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下影视作品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2014-12-13 08:35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4年4期
关键词:影视教学内容教师

肖 隽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陕西 宝鸡 721016

影视作品自出现之日起,就因其引人入胜的情节与动人心弦的故事,被广大教师广泛使用,如今已成为信息化教学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员。然而,影视作品在教学改革中到底如何使用?怎样使用的效果是最好的?这些方面的研究与实证都还较少,却恰恰是广大教师急需解决的。

“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的核心概念是:“在过程中必有信息的交流活动,即信息的发送与接收”。传播活动中,有几个基本要素: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媒体、传播环境、受传者和传播效果。影视作品教与学就是一个由教师将影视作品作为信息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传播知识、技能、情感的过程。此过程中,教师是传者,学生是受者,教师将影视作品作为信息经过选择、编码、处理后,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媒介手段,在课内外传播环境中将影视作品信息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因其个体差异而产生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各类反应,这些反应又通过各种渠道反馈给教师。教师再根据学生反馈不断修改、优化影视作品教学,最终使得影视作品教学获得最优化的教学传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教学本身就是传播的过程及效果。作为传者及受者都追求良好的、低噪声的、干扰小的、优质的传播过程及效果[1]。传播效果指传播者借用传播媒介将传播内容传递给受众的全过程,对受众、对社会以及对传播者自身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由此所带来的根本性的变化[2]。要提高传播效果,可将传播活动从两个角度分析:从系统角度讲,几个传播要素互相关联、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开放的传播系统,传播效果既是系统中的重要要素,又是信息传播的目的;从过程角度讲,几个要素分别表示传播过程的每个环节,它们在时间顺序上前后的差异性和关联性体现了传播的效果,因而每个环节都可以成为考察传播效果的维度[3]。总之,传播效果可从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媒体与环境、受传者和反馈五要素入手提高。笔者基于传播学视角,从教师、学生、信息等五要素入手,以宝鸡文理学院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为例,说明并验证提高影视作品教学效果的优化策略[4]。

1 教师作为传者,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作为传者,是各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要素。在影视作品教学中,教师是教学内容的传播者、教学程序的设计者、影视素材的制作者、教学信息传播的控制者以及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具体而言:①教师定位影视教学目标。即要利用影视作品提高教学效果,而非应付教学任务;②慎重选择影视作品。即在了解学生需求,顾及学生个体差异前提下,了解影视作品的背景、情节、人物、艺术手段、内涵,等,建立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③设计并实施教学。即运用系统观,基于教学目标,整体上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环节,选择最佳影视教学方案,实施教学程序;④处理影视作品。即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利用相关影视编辑工具,处理和加工影视作品,使其满足教学需要;⑤调控整个影视作品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完成基于影视作品的各种任务,构建影视作品内容意义;⑥延伸学生影视教学范围。运用各种数字化工具及技术组织学生展开课外影视学习。总之,教师要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实施教学。

根据贝罗SMCR模式,教师影响传播效果主要有5个因素:传播技能、态度、知识水平、社会及文化背景和学生的反馈。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热情积极,不断积累自身专业知识,主动熟悉影视作品的传播特性,提高影视教学传播和控制能力。能够利用影视生动形象的表现力吸引学生注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并能根据学生反应有效地调节教学。

2 影视作品教学内容作为传播信息,要与教学内容相融合

从传播学角度看,影视作品本身属于传播的信息范畴,其内容、成分、结构和符号都会影响整个传播效果。因此,影视教学内容不是指简单的影视作品内容,而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对选择的影视作品进行加工处理后用于教学的内容。也就是说,影视作品经过选择和加工后会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影视教学内容的形成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选择。可遵循以下原则:①现实性。影视作品情节与故事要符合现时代国家教育目标,要具有现实意义;②科学性。影视作品要有极强的科学性,能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宏伟抱负;③积极性。影视作品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④教育性。影视作品要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能够从情感、知识、技能上指导教育学生;⑤欣赏性。影视作品要具有可观赏性,能使学生体会美、认识美、创造美;⑥内容的关联性。影视作品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呼应,能让学生自然地将影视与知识内容联系起来,完成对知识的迁移与建构。第二阶段是处理。影视作品选择后要进行详细的编辑与处理。首先,确定影视作品放映的时间、场合、媒体,相关的教学方式,等;其次,运用premiere、绘声绘影等影视编辑工具进行诸如节选删除;插入问题与任务、停顿、说明、字幕;显示作业与思考问题等加工处理工作[5]。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第一章内容为概述,讲述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教育技术学科发展及意义。为了让学生更深的见识信息社会的特征,体会信息技术的重大作用,教师选择了美剧“Lie to me”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心理疾病的片段、“The Big Bang Theory”中运用因特网远程操控家电以及机器人比赛的片段。同时,选择电影《热血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第二章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教学中,学习理论为重难点知识,为了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选择了“The Big Bang Theory”中斯金纳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应用的片段,并选择电影《功夫熊猫》师傅教熊猫学功夫的片段供学生学习。以上影视作品都使用了Corel Video Studio及Premiere进行了剪辑和相关处理,使之与教学更为融合。

3 多媒体、网络等作为传播媒体和环境,要促进师生交互

影视作品通过环境中的媒体传播信息给受者。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中,配合教学内容与活动,有课堂与课外两种教学环境下的媒体影视作品。

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传递影视内容。①课堂影视教学必须有系统的教学设计,可采用集体与小组相结合的组织形式,运用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段,结合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和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②任务驱动教学法可贯穿始终。教师可在放映影视片段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观看片段和细节,领会作品,思考问题。影视片段放映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各种反应,据此调整放映频率,有机地引入问题与任务,引导学生探讨。影视片段放映后,指导全班或小组围绕先前学习任务展开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都以开放的姿态鼓励学生尽情发挥,甚至展开辩论。展示、讨论、辩论等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升华主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③影视作品放映时间一般应不超过8 min,一节课不超过两个影视片段,及时的讨论非常必要。

课外教学使用网络和非网络教学。这两种学习环境中,可以课外活动形式组织学生通过影视作品学习。教师仍可先布置任务,再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自主观看影视作品或片段(可利用有线、无线网络观看影视材料,也可从他人处拷贝观看),查找资料,讨论交流,完成作业。不论网络还是非网络环境,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影视作品学习知识。

教师利用《功夫熊猫》片段课堂讲授学习理论时,将影视片段和教学活动有效地结合了起来(如表1所示)。播放前,提出三个问题与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片段,之后进行思考,与小组成员讨论,再全班学生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各种理论的观点,并掌握各理论指导实践的方式方法。在利用《热血教师》教学时,由于整部电影时间较长,教师将其作为课外任务供学生观看后,在课堂及QQ群中发起讨论:“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再要求学生将所思所想写成读后感发表在群中,由学生与教师互相批阅,之后选择优秀作品展示。

表1 影视作品教学实例

4 学生作为受者,要主动成为“传者”

在传播过程中,学生是受传者,而在影视作品教学中,教师应用影视作品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生此时也应成为传播者,向教师传播感想、认知和思路。学生通过课内和课外观看影视作品,一方面,通过作品理解影视情节与意义,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另一方面,逐渐养成运用影视作品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并逐步演化成各方面的能力与技能。

两个月的“现代教育技术”影视作品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影视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令教师惊喜。他们认真观看影视片段,积极参与讨论,甚至将讨论演变为辩论,他们思维的火花在课堂和QQ群中激荡,他们优秀的报告及读后感感动着每位师生。通过影视作品教学,他们快速的掌握知识并能应用知识。例如:在该课后续章节“教学设计”的学习中,教师就清楚地看到学生灵活地将学习理论观点渗入现代化教学设计方案中。

5 反馈与评价反映传播效果,要不断更新和修改教学过程

整个影视教学传播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对于影视作品教学的反应。一方面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及时调整和修改影视作品教学。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评价:①学生观看影视作品的反应程度。学生对于影视作品教学课程的好恶、认知、理解和运用情况都会通过表情、语言和各种肢体行为等多模态方式表现出来,教师仔细观察就可以获得反馈信息;②学生参与讨论、展示、辩论的程度。学生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认真地准备展示内容?是否持有明确的观点等都是衡量学生反应的方式;③学生完成课外任务的程度。学生在课外是否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观看影视、积极参加讨论辩论等活动、认真准备展示结果,并在展示作品中提出创造性论点?④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的变化程度。教师可从学生课内外的讨论、留言、作业、读后感等体悟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后思想与情感的变化,并注意进行引导与矫正。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影视教学过程中,教师分别从两个方面对影视作品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与修改。

首先,从质化角度,仔细观察学生对影视作品的态度,在课堂与QQ群讨论时观察学生行为表现并及时记录在平时成绩登记表中,再通过作业与报告鉴定学生获得知识的程度。期末总评时将课堂表现,参与交流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纳入个人总评。

其次,从量化角度,选取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实验教学并通过测验取得数据表现结果。选择“现代教育技术”课第一、二章内容为实验教学内容,分别对两个班进行非影视作品教学(2010级数学1-3班,112人)和影视作品教学(2010级艺术教育1-4班,101人),之后选取第一、二章主要知识点出题,对两个班同时测验(如表2所示)。

表2 “现代教育技术”第一、二章知识测验成绩 %

图1 “现代教育技术”第一二章知识测验结果分析图

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进行影视作品教学班不论在及格率还是优秀率上都高于未进行影视作品教学班(如图1所示)。要说明的是,艺术教育班学生由于是艺术类学生,所以在先前基础上是低于数学班的。而即使如此,经过两个月影视作品教学的实施,艺术教育班测验成绩也略高于数学班。然而,艺术教育班仍有不少学生未及格,中等成绩的学生比例与数学班学生比例基本持平。

为进一步验证影视作品教学优化效果,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影视作品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2份,获得有效问卷69份。调查结果中,94.2%的学生满意近两个月来的影视作品教学,认为此方式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果;78.26%学生喜欢教师使用影视作品和动画作为教学资料;63.77%学生认为教师播放影视作品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69.6%学生对目前运用影视作品教学的方式表示满意;所有学生支持继续采用课外方式组织影视作品教学。但是,影视作品教学方式调查中,学生对影视作品选择、加工、演示、讨论以及交流方式仍存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通过以上途径获得反馈后,教师不断调整和更新思路,对影视教学内容、方法、课内、课外传播方式等进行调节和修改,进一步提高影视作品教学的方式和效果。

综上所述,从传播学角度出发,以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媒体和环境、受传者、反馈五个基本要素入手,提出影视作品教学优化策略为:教师以学生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慎重选择与加工影视作品,使之与相关教学内容相融合,在多媒体、网络等环境中通过任务与交互,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整个过程中,以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为标准评价修改教学,以达到最优化。“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优化策略是可行的,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然而,学无止境,教学也不例外,还应该持续地修改和完善影视作品教学,使之更优、更有效。

[1]姜孝忠.“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的传播学视角[J].海外英语,2010,(6):1-3

[2]周鸿铎.传播效果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及其相互关系(上)[J].现代传播,2004,(3):12

[3]杨丽媛,陈瑜林.远程教学的传播学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4):51-53

[4]傅钢善.现代教育技术[M].4版.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1

[5]黄迎.英语影视教学中影视作品的选择与加工[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69-70

猜你喜欢
影视教学内容教师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影视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