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摘要】古诗词流承千年,可离学生的距离遥远,遣词用句也有所不同,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往往不够到位,作为教师就得去适度拓展。巧妙拓展,要拓在诗词必要处;拓在理解难点处;拓在感情升华处,才能让学生在丰富的拓展中实践语言,开拓视野,发展能力,才能使“拓展”与文本学习“相融无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拓展 课堂 巧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20-01
古诗词短小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可是毕竟离学生的距离遥远,遣词用句也有所不同,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往往不够到位,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融入境界中去,体会诗人那别样的情感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巧妙拓展,只有巧妙拓展,才能降低难度,体现深度,才能让孩子一步步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今到古,由近到远,走近文本,理解掌握。
现在我们的课堂很喜欢拓展,补充资料,空白处想象,一节课下来,容量很大,内容很多,看上去课堂很充实,为拓展而拓展,这样拓展有效吗?答案是否定的,只有善于从古诗文文本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拓展点,通过适度的课内外拓展,巧妙地突破古诗文教学难读、难解的瓶颈,才能让学生轻松有效地学好古诗词,最终达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拓展。
一、巧妙拓展,拓在诗词必要处
如在执教《清平乐村居》时,我就出示小资料:清平乐,词牌名。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我们常见的词牌名有浣溪沙、清平乐、采桑子,就像我们现在唱歌的曲谱。清平乐,是词牌名,那么“村居”呢?——是这首词的真正的题目。所以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或者用间隔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中间要停一下。学生初识词牌名,那么对词牌名的了解就非常必要,因此我在课堂上就进行了拓展。
再如执教《清平乐村居》时,对辛弃疾的背景资料的拓展,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复失地,渴望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为抗金而不懈努力。42岁时遭受投降派的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壮志难酬、报国无路是悲愤的,但他仍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业。只有对他当时的生活状况的拓展,心路历程的剖析,才能让学生明白那么普普通通的农家田园生活对当时的辛弃疾来说,是那么美好,是那么难能可贵,因此在对比中才会深切地体会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宁静优美的村寨,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画卷才会让诗人如此陶醉,这样的拓展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不断的对比中理解了诗意,感悟了诗情。
二、巧妙拓展,拓在理解难点处
执教《清平乐村居》时,在理解“相媚好”一词上,学生能根据注释理解“相媚好”的意思就是“逗趣取乐,相亲相爱”,但学生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字义的理解,并没有融入文本。因此我又进行了一个拓展。我根据诗义拓展了一组对话。
1、为什么老两口让你们觉得很美,美在何处——(老爷爷、老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但他们还互相逗趣、说笑,就像年轻人一样),用书上词说——相媚好。好一个相媚好,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相亲相爱的,亲密无间。
2、你看,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心里那个美哟,你瞧,老两口几杯酒下了肚,话就多了起来,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着胡子笑着说:老伴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老头子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屏幕出示)。
3、也许翁媪坐在一起,什么也没说,你看着我,我望着你,不管怎么样,他们老两口给我们的感觉真是___________。
(恩恩爱爱、亲密无间、幸福美满、甜蜜和谐……)用词里的一个词来说就是___________ 板书:相媚好
4、是啊,一辈子相知相守,这是人生的一大幸运呀!有一首歌不是这样唱吗?“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在教学中先理解词义,再创设情景,说话表演,再连接歌词,学生就一步步理解文本,从心中真正明白了含义,明白诗人为什么那么向往这样简单的田园生活。
三、巧妙拓展,拓在感情升华处
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这首诗的诗眼就是“喜欲狂”,如何体会杜甫当时那份独特的心境呢?我就一步步地巧妙拓展,我先拓展他“喜欲狂”的原因。为什么他听到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会喜欲狂呢?这里有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请看(出示安史之乱配《二泉映月》):“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战争中,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北方经济受到了很大的破坏。“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奴、郑等州,房屋当尽,人悉以纸为衣”,出现了千里萧条,人烟断绝的惨景。诗人携家带子随逃难的人群流落到四川梓州,曾被乱军所虏,历经艰难与生离死别。最小的儿子活活饿死。
1、你知道了什么呢?(安史之乱让人民流离失所、安史之乱使国家陷入困境,安史之乱使杜甫有家难回)师:是呀,安史之乱不但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还使杜甫一家尝尽了有家难回、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如今战乱已经平息,怎能不令诗人喜欲狂呢?
2、再拓展杜甫在安史之乱的七年当中,写下了许多诗篇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其中的一篇就是——出示: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Zan)。
3、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可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你们说,他流的是什么样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如果说春望中杜甫流的是痛苦的泪,那么现在战乱平息,(出示:初闻涕泪满衣裳)又流的是怎样的泪呢?(幸福的泪、激动的泪、经历磨难后的泪、放松的泪?)学生的情感就深深地被牵引住,不自觉得为诗人而忧,而愁,而喜,而乐。
4、最后拓展说话训练,感悟“欣喜若狂”
听到这个喜讯,一家人的表现。出示:正在庭院里斗蟋蟀的孩子听到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跟家乡的小伙伴玩了)正在河边捣衣的妻子听到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______说:“_______________。”(患难与共、历经风雨的妻子终于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了)怪不得杜甫说——却看妻子愁何在?而杜甫呢? 喜欲狂,会有什么狂态呢?(高兴的泪流满面、跳起来;令人不可思议啊兴奋到了极点)漫卷。 “ 漫卷 ” 可能是怎样卷?(随意地、胡乱地卷) 这一卷也卷出了杜甫高兴的心情。
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们只有根据学生实际,立足文本进行适时、适度、适量的“拓展”,精心筛选拓展内容,准确把握时拓展机,切实发挥“拓展”的功效。才能让学生在丰富的拓展中实践语言,开拓视野,发展能力,才能使“拓展”与文本学习“相融无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