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铁兵
【摘 要】本文从当前我国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创新教学策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为体育教学的改革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创新教学策略;初中体育教学;应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带动下,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倡主动参与和探究发现,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希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初中体育教师而言,如何将创新理念融入教学工作,促进体育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工作呈现出了新的更加鲜明的特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认,目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学方法单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许多体育教师仍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教学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导致许多学生对于体育课失去兴趣。
(2)体育设施不足:在许多初中学校,都存在着体育专项资金断区,教学设施不足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部分学校的体育设施本就不足,而且存在着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设施的损坏严重,无法及时更新,学生在体育课上缺乏足够的器材,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从自身的外在形象以及升学率考虑,一般都将文化知识放在首要的位置,对于体育教学不够重视,即使目前素质教育得到了不断深化,这种观念也不是短期内可以转变的。而对于学生而言,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得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体育运动,加上体育在中考中几乎不占比例,因此,也没有重视体育锻炼,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二、创新教学策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应该充分重视起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初中体育教学进行改进和创新。
1.创新思想观念
创新思想观念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首先,学校领导应该充分重视,加大体育资金投入;其次,体育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认真负责,对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进行贯彻落实,对学生进行引导;然后,要加强对于学生的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到学好体育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还可以通过体育活动,体现出个人的精神面貌和优良品质,从而充分重视起来,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体育锻炼中。
2.创新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对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将传统以竞技体育为核心的教学向灵活机动的经验教学方面进行转移,使得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适当增加教学内容的强度和深度。同时,教学的内容必须突出终身性、实用性、娱乐性和健身性的特点,通过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3.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的方式,多提问,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得学生养成在勤于思考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创新教学氛围。教师应该为學生创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精神,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然后,创新实践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实践活动进行创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和思考,通过切身的操作、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创新师生关系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的知识讲解活动,学生只是单方面被动地接受,这样会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相应的距离感,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学的效率,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体育教学的创新。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从培养学生独立性的角度出发,使得学生鲜明的个性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对学生的独立个性和创新精神进行培养,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应用创新教学策略,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不断提升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岳安生.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0(04)
[2]唐文忠,徐向鸣.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J].运动,2010(06)
[3] 郑素娟.基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讨[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0(07)
[4] 梁玉军.浅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 成才之路.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