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14-10-27 23:33李党辉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说课实例现状分析

李党辉

摘 要:说课是一种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以语言为表现形式的、操作性极强的实践活动,具有导学、导教、导测评的作用。然而,现今的说课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我们的语文学科。从语文学科角度,结合精选的十篇说课稿,纵向探究,横向挖掘,究出问题,给予对策。

关键词:说课;实例;现状分析;对策

说课是以语言为表现形式的实践性文体,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操作性极强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在较少的时间内检测出教师对于一堂课或几堂课的驾驭程度,其效度高、难度大。从“说课”的众多定义,我们发现“说课”具有理论支撑性、内容预设性、过程可操作性、反思发展性的特点,具备导学、导教、导测评的作用。缘此,我们将“说课”界定为:教师、教育研究人员或师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学科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面对同行或专家,采取口头语言形式阐述其教学设计、理论依据和预期的教学行为,由听评者和说课者共同就说课内容进行预测、评价和反思,通过交流分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研究活动。

当前说课活动问题较多,一部分说课践行者认为“说课”只是测评的一种形式,而非教学活动,多数人草草应付,以至于对文本钻研不深入、说课态度不认真,导致各种错误的出现;一部分践行者对“说课”的相关知识和理论了解甚微,特别是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研究者所关注的“教学目标”的阐述问题不了解,以致出现“教学目标”不具可操作的问题等等。下文将结合十篇优质说课稿深入分析,究其问题,给予对策。

一、“说课”现状分析

(一)以五篇《乡愁》说课稿为例横向分析“说课”现状

根据“说课”的定义,合格的说课稿要具备以下几个关键点:完整的说课流程、坚实的理论支撑、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与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前后一致,共同起到导学、导教的作用。然而,却有许多说课稿达不到“合格”的标准。我们先以5篇说课稿《乡愁》为例,用图表的形式统计分析其具体情况,究其问题。

表1-1 五篇《乡愁》说课稿问题统计

[《乡愁》\&理论支撑\&教学目标\&重难点突破、前后文一致性\&说教学法\&教学过程的思路与理论支撑\&板书\&可操作性\&前后文一致性\&1\&有\&不可操作\&不一致,后文没有体现\&没有涉及如何突破,不一致\&有\&有思路,有理论\&有\&2\&无\&不可操作\&一致,目标涉及如何达成\&没有涉及如何突破,不一致\&有\&有思路,无理论\&无\&3\&有\&不可操作\&不一致,后文没有体现\&没有涉及如何突破,不一致\&无\&有思路,有理论\&有\&4\&有\&不可操作\&一致,目标涉及如何达成\&后文没有说清楚如何突破\&有\&有思路,无理论\&无\&5\&有\&不可操作\&一致,目标涉及如何达成\&前后文一致\&有\&有思路,有理论\&有\&]

表1-1显示有1篇说课稿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撑,开篇气势微弱,先天不足,后文时时处于力有余而气不足的状态;其他4篇具备丰实的理论基础,主要从教育理论、课程标准、教材、作者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阐释,开篇基石沉稳,丰满充实。问题最严重的是5篇教学目标均不具有可操作性。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陈述教学目标的语词的模糊性是教学目标不可操作的关键原因,如第1篇说课稿中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欣赏、分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其中“了解”“理解”“提高”“培养”等词就是我们所说的模糊性语词。于是我们又对这5篇说课稿中模糊性语词的使用频率进行统计。见表1-2。

表1-2 五篇《乡愁》说课稿模糊性词语使用频率统计

[词语\&5份中出现的频率\&词语\&5份中出现的频率\&词语\&5份中出现的频率\&了解\&2\&提高\&2\&识记\&1\&培养\&5\&欣赏\&1\&学习\&1\&理解\&4\&激发\&1\&体会\&1\&]

模糊性词语不具指导性,因此使用模糊性词语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和检测,会严重妨碍其导教及测评的功能,并且很容易出现教学目标的前后文不一致问题,如第3篇,前文“说教学目标”中明确设立三个教学目标,但是在后文“说教学过程”中没有达成这些教学目标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同样在“说教学重难点”上也出现了前后文不一致的问题:在后文中没有明确表明我们必须突破这些教学重难点以及突破这些重难点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根据刘国丰老师的说课理念“说理是说课的灵魂。教师的教学设计各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持,需要相关的理念、理论做指导”,我们认为,说课中应将实施的每一步骤和方法的教学理念、目的、作用等阐述清楚,也即将“为什么”说清楚。据此,我们再用表格的形式统计“教学重难点”中的相关问题,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的丰实程度(见表1-3)。

表1-3 五篇《乡愁》说课稿教学重难点与教学过程的关系及其理论丰实程度

[《乡愁》\&教学重难点突破与一致性\&是否有实施步骤\&教学过程中是否有

理论支撑\&1\&没有涉及如何突破,不一致\&没有\&有\&2\&没有设计如何突破,不一致\&没有\&没有\&3\&没有涉及如何突破,不一致\&没有\&有\&4\&后文没有说清楚如何突破\&有\&没有\&5\&前后文一致\&有\&有\&]

表1-3显示,有3篇出现了“教学重难点”前后文不一致现象,且后文中也没有给出具体实施突破的方法和步骤;有1篇在“说教学过程”中给出了突破方法,但未阐释实施这些方法步骤的教学理念;仅有1篇说课稿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具体的实施步骤,且前后文一致。

(二)以五篇不同文本的优质说课稿为例纵向分析“说课”现状

我们从知网上精选了五篇优质说课稿——《〈孔乙己〉说课稿》《〈孔雀东南飞〉说课稿》《〈岳阳楼记〉说课稿》《〈兰亭集序〉说课稿》和《〈麦琪的礼物〉说课稿》。整体观之,它们几乎均有完整的说课流程,每一流程都有理论支撑,板书设计也相当地详细完整,似乎无可挑剔。但是细细研究,仍有问题。我们做了如下统计,表2-1。

表2-1 语文学科五篇不同文本说课稿问题统计

[\&理论支撑\&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突破、前后文一致性\&说教学法\&教学过程的思路与理论支撑\&板书\&可操作性\&前后文一致性\&《孔乙己》\&文中略写\&不可操作\&一致\&给出具体方法突破重难点,前后文一致\&有\&有思路

有理论\&用课件无板书\&《孔雀东南飞》\& 有\&不可操作\&一致\&给出具体步骤突破重难点,前后文一致\&有\&有思路

有理论\&无\&《岳阳楼记》\&有\&不可操作\&基本一致\&给出具体方法突破重难点,前后文一致\&有\&有思路

有理论\&有\&《兰亭集序》\&有\&不可操作\&基本一致\&给出具体方法突破重难点,前后文一致\&有\&有思路

有理论\&有\&《麦琪的礼物》\&有\&不可操作\&基本一致\&一笔而过,无具体方法,基本突破重难点,前后文一致\&有\&有思路

有理论\&无\&]

从表2-1看最严重的问题仍然是“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而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问题上虽然都给出了实施步骤,但具体步骤仍不明晰,特别是《〈麦琪的礼物〉说课稿》,后文在突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上说课者一笔而过,可是到底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析要素,理情节,感受‘欧·亨利情节”呢?说课者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法。再结合表1-1,这十篇说课稿的“教学目标”无一具备可实施、可操作性。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仍是模糊性词语过度使用所致,表2-2统计了这五篇说课稿的模糊性词语的使用频率。

表2-2 语文学科五篇不同文本说课稿中模糊性词语使用频率

[词语\&五篇中出现的频率\&词语\&5份中出现的频率\&词语\&5份中出现的频率\&理解\&5\&了解\&4\&激发\&1\&积累\&1\&探究\&2\&理清\&1\&体会\&4\&感悟\&1\&树立\&2\&学习\&1\&掌握\&2\&体验\&1\&品味\&2\&培养\&2\&学会\&1\&]

仅五篇说课稿,在其教学目标中共出现模糊性词语15个,使用模糊性词语共30次,这样的教学目标如何起到导学、导教、导测评的作用?

综上分析,十篇优质说课稿出现了很多问题。理论支撑尤其是在“说教学过程”中理论依据不够充分、目的不够明确,并且时常伴有思路不清晰、无教学法、无板书设计等现象。问题最严重的是“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和一致性、“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与一致性,语词的模糊性导致其不可操作,态度不认真致使其前后的不一致。基于上述种种问题,我们将给出相应对策。

二、基于问题的对策

(一)理论支撑问题的策略

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课程理论和课程标准理论是“说课”的四大基础理论,运用这些理论丰润说课的间架结构,使每一步骤、每一方法、每一流程变得更有血有肉,这样,一篇有理有据的说课便可出炉。思路清晰、有理有据的说课(稿)可谓成功了一半,如说课稿《乡愁》5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清晰的说理思路,这篇说课稿像散文一般灵动而优美,像议论文一般有理有据,像记叙文一般流畅丰实。

(二)教学目标可操作性和前后文的一致性问题的策略

这是说课的细节,也是关键。设置“教学目标”目的是指导教师顺利教学、指导学生独立自学、指导评委有据检测,但是模糊性语词的使用阻碍了教学目标三大功能的发挥。研究者们已发现这些问题,提出了很多方法,如“ABCD”法、马杰行为目标法、艾斯纳(Eisner,E.W.)的表现性目标法等,开创了教学目标陈述的新形式、新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将许多方法融合,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陈述方式,在具体的陈述过程中,教学目标一致性问题也能从根源上得以解决。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喜欢从三个维度述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于此,我们将针对三个维度的目标类型分别给出陈述方法。

(1)知识目标。课堂教学的知识是有限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习得的知识是可测量的,因此我们就能用“马杰的行为目标陈述法”确立“知识目标”。行为目标陈述三要素:一说明在教学后学生能做到什么;二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三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如说课稿《乡愁》1的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其述说含糊,无法起到三大作用。我们可用行为目标陈述法将其改为:提供作者及其写作背景资料数篇,学生能将资料中陈述的详细内容分条概括,至少概括出95%。运用行为主义“刺激—反应”模式,给出相应条件学生做出相应的行为,具备导学、导教、导测评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力的习得与提升是无法通过外显行为直接测量的,因此我们就将内部能力与相应的外部行为结合起来陈述“能力目标”——列举出学生某些能力内在变化的外显行为表现。如说课稿《乡愁》1的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欣赏、分析诗歌的能力”,可表述为:

A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a在教师教学完成的前提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如何欣赏诗歌、欣赏诗歌的哪些方面、注意些什么等。

b用已学会的欣赏方式来欣赏本首诗。

c提供另一首诗,用欣赏的方式进行赏析。

如此便将要提高的“能力”具体化、可测量化。

(3)情感目标。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一定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一朝一夕的课堂影响是有限的;人的心理变化也是难以预料、不可测量的。因此,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引导,譬如要培养学生“爱国”情感,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爱国”,文中是如何体现“爱国”的,尤其要激起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生活、与已学得的有关“爱国”的认知和行为相联系,引导学生,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涌起漪涟。运用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来陈述“情感目标”,只要说明学生要参与的活动,不精确地要求学生从中学得什么,这样我们可将说课稿《乡愁》1中的情感目标改为:指出课文中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希望祖国统一的崇高情感的句子,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通过前后几篇课文的学习,在单元结束时让学生总结什么是“爱国”,“爱国”的方式有哪些等,以此渐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猜你喜欢
说课实例现状分析
谈“说课成功的关键点”
谈“说课与模拟课区分”
微课, 英语教学新资源
《人体的吸收功能》说课设计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