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探索

2015-01-08 23:21张勇吴强
学理论·下 2014年12期
关键词:信息化平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张勇 吴强

摘 要: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利于提高办学水平,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过程中,应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科学研究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目的,通过人才培养信息系统、科技服务信息系统和信息反馈与沟通交流系统构建以信息化为特征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体系,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合有效开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研教育;信息化平台;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6-0262-03

目前,高职院校科学研究水平的不足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造成高职院校无法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我国高职教育以往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经验表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成为高职教育的内在属性,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重要保证。通过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以信息化为特点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高等性应通过科学研究开展得以体现。相比于普通高校的上游研究,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应有自己的合理定位和发展空间,高职院校的“研”应是下游开发,通过对上游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和再开发,积极加强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规范创新。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必要性包括以下方面:

1.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职院校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

自教育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入选的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得到了有效提高。随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逐渐进入尾声,科学研究成了提升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手段。比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荣誉院长陈智深知科学研究对高职院校的重要意义,他认为:示范校可以不办,但是“研”字不能少。没有研,高职不可能获得根本上的提升。通过科学研究实力的提高,高职院校才能获得自身的合理定位,才能在中国高教版图中寻求到属于自身的发展空间。科学研究是高等性的重要体现,是高职院校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是高职院校获得更大发展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开展,大力推进产、学、研间的紧密结合,为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从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定位既不同于中等职业技术院校,也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于中等职业技术院校,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高等性特征明显;相比于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院校的人才职业性特征突出。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含义中,可以发现:要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高技能、强实践、操作型等要求,企业、行业的参与必不可少,“产”的作用明显。另一方面,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将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通过对技术改造、工艺优化、管理革新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面对的各种困难;与此同时,随着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过程,也提高了高职院校师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3.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一,有的地方小微型民营企业比较活跃,研发技术人员相对缺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建立比较深层的合作关系;有的地方以外资或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科研实力雄厚,科技开发水平居于世界前沿,这就决定高职院校要有针对性地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如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招工、人员培训、技术升级改造等。高职院校应扎根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定位等多个层面进行灵活选择,努力提升自我实力,积极建立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设置机制,服务于产业经济发展。同时,应积极加强与企业合作,将企业请进校园,构建“政、校、行、企”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打下扎实基础,使“产学研合作教育”成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

产学研合作一般是指企业与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其本质是促进双方优质资源共享,通过合作的方式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包括以下方面:

1.“产”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服务经济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办学方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办学理念。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时期,需要有效应对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就业总量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等诸多挑战,为进一步有效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推动中国经济升级,产业朝中高端化方向发展。中国经济要实现升级,就必须有大规模的技能技术型人才支撑。我国各个地区经济产业发展情况不完全一致,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回应产业发展需求,以各自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为基础,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2.“研”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注入了灵魂

目前,高职院校科学研究水平的相对落后,已经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承担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工作。高职院校应加快自身发展,通过科学研究的广泛开展和深入实施,在对上游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和再开发的过程中,努力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在职业教育任务导向、项目驱动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将学生融入科研项目中进行培养,为日常教学注入“研”的基因。通过实际项目的锻炼,在提高师资水平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保障。因此,“研”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灵魂,是产学研合作教育得以有效开展的关键,是高职院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保证。

3.“学”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明确了归宿

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总量压力长期存在。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步伐加快,劳动力供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現象更加凸显。特别是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严重不足,对高级技工的需求程度十分明显。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应以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开展,大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培养大批高素质、强技能人才,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学”是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展的目的,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落脚点,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归宿。

三、产学研合作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

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建设应以互利共赢为原则,充分调动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等各方积极性,共同促进产、学、研、用协调发展。随着技术革新的日益加快和创新形态的不断演变,政府在产学研合作平台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及市场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产学研”正在向“政用产学研”转变。

基于高职院校实际情况,产学研合作教育目前还存在着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产学研合作各方交流沟通不畅,产学研各主体合作积极性不够,产学研合作模式亟待创新,信息化平台有待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应加强研究,寻找相关解决办法,有效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逐渐走向深入。本文从产学研内涵出发,以信息化为手段,尝试构建符合实际需要的政校企间紧密合作的信息化体系(如图1所示),推进产学研合作多方主体间的交流沟通与信息共享。

产学研合作教育信息化平台体系包括人才培养信息系统、科技服务信息系统和信息反馈与沟通交流系统。其中,人才培养系统主要围绕产学研中的“学”展开,主要起到人才培养的作用,其包括员工进修与学习平台,教师下企业实践平台,员工与教师交互平台,学生顶岗实习平台,雇佣毕业生平台和合作教育平台。科技服务信息系统主要围绕产学研中的“研”展开,主要起到促进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开展的作用,其包括知识转化平台,产品开发与设计平台,技术创新平台,专利与知识产权平台,咨询服务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推进双方之间的紧密合作,完善人才培养与科技服务,信息反馈与沟通交流系统的构建非常必要,其主要起到促进产学研各主体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有效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包括信息反馈平台和沟通交流平台。人才培养信息系统、科技服务信息系统与信息反馈与沟通交流系统通过信息化紧密结合,共同组成了产学研合作教育信息化平台体系,有效促进产学研合作开展。

四、结论与建议

1.高职院校应树立科学研究意识,对科学研究进行合理定位

为进一步促进自身发展,高职院校应树立科学研究意识,与企业积极合作,大力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努力培育校园科学研究氛围,促使更多高职院校教师投身科研,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服务经济产业发展能力。高职院校应面向生产管理一线,以企业实际需求作为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积极开展各种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服务创新,应将科学研究项目与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融合,积极拓展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发展空间。此外,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传统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努力对上游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应用和再开发,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高职院校应努力成为上游科研成果和下游实际需求间的连接桥梁,加快技术创新,成为推动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力量。

2.高职院校应重视教育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目的之一还在于培养大批高素质、强技能的实践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应积极走出校园,主动了解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重视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此外,高职院校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努力将人才培养过程与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需求、工艺需求和管理规范需求进行有效结合,不断探索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推进以“产”为基础和导向的“学”与“研”的融合。高职院校应通过产学研的结合,不断促进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3.高职院校应借助信息化手段推进产学研合作

高职院校应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产学研信息化体系,信息化体系必须达到“产”、“学”、“研”之间的高度配合。围绕服务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的信息化平台构建必须在人才培养上进行着力,包括学生培养、教师与企业员工培养;“研”的信息化平台构建围绕知识转化、产品开发与设计、技术创新、专利与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平台和科技成果等展开,只不过不同的高职院校“研”的优势各不相同,在对产业进行服务时要发挥自身科研优势,推动校企“研”的效用最大化。产学研合作效益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信任为基础的沟通与交流,故信息反馈与沟通交流平台的搭建非常重要,产学研主体要围绕“产”的需要、“学”的内容、“研”的目的进行持续的信息交流与互动,降低校企双方合作成本,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参考文献:

[1]黄达人,等.高职的前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姜进,章金萍.基于校企合作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建设——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保险产研网”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2).

[3]王中军.基于信息化视域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人本思想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11).

[4]楼旭明等.面向信息化的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2(3).

[5]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刘国亮等.校企合作创新平台的信息化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09(2).

[7]张佩江等.校企合作培养医药信息化人才的实践与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8).

[8]刘晓洪.校企合作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软件联合开发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4(5).

收稿日期:2014-10-11

基金项目:广东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广东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战略联盟长效机制与信息化体系构建”(2012WYXM_0065);广州市高等学校第六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文化互动视角下的化妆品产品技术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改革协同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张勇(1984-),男,湖北武汉人,讲师,博士,从事化学工程、职业教育研究;吴强(1977-),男,河南南阳人,副教授,硕士,从事战略管理、创新创业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石 银)

猜你喜欢
信息化平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船舶行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体验设计导入校园网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初探
信息化建设下多媒体教室管理的新模式初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