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怎样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015-01-13 02:20:41李壮华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6期
关键词:培养能力发散思维

李壮华

【摘要】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以集中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课本上的题目和材料的呈现过程大都循着一个模式,学生习惯于按照书上写的与教师教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符合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但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然是不够的。而发散思维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量多做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

【关键词】训练学生 选择例题 发散思维 培养能力 鼓励独创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212-02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诱导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对题中的条件、问题、情节作各种扩缩、顺逆、对比或叙述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在各种变化了的情境中,从各种不同角度认识数量关系。如,有一项工程,由甲单独做需要15小时,乙单独做需要18小时,丙单独做需要20小时。如果三个人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解答后,要求学生再提出几个问题并解答,学生可能提出如下一些问题:1、甲单独做,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乙呢?丙呢?2、甲、乙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做完?乙、丙合做呢? 3、甲单独先做了3小时,剩下的由乙、丙做,还要几小时做完?4、甲、乙先合做2小时,再由丙单独做8小时,能不能做完?

通过这种训练不仅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工程问题的结构和解法,还可预防思维定势,同时也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师妥善于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

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要及时予以肯定和热情表扬,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渐渐生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就会能动地做出"还有另解吗?""试试看,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的求异思考。例如四年级有一道应用题:小刚和小强同时从甲地到乙地,小刚每分钟行100米,小强每分钟行90米,20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很多学生是这样做的:100×20=2000米 90×20=1800米 2000-1800=200米 ,我问学生:"还有另解吗?"有个同学说:"我是这样解,100-90=10米 10×20=200米" 事实证明,也只有在这种心理倾向驱使下,那些相关的基础知识、解题经验才会处于特别活跃的状态,也才可能对题中数量做出各种不同形式的重组,逐步形成发散思维能力。四年级下册教材里的简便计算有这样一道题:用简便方法计算88×125 多数学生是这样做的:

88×125=(80+8)×125=80×125+8×125=10000+1000=11000。我问学生:"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有一个学生很快站起来回答:"88×125=11×(8×125)=11×1000=11000。"刚回答完,这时全班同学马上给予热烈的掌声。掌声过后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是这样的:88×125=88×(1000÷8)=88×1000÷8=11000。"这时班上再一次暴发出更热烈的掌声!

三、在鼓励独创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这是思维独创性的表现。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与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如解答"某服装厂生产一批儿童服装,原计划每天生产600件,7天完成任务,实际只用6天就全部完成了。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儿童服装?"一题时,照常规解法,先求出总任务有多少件,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然后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列式为600X7÷6-600=100(件)。

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只须600÷6就行了"。他理由是:"这一天的任务要在6天内完成所以要多做100件。"从他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的思路是跳跃的,省略了许多分析的步骤。他是这样想的:7天任务6天完成,时间提前了1天,自然这一 天的任务(600件)也必须分配在6天内完成,所以,同样得600÷6=100,就是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做的件数了。

毫无疑问,这种独创性应该给予鼓励。独创往往蕴含于求异与发散之中,经常诱导学生思维发散,才有可能出现超出常规的独創;反之,独创性又丰富了发散思维,促使思维不断地向横向与纵向发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与认识水平和数学学科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活动只有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才能进行,但是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对他们来说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的发展最终要通过他们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无论是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是数学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从根本上来讲都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获得的。由此表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教学任务都不能由教师强加于学生去完成,只能由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去实现。

猜你喜欢
培养能力发散思维
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浅谈探究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探微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个性化与多元化
在小学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试论情感调动与中学散文教学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01:59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50:41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首席财务官(2016年9期)2016-11-07 17:32:58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