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吉林 庹清 田建林
摘要:本文结合学校人才培养、专业群办学、地理信息行业发展需要等背景,从建设目标、建设方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建设成效等方面探讨了面向地理信息产业的“吉首大学-南方测绘集团”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最后对示范基地建设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示范基地 校企合作 “吉首大学-南方测绘集团”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这要求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应围绕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来进行,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地域和行业办学优势,走校企深度合作,产学研用结合的办学之路[1]。
1 示范基地建设的办学需要
示范基地的建设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办学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地建设效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等方面。
1.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是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条件和保证[2]。也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等教育链深度融入到产业链,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创新。
1.2 基地建设效能提升的需要 示范基地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高地、知识创新等方面的有利条件,结合企业在科技应用、行业实践等方面的优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提升基地建设内涵。示范基地在保持稳定、可持续的专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同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兼容性和扩展性,在满足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教学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为周边学校及企业、社会提供服务和技能培训,增强示范基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1.3 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需要 示范基地建设是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内容[3]。通过探索、建设示范基地运行模式与管理体系,促进教学改革,落实“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强化就业能力,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示范基地建设的行业面向
示范基地建设可以通过依靠行业龙头企业、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强调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提高其与行业的对接、融合能力。
2.1 依靠行业龙头企业建设 行业龙头企业规模大,效益好,代表了该行业发展水平和方向。依靠行业龙头企业建设的示范基地,能够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能够为专业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定位提供精准的市场判断,能够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提供最直接、最权威的参考。
2.2 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示范基地专业办学的行业面向。只有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国家和地方建设发展联系紧密的示范基地才能够健康、持续发展,也才具有较强的行业面向性。因此,这就要求了示范基地中的专业或专业群必须要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是新兴专业、朝阳专业。
2.3 强调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 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是示范基地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也是示范基地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学生才能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而要具备良好的应用与创新能力,需要示范基地重视人才培养环节中的实践教学,并且实践教学环节与内容一定要具备较强的行业针对性和实战性,否则,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会出现偏差,很难满足行(企)业发展要求。
3 “吉首大学-南方测绘集团”示范基地建设实践
3.1 示范基地建设的契机 ①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在2014年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第十八条提出,以促进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重点,着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和科研团队;以提高产业综合竞争能力为核心,加快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经营管理人才;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努力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实用型人才。②吉首大学肩负着为武陵山片区培养地理信息类人才的重任。吉首大学建有由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城乡规划、土木工程、园林、环境工程、环境设计8个专业构成的专业群,该专业群以空間测绘、数字化资源环境信息为基础,依据行业发展和就业方向,立足武陵山区、面向基层,培养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需要的“用得上、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城乡规划设计与施工高级应用型人才。其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彰显了吉首大学办学实施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对接行业发展和就业方向,开展深层次“产、学、研、用”合作的必然。③南方测绘集团挑起了民族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重担。南方测绘集团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专业测绘仪器、地理信息产业集团。集团由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广州南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南方卫星导航仪器有限公司、广州南方高速铁路测量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南方测绘三维激光数字中心、南方测绘集团国际业务部等机构组成。集团现拥有遍布全国的30家省级分公司、140家地市级分公司、7家海外分公司,并在北京、武汉、常州和广州建立5家研发生产基地,是全球最大的测绘仪器制造基地和国家重要的地理信息产业研发、应用基地。
3.2 建设目标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企业的行业优势、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为目标,创建基地校企共赢、可持续发展和深度合作的体制机制,突出行业与地方需求,突出应用型人才核心竞争力,创新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校企团队合力,充分利用地方与企业优势资源,产学研用一体,提高行业竞争力与办学影响力,把基地建设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内涵丰富、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的国内一流的校企产学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3.3 建设方式 如图1所示,紧密结合吉首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城乡规划、土木工程、园林、环境工程、环境设计等专业办学和市场需求,立足武陵山区、面向基层,培养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需要的“用得上、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地理信息、土建规划类高级复合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而上述8个专业有机融入吉首大学-南方测绘集团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示范基地,彰显了基地培养的人才特质,提升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综合能力。
■
图1 吉首大学-南方测绘集团示范基地建设方式示意图
3.4 实践教学模式 我们在完善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实施校企联动的“54321”实践教学新模式,培养应用与创新能力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复合应用型工科人才。
“54321”模式是指“五结合四模块”构建专业实践内容体系、采用“三种授课方式”,“目标驱动”和“项目驱动”两种驱动方式,实现“一个核心目标”。其中“五结合四模块”是指通过五个结合(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结合专业特点、结合行业企业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条件、结合学生潜质与就业意向)来构建涵盖专业基本技能培养、专业综合技能培养、具体岗位特长培养、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四个能力模块的专业实践内容体系;“三种授课方式”是指:以专业基本综合技能培养为内容的大班集中授课培养,如常规测绘仪器的操作、CASS成图软件操作、GIS软件的数据编辑和数据管理、主流遥感软件的图像处理等,以专业综合技能培养为内容的按实际工程项目分组授课培养,如测量外业调查应急处理、主流GIS软件处理多行业专题分析与评价流程及解决方案、数字化城市建模等,以具体岗位特长培养为内容的“一对一,口传身授”师徒式授课培养;“两个驱动”:“目标驱动”指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综合专业技能、岗位就业能力为目标,“项目驱动”指针对吉首大学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发出不同类型实践教学项目,包括学科竞赛项目、教师科研项目、企业在研项目、实际工程项目等;“一个核心目标”是指:一个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的核心目标。
3.5 建设成效 近5年来,基地培养了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基地先后承接了来自吉首大学4000余人次大学生的实习、实训和见习;学生在基地参与完成社会服务项目100余项,完成毕业论文100多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全国“挑战杯”科技学术竞赛一等奖两项,湖南省结构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两项;培养了上百名优秀毕业生,其中58人考取了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知名重点学府的研究生,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大为提高,相关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6%以上。基地产学合作成果获得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4 结论与展望
省级示范基地的建设,在充分把握区域性、渐进性、系统性、应用性、开放性、示范性及产学研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做到以下几点:
①紧密结合高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②改革和创新校企联合“产、学、研、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③紧密结合行业品牌龙头企业的设备、技术和服务优势;④紧密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和社会发展需求。
省级示范基地的建设,必须将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优化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创新模式,使基地建设成为 “产、学、研”一体化深度合作平台,为全省高校同类专业提供借鉴与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夏海兰,张文璐,等.基于校企合作联盟模式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419-421,471.
[2]吴浩,孙久运,花向红,等.面向矿产行业的GIS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J].测绘科学,2013,38(5):185-197.
[3]焦锋,沙景荣.民族高校面向行业的大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平台建设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2,2:6-7.
基金项目:
2013年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本科院校规划设计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群建設的理论与实践——以吉首大学为例”;吉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课题编号:2013JSUJGA05)。
作者简介:
吴吉林(1978-),男,湖南涟源人,副教授,博士生,从事区域分析与城乡规划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