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丝不成线 独木不成林:反思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2014-11-21 08:55汤正全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组内教师学生

汤正全

(黄埭中学,江苏 苏州 215143)

目前,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使用。每逢公开课、评优课必有“小组合作学习”,但取得良好效果的为数不多。笔者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分析,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一、加强教师的自我学习

很多时候教师仅把“小组合作学习”当成课堂教学的装饰品,对它的实际作用、价值与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易将它混同于小组讨论。

地理课堂“合作学习小组”与传统地理课堂“讨论小组”比较表

二、科学编排合作小组

(一)合作小组的构成

1.小组的人数

合作小组的人数和学生的参与度有一定的关联性。

小组人数与成员参与状况表

11~18人19~30人30人以上5~6个人说话特别多,3~4个人有时加入进来3~4个人霸占了所有的时间几乎没有人说话

由上表可知,3~6人是比较合适的小组规模。另外,偶数成员的合作小组比奇数成员的合作小组表现得更成功。

2.组员的结构

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提供了环境,组间同质则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对于地理课而言,“质”主要指学习成绩、性格(外向或内向)、能力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工作态度、地理课的特殊要求(空间思维能力、绘图能力等)。

(二)组内的角色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时,有个别学生会搭便车,不动脑筋。这样,他们不仅丧失了自己学习的机会,而且还挫伤了整个小组的积极性。因此,必须明确组内的角色分工,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各自的职务和责任。角色分工还要定期轮换,以增强小组的活力,增强成员的职责意识。

(三)桌椅的排放

桌椅排放的基本原则:①同一小组的座位要尽量靠近,以利于组内成员交换信息和小声地讨论问题;②小组之间应留有充分的距离,保证每个小组工作的独立性,同时又方便教师的巡察和指导;③尽量避免学生背对黑板。

在非地理专用教室中,常编排为“U”型座位。

三、精选合作学习的主题

精选合作学习的主题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地理教学中适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综合能力、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的地理原理性知识

地理原理性知识的学习是以地理事实和地理概念为基础的,对于这类知识的学习,需要寻找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后,教师没有对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和气候特点进行系统分析,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无法完成对世界气候类型的自我意识建构。因此,教师可设计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主题:通过学生操作探究式学习软件——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合作绘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并归纳影响气候的五大因子,从而使学生体验建构气候类型空间分布模型的过程,懂得简单的气候类型空间分布模型。

(二)一些具有开放性答案的地理问题

地理学科本身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人们对于某些地理问题的研究结果至今仍存在着争议。答案的不确定性和不唯一性,就决定了教师必须用开放的态度来探究它们的奥秘。

例如,教材中的问题研究,如“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等,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并且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现实社会中的焦点和热点,适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

(三)情感体验持久稳定的地理知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与同伴的分工合作、相互信任依赖,真正地融入地理课堂学习中,学生地理情感的体验必定是持久而稳定的。

例如,“全球气候变化”一节,要求学生通过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辩证观和全球观。据此设计两项小组合作学习主题: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②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怎么做?

四、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和时间

(一)合作学习的时机

只有学生内心产生合作的需要时,才能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之中。因此,提出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把握好切入的时机。

例如,学习“黄土高原生态问题”时,学生对“黄土高原是否应该全部退耕”、“退耕的土地是否应该全部种树”产生了较大的分歧。此时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对于“农民工现象”这一问题,大多数学生有切身的感受,有话想讲。此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能满足他们“想说”的心理需求,还利于学生间信息的共享,从而激活思维,提升学习效率。

(二)合作学习的时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合作任务来确定合作学习的时间,避免两种情况的发生:一是因合作时间不充分,影响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例如,在某些公开课教学中,教师为了避免“冷场”,往往在呈现问题情境后,就立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容易让学生形成人云亦云、缺少主见等不良品质;二是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如探究与教学主题不符的问题等。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03(2).

[3]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方芳.地理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组内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