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明
【摘 要】高中学生普遍反映高中地理难学,考不好。这主要是因为:①高中地理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②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较差;③光靠“背地理”的学法非常普遍;④地理相关知识的联系非常密切。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学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尤其是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课,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构建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三学生和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应积极探讨帮助学生提升高考复习有效性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课标;经典题例;知识网络;交流反馈;高三地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学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尤其是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课,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构建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以实现“减时增效”的目标成为广大师生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三教学,因地制宜,探索出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即用教学案推行:“课标解读—自我检测—自主建构—拓展巩固—反馈互动。”
一、全面解读课标,把握主干知识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材,共有四个版本,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甘肃省选择了人教版,其实选择哪一套教材都只是末,而它们的根基是新的课标,因此首要的是熟悉新课标,把握住课标的精髓,抓住主干知识进行复习,例如:必修部分包括10个大块,22个大点,像自然地理中的第三块:认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学中的主干知识,在复习时,一定要学会理解并运用这部分知识。我对这部分课标是这样解读与处理的。
课标引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知识分割:①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②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③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把课标的这一个大标题分解成三个小模块,然后再组织复习教学。
变式处理:因为这部分内容,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需要深刻挖掘其中的内涵,构建出来一般的模式,使学生加深对此部分内容的理解。
例如:我尝试整合了这样一组试题:
(1)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D)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读温带森林带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⑥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②⑤自然带类型相同 C.④⑤自然带类型与气候成因均相同 D.①④自然带类型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
(3)亚洲东部地区,从中南半岛到白令海峡,自然植被分布顺序,正确的是(D)
①落叶阔叶林带。②苔原带。③常绿阔叶林带。④雨林和季雨林带。⑤针叶林。
A.②—⑤—①—③一④ B.④—③—①—②—⑤ C.③—④—①—⑤—② D.④—③—①—⑤—②
(4)从北京向西经内蒙古到新疆,沿途所见到的自然植被类型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这种景观的变化是由于(A)
A.水分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B.热量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C.光照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D.气候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通过对课标的认真解读,结合教材的经典内容,使自己的教学紧紧围绕课标的核心思想走,课堂教学就不至于偏离正确的方向。
二、精选整合试题,尝试自我检测
1.选择清晰、直观的试题
因为只有那些直观形象,清晰逼真的文字、图像才能为学生欣然接受,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更好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选择时代性强的试题
因为在地理教学中,特别是人文地理教学,一些资料是需要不断更新的,例如:就人口而言,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相差很大,这就需要及时收集并作更新;再如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快,在1994年为35个,到1998年37个,到2000年已增到40个,这些都需要教师及时更新。
3.丢弃“繁陈偏怪”的试题
经过多年教学的教师应该有很多积累,但对自己的资源要时常换入活水,屏弃那些繁难的、陈旧的、偏奇的、怪异的试题,选取能吸引学生注意,能增强师生互动的教学资源。
通过对精选试题的演练及自我检查,达到了对知识薄弱点的把握与高度重视,复习与教学就有了更强的针对性。
三、精心设计布白,进行自主建构
学生经过高中二年的学习,已经对一般的知识点差不多都遗忘了,而且对知识点之间的脉络关系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在复习每章的时候,我在教学案处留有空白,让学生先自己看书,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建构主义者认为,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在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学习是一个积极的意义建构过程,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基于此,所以我常采用学生自主建构与合作建构,教师引导建构相结合的方式。例如:综合分析近几年新课标的高考命题,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形地貌对交通、聚落的影响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并且多以地质剖面图、地貌景观图、等高线图等形式来考查。复习时对本部分内容知识结构的构建十分必要,本人在复习前先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尝试建立起知识网络,再把简洁的、合理的建构图呈现给学生作为补充与参考。如下图:
建构知识网络,可把零散的地理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基于我校学生属于中等生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尽力把知识结构内化成认知结构,这样学生才能尽可能全面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地理现象与问题。
四、留有少量习题,进行拓展巩固
在课堂上,光说不练不行,光练不评也不行。所以,在教学案的最后我常精选少量试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即练即评,几乎达到堂堂清。这一模块我常作如下处理:根据授课内容精选或自编五道单选或不定项选择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再选一至两道综合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教会学生用规范科学的地理术语进行表达。
五、适时抽查检测,加强反馈交流
一堂课的成败,教师自己是感觉不出来的,或者说教师的感觉不能真实反映情况,能真正说明好与坏,成与败的是学生。不定期抽查作业,学生始终有任务感,学生会带着问题和学习任务学习,可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定期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了解自己的复习效果,及时总结,采取措施,可更好的加强下一阶段的复习教学。这一策略有利于教师随时掌握学情,加强反馈交流。
以上关于高三地理复习课减时增效的策略探讨还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完善。总之,地理专题复习课需要贯彻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