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庆
【摘要】结合近几年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体会,从学生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模式、情感因素四个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等数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 -0140-02
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主要的目标是为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高等数学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里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对专业课程理解的思想基础和思维工具,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使非数学专业的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是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结合近几年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谈谈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学生本身对一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有求知的欲望[1]。高等数学通常在大学的低年级中开设。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放松的思想,由高中到大学的这个过渡阶段,出现了许多“脱节”现象。比如,在课程内容上,相对于高中数学,高等数学在概念内涵的揭示、理论的推导以及抽象思维培养上的深度和宽度都要有所增加;在课堂教学方法上,高中课程进度较慢,对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有充分时间反复给学生讲解。而高等数学的课程内容较多,上课进程明显加快,这种变化使学生在开始很难适应;在学习方式上,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对于老师的依赖性是很大的,老师会帮助学生安排好学习的方式。但大学的学习,一切都要依靠自己的独立能力,这使很多学生产生了不知所措的感觉。以上各种“脱节”现象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高等数学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并帮助学生缓解“脱节”现象是这门课程的一个首要环节。首先,应该在课程开始前让学生意识到高等数学的重要性。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不仅仅是一门通识课程,而且通过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它将会为很多后继的专业课程提供想法和思维,作为一种应用和研究的工具解决很多专业上的实际问题。其次,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是特别扎实。在课程开始阶段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采用“先慢后快,逐步提高”的方法帮助学生做好这个过渡阶段的衔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方式。最后,“第一课”的印象对于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第一课的教学,需要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消除对于这门课程的“恐惧感”,吸引学生对于高等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2]。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将面临的是专业技术的学习,那么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后的专业技术实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自主能力越来越差。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方式和生活坏境的改变。在高中阶段,学生习惯了依从性的被动学习,老师讲什么学什么。而进入大学后没有老师的监督,需要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模式让很多学生感到困惑。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较差的数学基础导致的。高等数学的学习有时候存在一种连环效应。上次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将会直接影响下次课内容的学习。再加上有些学生每次课堂结束后没有及时认真的完成作业,所以导致下次课不能正常的听讲。因此,培养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能力是另一个需要重视的环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营造一个温馨的课堂气氛,多向学生抛出问题,给学生时间思考并由学生先来解决问题。采用合适的引导策略,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自我的学习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近几年,为了适应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招生的数量和范围都在扩大。每一届新的教学班里学生通常来自于不同省市不同学校的学生。这种地域性的差异也给教学带来了一些“阻碍”。比如,不同省市地区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数学教材内容以及教学重点有所不同,学生进入大学后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不同,接受水平和能力也会参差不齐。因此,对所有学生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模式以及统一的教学要求和培养规格进行教学已经不适合现有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高等数学教学的需要。针对这种现象,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目前,很多有条件的专业实行分班分层次教学的改革。但是受专业性以及学生数量的限制,这种教学的改革的方法不能在某些专业实行。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进行相应的改革。比如,在课程开始之前可以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摸底测试,初步了解每个学生数学基础的掌握情况。在讲授课程时,有针对性复习某些背景知识,帮助某些学生巩固旧的知识,使所有学生都能更好的接受新知识。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课程进程计划和内容,按照专业需要有选择性的进行知识的讲授。
四、情感因素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积极肯定的情感使人充满活力,努力进取;而消极否定的情感使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传统的教学关注的更多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分析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这一系列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变化会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波动。如果教师能够带着丰富的感情和动作去讲授课程内容,这样也会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避免“照本宣读”的形式导致学生失去兴趣,甚至昏昏欲睡的现象。同时学生的情感变化也会影响教师的讲课情绪。如果学生能够随时对教师做出回应,那么教师在教学中也会越来越有热情。所以,在课堂上掌握好情感节奏来促进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能。经常也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如果在课堂上老师能够认识班级里的学生并且可以叫出其名字来进行沟通,那么学生也会潜移默化的对这门课程有一个积极良好的学习态度。这个现象反馈给我们的信息是教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态度。所以,对于任课教师,应该尽可能的找时间与学生沟通,培养和他们之间的感情。
除以上几点之外,对于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在高等数学这门课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值得教师不断的探索。高等数学不仅要成为各种专业技术的一种思想基础和思维工具,而且其思想和方法更应该适用于各种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教学需要。传统的教学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状的需要,新的教学方法的探讨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余桂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J]. 新课程学习 (下), 2012, 2: 276.
[2]王媛媛, 陈国玉, 魏小燕. 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 科技资讯,2009, 7: 160.
基金项目: 上海市青年教师培育基金资助项目(yyy13017);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人才引进基金资助项目(YJ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