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相互间的充分交流
很多人认为,师生交流的过程主要在课堂之上。其实,在课间,也是很重要的。老师与学生能以朋友的身份轻松地交流一下上课的感受,例如,学生可以从听课的效果,对老师上课的看法入手,老师从自我反思、小结入手;同时,老师如果在此时对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提醒的学生提出诚恳的意见,他们是很乐于接受的。这无疑对师生双方的共同进步都有很大的帮助。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就处处有语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生活带近课堂,让小课堂变成大社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领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促进师生教与学的联动与和谐。
2.和谐是师生在求知过程中灵感的撞击
教学中,老师应该作为学生学习知识、认识问题的“催化剂”,能够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老师讲课,不是简单的执行备课时预定的教学计划,而是根据具体的情况,以自己对执教内容的感受,来撞击学生的情感世界,达到共鸣。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在于随机应变。”在学习《荆轲刺秦王》时,学生对于荆轲刺秦王这一行为的看法有诸多观点,有的学生认为,他是一个超级大傻冒,也有学生认为,荆轲是一个具有大侠胆识,又浑身充满正义感的英雄,还有学生认为,他的这一行为只是个人英雄主义,是改变不了历史潮流的……学生对此争论不休。如果此时我按照教学计划上课,他们肯定不服,也起不到学习效果,我终止了他们的争辩,让他们双方按照各自的观点有序的陈述理由,在关键的地方我再加以引导,最后进行总结,得到了学生都认同的结果:荆轲是一个豪侠,是一个傲视人生,战胜胆怯的一名英勇战士,他的勇气虽然改变不了历史的现实,但这股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励着后人,也是这种精神让许多弱势群体战胜了胆怯,恢复了面对生活的勇气。所以和谐的课堂教师对学生意见的尊重,即使他们的观点有错误,也有合理的去分析,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最终达成共识。
3.和谐是老师对学生合理的期望
老师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活动的主要指导者,也是学生行为表现的主要评审人。学生对自己评价,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老师对待他的态度。老师只有对班上的学生有一个合理的期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创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要求,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恐惧。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
二、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1.能够使学生容易认同老师
如果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了一个老师,那么,就很容易认同他所讲的内容。学生在适应了一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后,对另外一位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是能轻易的地适应。在一定的程度上,还可能存在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师生能够努力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促进师生相互认同的最佳途径。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据调查表明,学生往往是首先认同老师,才会自愿的地认同其所讲的知识——尽管知识在客观上是无差别的。
2.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人这样说过:“从教一堂课来说,课伊始,教师爱生,激情满怀,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情感因素;课文中,教师要进入角色,鼓舞,激励学生,唤起学生惊奇、追求、向往等情感体验;课将终,师生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回味,满意,轻松,自强不息,拓宽展望等情绪,来一个‘余音绕梁,三月不绝的效果。”只要学生“乐之”,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和谐的学习氛围,也是师生共同进步的最佳途径
作为一个能够适应现在社会的老师,不能只做一个只知道“流泪”来照亮别人的蜡烛,而是不断涌出的鲜活的泉水。这水怎样才能“活”起来,关键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抱有一种与学生相互学习的态度。教师教学的过程,不仅是教师教学生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在学习新课之前,师生共同搜集资料、信息,在课堂上共同交流,可以使师生双方的知识面都得到扩大。
三、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的途径
1.建立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的基础上面的
在这里,特别强调地是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上。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应该专心的听,鼓励他大胆的说出来,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发现学生话语中的精彩部分、并能指出来加以表扬。
2.老师要懂得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不论在上课时,还是在下课后,用一个亲昵的手势来表达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只用一个严肃的眼神来提醒上课时正在捣乱的“调皮蛋”。课堂上,老师是他们在攀登知识山峰时的向导和同路人,下课后,老师是他们的亲密的朋友。
3.课堂教学要灵活多变
有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喜欢设计好话题,让课堂教学在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走下去,我认为这样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预先设定固定模式,可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临场体验,鼓励师生即兴发挥,超越预先制定的要求。比如在语文必修一的一些课程中,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些课程我让学生讨论为主,横向比较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家他们的作品。这样,既能使学生对当时时代背景有比较宏观的整体的认识,也有助于加深他们对作品内涵、作者情感的体会和理解。而通过比较,作家们的个性与人格魅力亦能得到更清晰的展现,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意蕴。
总之,平等、合作、流畅、丰富,是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美的主旋律。我们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好,但是,如果我们不仅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还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的追求,一定能逐步地做得更好,身心陶醉于其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师生达到心灵的沟通,对老师、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与工作、学习上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英)戴.冯塔纳:《教师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刘良慧、张先华著:《教育观念的革命》,重庆大学出版社
[3]杜萍编著:《课堂管理的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