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情境 实现三维目标

2014-11-17 21:43林妙英
新课程·中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故事情境问题情境

摘 要:新课程理念重视“三贴近”原则,即教学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课堂教学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于是,中学思想政治课越来越强调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生活现象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以如何上好《经济生活》为例,从创设生活情境角度,谈一谈生活情境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时政情境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中学政治课教学需要我们坚持三贴近原则,立足课堂,放眼社会,心系生活,为课堂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营造浓郁的生活氛围,最终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恰当的生活情境创设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的正迁移,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实现三维目标。

一、故事情境激发兴趣——知识目标的实现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会注意到如何去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更好地把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出来,进入到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现代心理学认为:人处在积极乐观的情境中会产生愉悦的情感,兴趣自然而然就被激发出来。故事情境创设可以说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比较有成效的一种教法,可以是学生周边的生活故事情境,也可以是社会生活故事情境。并且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趣味故事,也可以是特色广告、名言警句等,特别是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运用给教师提供了便捷。它尤其考验教师叙事的基本功,若教师阐述故事情境声情并茂,就能吸引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地产生学习兴趣,调动求知热情,积极主动发动思维,更快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在创设故事情境时尽量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如在《经济生活》“影响价格的因素”一框题,我选用了赵丽蓉和巩汉林表演的《打工奇遇》小品作为主线贯穿始终。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视频资料,学生看完小品激发兴趣的同时,引出思考问题:赵丽蓉老师最后送给商家老板巩汉林的“货真价实”四个字,体现了本课的哪些知识点?学生经过捕捉资料信息,发动思维,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展开问题讨论。如知识点“影响价格的因素首先是价值”,然后围绕“价值”概念展开理论知识探讨,学习知识点: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以及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本节课从现实生活故事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求知热情高涨,乐于探究,更轻松愉悦地掌握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生活为主线的理念。

以一个故事情境设计一系列的相关生活情境,教材的各个知识点寓于其中,贯穿整堂课的始终,使得教师的预设更有条理、更加明晰,整个课堂预设流畅,有利于学生把握好课堂脉络,深入思考,发散思维,自主探究,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更好地实现知识目标。

二、问题情境引起探究——能力目标的实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与问题通常是联系在一起的,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当我们感到需要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时候,就能发动自己的思维。思维因问题而发动起来即发现问题,深入思考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就是思维的目的。所谓问题情境创设,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预设课堂,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正是在问题情境中,学生引发求知热情,不断探究问题,由问题发动思维,点燃了思维的火花。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指导者,鼓励、支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适当点拨,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表达、动手、团队协作等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教学目标实现认知与过程并重,知识与能力、方法并重。

如在《经济生活》“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教学时,我以高一学生王某春节时候探亲为主线,把科学发展观这个抽象的知识点生活化,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发现生活—情境分析,理解生活—情境回归,参与生活。1.王某探亲第一站:上海宝钢任职的叔叔家,师生互动,交流合作,通过分析宝钢发展之路的得与失,得出知识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王某探亲第二站:农村老家看爷爷奶奶,通过其回农村老家的见闻及感

受,得出结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王某与去宁夏支教回来的表哥交流,了解西部发展现状,得出国家的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4.教师总结发言,提问学生:“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我们国家有哪些举措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实际上就是运用了教材知识来回答自己所闻所见的社会生活主题,挖掘出了生活化的资源,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说,也能说了。

三、时政情境升华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更多关注社会时政素材的引入,把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的生活与政治课理论知识教学有机结合,更加关注材料的教育意义,发挥政治课堂应有的教育功能,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

教师可以抓住政治课教材内容与时政重点热点的结合点,适时地引入时政教育的内容,创设时政情境,升华情感,实现价值观目标。如通过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的一些专题节目,让学生更多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基本国策和重大方针政策、当代重大科技成果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成就等等,及时地引入课堂。这样我们的课堂不仅体现了时代感、生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而且还提升了教学内容的内在价值,真正实现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如在《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提高依法维权意识,并加深对党和政府实施的就业政策的理解,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我选用了如下时政情境:材料一,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任务重的数据分析。材料二,2012年,北京市将调整大学生村官待遇,以及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率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数据,然后设计问题:“为什么要就业”“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就业形势?试分析出现这种形势的原因?”“从国家和个人角度探究怎样才能扩大就业?”由于问题关系每个人,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乐于思考,勇于思考,交流探究。最后在学生讨论回答基础上总结教材知识的同时,结合当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以及社会现实状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意识,增强学生依法维权的意识,以及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这节课还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未来人生道路上继续思考终身学习的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教材知识,而且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人生、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真正实现三维目标。

总之,高中政治课教学切忌“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教学需要遵循教学规律,激发教育机智,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完成科学预设。还需要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完成课堂教学的生成。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发现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生活,回归生活,发现学习的有用、有趣,从而更好地、更准确地理解运用教材的理论知识,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玉芳.现代教育研究[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02.

[2]孙凤山.现代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高美亚.一以贯之走向3E.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1(8).

[4]梅其蕉.情境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7).

作者简介:林妙英,女,1983年8月生,本科,就职于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二中,研究方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故事情境问题情境
情境导入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巧设情境,让思想品德课堂有滋有味
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课堂中的快乐元素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巧借故事情境促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