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
【摘 要】说课是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者专家,针对具体课题,采用讲述为主的方式,系统的分析教材和学生等,并阐述自己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活动。本文通过对人体的吸收功能进行教学设计与分析,并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吸收;说课;人体解剖学;教学设计
说课是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有效手段,是集体备课更深层次的发展[1]。生理学是基础医学里一门非常重要的理论课程,它与其他众多基础医学的学科相互交汇,又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起到了桥梁作用[2]。我根据学生现状、教材编排及学校现有实验设备,对人体的吸收功能说课设计如下:
1 首先是教材分析
1.1 教材说明
教材地位:所选教材是全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薛彩萍主编的《人体生理功能》,这本教材理论知识够用、适用、实用,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教材整合:这部分内容基本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扩充:口服药与进食前后的关系,对药物的消化和吸收有重要影响。
教材内容:本次说课选自第5单元消化与吸收功能的第二节吸收功能,本节继消化功能之后详细阐述了人体吸收的部位及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等内容。
1.2 教学内容分析
消化系统在临床上涉及的疾病非常的多,也非常的常见,因此消化系统的相关知识在解剖学及生理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上次课对消化功能作了详细阐述,引出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后怎样进行吸收呢?吸收功能对消化系统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对护生来讲,掌握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可明确口服药与进食先后的关系,对她们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给以指导及帮助。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非常关键。
1.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用四个W提出:Where—吸收的部位、Why—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What—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形式、When—口服药与进食前后的关系。
重、难点:本次课重点在小肠是吸收主要部位的原因及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形式、途径,由于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涉及知识面较多且较为抽象,因此列为难点。
能力目标:学会口服药的正确服用时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情感目标:树立关爱病人的理念,尝试学习护患沟通,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2 学情分析
这次我授课的班级是15级高职护理8班的学生。该班学生知识方面:入学基础差,对专业知识理解能力差,需要更多的耐心去教学;能力方面:对新事物兴趣高,对形象知识易于接受但缺乏思考,网络资源应用能力强但缺乏目的性;心理生理方面:我们的学生朝气蓬勃,对护士工作热情向往,充满好奇和期待,但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又容易产生叛逆、抵制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多与他们进行沟通与交流。
对此,我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以及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采用的学法是自主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任务驱动法,通过三个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得出答案,教师评估和归纳。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三维仿真视频、3D交互软件及消化系统模型等教学手段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象知识,以便学生更深刻理解。
3 教学设计
包括五个过程: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0分钟——任务驱动,互动学习45分钟——小组竞赛,评估反馈10分钟——知识拓展,结合临床10分钟——情景模拟,现学现练10分钟——总结归纳,评估反馈5分钟
4 教学过程
4.1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利用每小组桌上模型及3D交换软件,自主复习上学期解剖学中学习过的消化道的构成,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及大肠,引人吃热狗大赛大胃王小林尊8分钟吃下53个热狗的视频引出上节课学习过的消化功能相关知识点,抛出问题:“各式各样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为什么有的同学怎么吃都不胖,而有的同学吃一点就长肉呢?”学生回答,“和吸收有关”。
4.2 任务驱动,互动学习
课堂布置三项任务:任务1:吸收的部位有那些?任务2:小肠是吸收主要部位的有利条件?任务3: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任务1:吸收的部位有那些?根据临床案例:心绞痛病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说明口腔黏膜具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再根据三维仿真动画展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胃可以吸收水和酒精,小肠可以吸收单糖、氨基酸和脂肪酸,大肠可以吸收水、胆盐和维生素B12,并且小肠吸收的物质种类和数量最多。再结合临床案例:广泛肠切除术后的病人出现的消化吸收障碍是因切除大部分小肠后,营养物质吸收发生障碍造成的。可见,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任务2:小肠是吸收主要部位的有利条件?这是本次课重点内容。小肠的吸收面积有四间教室这么大,达到200平方米;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长(3-8小时);食物到了小肠已经被消化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那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如何简洁概括呢?学生讨论出结果:“大、长、小、丰富”。
任务3: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这是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在这里结合糖、蛋白质、脂肪的消化产物及物质转运的方式的图片及动画,分别讲述了糖、蛋白质、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形式、途径及机制。
4.3 小组竞赛,评估反馈
展示出以下表格(表1),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同学们自己填空,并请每组派代表讲述讨论结果,其余组员可以加以补充,对表现积极的同学予以加分鼓励,这样可以一改学生以往灌输式学习的模式,尝试自主学习。
4.4 知识拓展,结合临床
为患者发放口服药物是护士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那么这些药物应该叮嘱病人饭前、饭时还是饭后服用呢?由此引出口服药与进食前后的关系这一临床应用。举例阿司匹林对胃有刺激,而肠溶阿司匹林在胃中不溶,在肠中溶解吸收后发挥作用,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4.5 情景模拟,现学现练
由于学生们对护士工作热情向往,充满好奇和期待,由此设计出护士站情景,模拟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扮演“患者”的学生用临床常用药物,吗丁啉、肠虫清阿苯达唑片、鱼肝油、奥美拉唑、清开灵颗粒等等询问护士该如何服用,扮演“护士”的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患者”的提问,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期望,又巩固了所学知识,达到现学现练,寓教于乐的效果。
4.6 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再次明确本次课重点及难点,四个W掌握了没有,完成课后习题及学习指导相应题目,最后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在解剖生理学科课程中进行搜索,为什么药物大多数在饭后服用,并列举一些常用的药物名称;为什么儿童多晒太阳能促进钙的吸收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加深对本节课的记忆和理解。并且课后登陆校园网络平台完成本次课相关习题练习并提交。
5 教学反思
本次课亮点在于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三维仿真动画及视频展示,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反馈,较为充分调动学生兴趣,达到“知新”目的;紧密结合临床,满足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不足在于上学期解剖学知识有所淡忘,“温故”较困难并且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实现人人参与;部分同学习惯知识灌输,对自己动脑分析总结及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不强。因此,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多与学生交流,及时获取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3]。
【参考文献】
[1]李兴良,马爱玲.教学智慧的生成与表达一说课原理与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69.
[2]孙娜.人体生理学消化和吸收的说课方法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4):261-262.
[3]陆文总.《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规律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0:77.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