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谢弗勒教育定义的类型分析教育技术的定义

2014-12-13 08:35马启龙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4年4期
关键词:规定性描述性定义

马启龙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甘肃 合作 747000

时至今日,我们仍称“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教育技术的定义还是层出不穷、纷繁复杂的。学习和研究教育技术学,其定义是一个不可回避并且必须首要面对的课题。在这里笔者借用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关于教育定义方式的论述对教育技术的定义做一分析、认识。

1 定义的方式

谢弗勒博士运用分析哲学方法,在1960年出版的《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教育定义的三种类型,并根据教育言论中定义的性质,把定义分成了三种类型进行分析,即描述性定义、规定性定义、纲领性定义[1]。这三种定义的分类由其出现的上下文情境决定,同一定义根据不同的上下文可能归属不同的类型。笔者将这三种定义的区别整理(如表1所示)。

表1 描述性定义、规定性定义、纲领性定义的比较

下面以“教育”为例,具体说明用描述性定义、规定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如何界定教育。

1.1 教育的规定性定义

以“教育”的定义为例,其创作性的规定性定义如: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是人的一切知能和才性的自然的、循序的、和谐的发展”。杜威认为:“教育是一种通过使未成熟者参与其所属团体的生活而引导并确保其发展的社会功能”。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的活动”[2]。当代诗人、文化学者张修林在《谈教育》一文中解释为:“所谓教育,应当是作为对社会文化的传授、传播”[3]。

1.2 教育的描述性定义

也以“教育”的定义为列,其描述性定义如:“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4],等,这些定义描述的基本上都是教育的功能。

1.3 教育的纲领性定义

仍然以教育的界定为例,古今中外对教育的定义都有一个共同点:把教育看作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和活动的根本特征[5]。

在谢弗勒看来,我们实际上找不到纯粹的描述性定义、规定性定义或纲领性定义。任何一个定义往往同时具备“规定性”、“描述性”和“纲领性”的属性,不同类型的定义具有不同的功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要根据需要给出合适类型的定义。

2 教育技术的描述性定义

笔者认为,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AECT)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大多都是描述性定义,我国早期电化教育有影响的南国农先生的界定亦为描述性定义。

2.1 AECT教育技术定义

历史上,AECT曾多次对教育技术进行界定,其中1994年的教育技术定义和2004年的教育技术定义当属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教育技术定义之一,对我国乃至世界教育技术的发展影响颇深。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AECT,1994)。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AECT,2004)。

一般认为,这两个定义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形态进行了描述,但稍有不同(如表2所示)。

表2 AECT1994教育技术定义与AECT2004教育技术定义的比较

从表2的对比可以看出,AECT 2004定义在AECT 1994定义的基础上是有所改进和创新的,但有两处有点“矫枉过正”。一是将原来的五个研究内容改为三个,虽然有其道理,但“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更能体现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全景,更为合理和完善;二是将原来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形态改为“研究与实践”,虽然“符合伦理道德”的限定词体现了教育技术的人文关怀,但“理论与实践”更为“浑然一体”。基于上述两点,笔者将AECT 1994定义和AECT 2004定义进行了糅合,觉得更为贴切:教育技术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符合伦理道德的理论与实践。

2.2 南国农的电化教育定义

电化教育这个名词是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出现的。到了90年代,随着AECT教育技术定义特别是AECT 1994定义的引入,我国电教界引发了一场“易名论”,有人认为应保持中国特色并保留“电化教育”的名称[6],有人认为应与国际接轨改名为“教育技术”[7],也有人认为应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名称[8]。我国电化教育的奠基人、著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南国农先生对电化教育的界定是非常有影响的,关于“易名论”他认为:“改名为‘教育技术’,是不适合的;改名为‘现代教育技术’,是可以的;改名为‘信息化教育’,是较好的”[9]。所以,在此选取他的三个电化教育的定义:

电化教育是指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南国农,1985)[10]

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南国农,1998)[11]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南国农,2004)[12]

这三个定义从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本质等方面对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进行了描述、说明(如表3所示)。

表3 南国农1985、1998、2004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比较

从语法的角度来看,南先生1985年和1998年的定义其实是一个“病句”,因为缺少宾语;而2004年定义明确的指出信息化教育是一种教育方式,这也是此次定义中南先生所特意强调的:“信息化教育是属于现代教育范畴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不只是一种新的教育工具,不只是一种新的教育方法,不只是一种新的教育内容传递形态,不只是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而是所有这些的综合,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是一种人-机-人,人机协作,人为主,机为辅的信息时代特有的教育方式”[12]。

另外,从表3看出,这三个定义变化比较大的是研究内容,从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到底哪一个比较合适、准确呢?先从领域名称的变化说起,关于从电化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改变,南先生的解释是:我国的电化教育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工业时代的叫“视听教育”,信息时代的叫“信息化教育”[13],而有人曾经解释电化教育的由来时认为,电化教育起初使用的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等都是“带电”的。笔者认为所谓“电化”即“带电”媒体的应用有些牵强,而将“电化”解释为电子技术的应用更为合理。电化教育即电子技术[14]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同理视听教育即视听(电子)技术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信息化教育即信息技术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由此看来,南先生将信息化教育的研究内容界定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有点缩小了信息化教育的范畴。笔者认为,将领域名称改为“信息化教育”无疑是南先生的远见卓识,但从信息技术运用的角度看,黑板加粉笔传递教育信息可称之为“传统信息化教育”,幻灯、投影、广播、电视传递教育信息可称之为“信息电子技术化教育”(简称“电化教育”),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即现代信息技术”)传递教育信息可称之为“现代信息技术化教育”(简称“现代信息化教育”)。基于上述分析,笔者将南先生电化教育定义和信息化定义进行了糅合,觉得更为贴切: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此,笔者对糅合的国外教育技术和国内信息化教育做一比较(如表4所示)。

表4 国外教育技术和国内信息化教育比较

从表4来看,领域名称、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形态、本质等方面,国外教育技术与国内信息化教育还是存在较大差异和不同的侧重点,惟一比较接近的就是在研究对象方面都强调“技术”或“技术性”,这也是教育技术或信息化教育与其他教育分支学科的根本区别所在。

2.3 其他学者的定义

教育技术的其他描述性定义,如:坂元昂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关系到教育的所有可操作因素加以分析、选择、组合和控制,然后进行实验性的实际研究,以取得最大的教育成果,这些可操作的因素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一类的教育情报;教材教具、教学机器一类的教育媒体;教育方法、教学环境,师生行为、师生编组以及上述因素的相互关系”[15];萧树滋的定义:“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16];李龙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在先进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实践活动”[17]。

3 教育技术的规定性定义

规定性定义是在某种语境作者自己所“创制”的定义。在某篇论文、某本专著中每个作者都会根据当时的需求“创制”所需的定义。所以,关于教育技术或电化教育的规定性定义可谓“百花齐放”,这里只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

3.1 何克抗的“现代教育技术”定义

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国际竞争更为激烈,这场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提高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即将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为此世界各国对当前教育的发展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以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国家也清醒地认识到上述竞争态势对教育的严重挑战,并看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迎接这场挑战中的关键作用,因此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那么,“现代教育技术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这个命题是否为真呢?为了论证这个命题,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育技术学家何克抗教授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关于ME命题的论证》,他在该篇文章的上篇中对“现代教育技术”做了明确的规定:“这里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18]。因此,论证上述命题为真,即论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于整个教育改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3.2 黎加厚的“电化教育”定义

由于历史的原因,《电化教育研究》杂志和国内电化教育机构采用的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视听教育”的英文译名,即Audio-Visual Education。而进入21世纪中国教育面临e化的世界,如e-mail、e-business、e-consumer、e-service、e-learning、e-speak、e-marketing、e-search、e-management、e-school、e-classroom、e-library、e-government、e-community、……,等。因此,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建议《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的英译改为“e-Education Research”才能较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当前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并说:“e-Education作为一个新的词汇,不同的人们会从各自不同的见解来定义这个词汇。我们的理解是:e-Education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研究与人类学习行为有关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活动规律,以促进学习的理论与实践”[19]。

3.3 其他学者的定义

国外教育技术的规定性定义,如:西尔伯(Sillber)在1970的定义“教学技术是用系统的方式对教学系统组成部分(包括信息、人员、材料、设备、技术和环境)的开发(包括研究、设计、制作、支持-供给和利用)以及对开发的管理(包括组织和人员)。其目的是解决教育的问题”。麦肯齐(Mac Kenzie)和厄劳特(Eraut)在1971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达到教育目标的手段的系统化研究”[20]。

国内电化教育(或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的规定性定义如:电化教育是人类在电力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协助下,以传承文明、培养新人为目的而进行的社会行为[21];教育技术指的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22];信息化教育是在信息科学和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以教育信息化和信息科学技术教育为基本任务,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教学过程和表现形态[23]。

4 教育技术的纲领性定义

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概念应该是什么的界定,即被定义概念的“应然”状态,而非“实然”状态。那么,教育技术或电化教育的“应然”状态该如何界定呢?那就是用事物的本质来下定义,其规则是: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用这样的规则来定义概念时,首先要找到比被定义概念更广泛的概念,这个更广泛的概念就是属概念,然后找到种差,即被定义事物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所在[24]。

4.1 尹俊华等的“教育技术”定义

按照上述规则,教育技术的属概念应是“技术”,那它与其他技术的区别即“种差”是什么呢?是“在教育活动中采用的技术”,不是生产技术、农业技术、信息技术或其他什么技术。如此,教育技术可界定为“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综合”[25]。

此定义完全符合纲领性定义的规则,逻辑上没有任何错误,但此定义的“落脚点”、“重心”在“技术”上。因此,在认识上往往会产生偏差。举例来说,如果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应当说其中的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系统等都属于“教育活动中采用的技术”,那么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系统等是不是“教育技术”呢?当然不是,该教育活动中的教育技术是如何利用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系统,等。由此看来,反倒是描述性定义更能准确地说明该教育活动中的教育技术,那就是指对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系统等技术作用下的过程和资源(即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或指如何运用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系统等信息技术传递教育信息。

4.2 汪基德“电化教育”定义

同理,电化教育的属概念应是“教育”,它与其他教育的区别即“种差”是它要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或现代教育媒体,电化教育简单地定义为“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或“借助于现代教育媒体的教育”[26]。

按照笔者前面的解释和理解,“电化”即“电子技术化”,进而“电化教育”即“电子技术化教育”,所以“电化教育”属概念应是“教育”,即电化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它与其他教育的区别即“种差”是“在教育活动中利用电子技术”,故其可定义为:“电化教育是指利用电子技术进行的教育”。同理信息化教育可定义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教育”。

4.3 其他定义

类似采用这种方法的有关教育技术或电化教育的定义还有很多。如李康的定义“教育技术是指人们为满足教与学需要,而创造教育经验、方法、技能和所应用媒体工具的总和”[27];何克抗的定义“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28];……,等。实际上,“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就是“技术”。所以,李康和何克抗的定义可以简化为:“教育技术是指人们为满足教与学需要而创造的技术”、“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技术”。用“种差+属概念”的规则来分析,这些概念认为教育技术的属概念是“技术”,而它与其他技术的区别即“种差”是“满足教与学需要”或“运用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

5 总结

从上述教育技术或电化教育的三种定义体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①教育技术的纲领性定义是一种广义的定义,而教育技术的描述性定义是一种狭义的定义,而教育技术的规定性定义的适用范围更为狭窄。

②教育技术的纲领性定义是一种应然状态,而教育技术的描述性定义、规定性定义是一种实然状态。

③正如谢弗勒所说,实际上找不到纯粹的描述性定义、规定性定义或纲领性定义,任何一个定义往往同时具备“规定性”、“描述性”和“纲领性”,笔者糅合上述教育技术的三类定义对其进行了如下界定:

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对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优化、促进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

从此定义出发,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可有细微的调整:

电化教育是指通过对电子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优化、促进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化教育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优化、促进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对现代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优化、促进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

④关于领域名称,笔者的观点是:目前建议保留“电化教育”的名称,但需稍作变化,采用“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例如:南国农先生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中也使用了相同的做法,其目的在于“遵循‘和而不同’的思想,采取‘求同存异’的办法,重构教育技术学科体系”[29]。

[1]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1-37

[2]张乐天.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3]张修林.谈教育[EB/OL].http://zhangxiulin.blog.163.com/blog/static/387733200604844290/?hasChannelAdminPriv=true,2012-09-21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4

[5]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8

[6]张立新,张丽霞.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1999,(2):20-22

[7]邓嗣源.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纪念电化教育重新起步20 年[J].中国电化教育,1998,(6):19-20

[8]彭绍东.论“电化教育”向“现代教育技术”过渡的必然性[J].中国电化教育,1995,(5):11-14

[9]南国农.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5,(9):3-8

[10]南国农.电化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2

[11]南国农.电化教育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

[12]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13

[13]南国农.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我国电化教育25年[J].中国电化教育,2003,(9):22-25

[14]百度百科.电子技术包括信息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两大分支[EB/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90 0352/5086910.htm,2014-05-13

[15]贾克亮,张恩宜.论教育技术问题[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6):61-65

[16]萧树滋.电化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2

[17]李龙.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体系[J].电化教育研究,2003,(9):3-8

[18]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上)—关于ME 命题的论证[J].电化教育研究,1999,(1):3-10

[19]黎加厚.e-Education:电化教育的新定义—关于《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英文译名更新的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0,(1):3-6

[20]余武.从美国教育技术定义的变迁思考教育技术的发展变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1,(9):58-63

[21]甄暾.对电化教育概念和本质的新认识[M].电化教育研究,2003,(6):9-12

[22]尹俊华,庄榕霞,戴正南.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66

[23]李祺.论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1-5

[24]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106

[25]尹俊华,庄榕霞,戴正南.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66

[26]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107

[27]李康.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07:1-4

[28]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9]南国农.参与历史研究共创美好明天—在“第四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上的讲话[J].电化教育研究,2008,(11):8-11

猜你喜欢
规定性描述性定义
虚构人名的内涵意义分析*——描述性理论面临的挑战和反驳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价值
权利指引下的性教育探索
浅析独立主格结构在大学英语四六级段落翻译中的运用
成功的定义
一种基于英文网页描述性信息的摘要算法
我的最美学卡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